现在我变成了坐在大桌上吃饭的大人,但是对过去的记忆总停留在小桌上|池塘子 一席第924位讲者
2022/8/4 21:18:49 一席

    

    池塘子,插画师,立体书作者 。

     它们就像玩具一样,一下子把我身体里的小孩唤醒了,我就觉得我一定要做这个,因为很好玩!

     在生活里东张西望2022.06.19 广州

     大家好,我叫池塘子,是一位插画师。可能现在有些朋友是因为立体书而认识我的,其实我在北京林业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学的是数字媒体艺术。上学期间跟着老师做过两本和植物有关的交互绘本,小朋友通过点击、滑动屏幕上的机关可以触动一些小动画。

    

     我觉得「交互」和「互动」的概念,可能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影响我日后的作品的。但当时这些作品,我觉得自己画得不好,内心并不是很满意。

     可是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画什么。但清楚地知道一点就是,我想画画,我以后要继续画画。

     大学毕业之后,我来到中传的动漫创作专业继续学习。读研的日子一下慢了下来,开始有时间去认真思考自己到底想画什么。

    

     我开始在生活中四处张望,发现生活的烟火气是最能打动我的,就开始捕捉这些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

     这是爷爷家的大花镜,每次经过的时候都会想要臭美一番,好像每户人家都有一面这样喜庆的镜子。

     朋友们有时候会分享在生活中的抓拍,我觉得这些照片太有动感了,平面的绘画不足以表达它们的趣味性,就做成了小动图。

     这是一位老奶奶买完菜之后,坐在公交站台很悠闲地打着哈欠。

    

     也是因为本科的时候被逼着学了很多软件,不用就太浪费了。

     在周末的公交车上,我看到一个小女孩快乐地遛着自己的小青龙。

    

     北京的冬天,在宿舍楼上看到了一个落日的小尾巴。

    

     这是一个特别偷懒的动图,要很仔细才能看到有一片小落日从房屋后面慢慢落下。(?真的要很仔细哟~)

     过年的时候,城里不让放烟花爆竹,小区里又特别安静,抬头看到一户人家挂着小彩灯。

    

     这是好朋友懿楠分享给我的,在动物园里画画的大象。

    

     还有一些特别有动感的老照片也会激发我的创作欲望,像这个高跟鞋滑滑梯。

    

     坐在缆车上的人,下一组乘客马上就要经过镜头了。

    

     跟童年记忆有关的老物件,也会想要去记录一下。这是小时候吃过的零食。

    

    飞向2020的摇摇车。

    

     这是爷爷奶奶家的老式凉床,床下还有点燃的蚊香。

    

     我觉得画着画着,作品就慢慢地变得有了温度,我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什么。画这些我是开心的,心里很踏实。

     爷爷奶奶家是和我情感连接最深的地方,从小到大的每一个暑假,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这是我画的回南方的高铁。

    

     每到夏天的午后,爷爷都会在门口扫地。

    

     他还种了很多水果,每次回去都会很开心地带我去采摘。

    

     这两年他在研究怎么把梨子越种越大,这是我爷爷的梨园。

    

     夏天的末尾,小枣成熟了后,他会带我一起去打小枣。

    

     爷爷还在后院,围着池塘种了很多瓜果蔬菜。

    

     这是他站在条板上准备洗菜,旁边是我妈妈,正在摘空心菜。

    

     暑假快要结束了,我又坐高铁回到了北京。

    

     当时北京有国际图书节,我在书展上见到了立体书,立马就被这种纸上的、立体的,还可以「互动」的形式强烈吸引了。

    

     它们就像玩具一样,一下子把我身体里的小孩唤醒了,我就觉得我一定要做这个,因为很好玩。

     于是我就自己做了一些简单的尝试,比如我发现通过这个结构可以让纸张之间产生互动,发出声音来。(?点击下方视频收听打PP的声音~)

     还做了快乐奔跑的小乌龟。

     还有用纸做的一个拨浪鼓。

    

     这是我做的爷爷家的老桌子,这个抽屉是可以抽拉出来的,里面有针线盒、暑假作业,还有荣誉证书,玻璃下面还压着老照片。

    

     这是做了一个转桌吃饭。(?点击视频收看池塘TV版《舌尖上的中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仿佛找到了小时候做手工的感觉,那种对画画最纯粹的喜欢又回来了。我觉得立体书带给了我惊喜,我也想要创造这样的惊喜。

    

     于是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希望自己的童年可以在纸上弹起来,想把小时候在夏日乡村生活的那些美好记忆都展现出来,于是就有了《咬秋》这本书。

     「咬秋」是立秋的一个习俗,在立秋这一天,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贴秋膘,啃大西瓜。

     现在欢迎大家一起来到2002年,我的爷爷奶奶家。

     扉页是一张老日历的样子,撕开来是一张全家福,最前面的这个是我。

     早晨爷爷把我叫醒,准备带我上街去买菜。这是老式凉床,旁边的抽屉都可以抽拉出来,就是最初做的那个小抽屉。

    

     然后我们来到了集市上,非常热闹,爷爷正在卖肉车前挑选最好的那块肉。

    

     买完大鱼大肉,我们回家了。我坐在爷爷的二八大杠上。遇到了村里的婶婶也载着孙女上街买菜,远处是小姑妈一家骑着摩托车回来了。

    

     这一页其实在最初的样稿里有做一个机关,可以让车轮转动起来,但后来因为削减成本删掉了。

    

     到家了,大人们已经在门口忙碌了。奶奶和小姑妈在择菜,妈妈在楼上晒被子,爸爸在洗鱼。

    

     这边是我哥哥,院里有一个葡萄架,他在摘葡萄。

    

     这一页我还原了爷爷家以前老屋的样子,左侧本来还有一个晾衣架,也是因为成本的问题去掉了。但是它还是作为一个赠品被夹在书里,放在一起是这样。

    

     哥哥姐姐都回来了,我们就在后院打小枣。这里有一个互动的机关,抽动的时候竹竿就动起来了。

    

     打完小枣之后,我们就来到池塘边看奶奶采菱角。这一页要竖起来观看,有一个水上水下的效果,水下有遗落的搪瓷茶缸,还有搓衣板。

    

     这一页是我童年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因为当时是大夏天,奶奶真的教会了我怎么坐在木盆上,怎么在水上滑动去采菱角。奶奶坐大木盆,我坐小木盆。

     打完小枣,采完菱角,大人们已经在厨房忙碌了。打开门,我们回来了,这只小狗叫来来,也是和我一起长大的。

     终于开饭了,大人一桌,小孩一桌。

    

     这也是小时候特别深刻的记忆,因为一大家子人坐不下,小孩子就被安排在旁边的小桌上吃饭,大人们会一直给我们夹菜。

     这一页我画了很多老物件,像这些。

    

     还有这只皮卡丘,也是出版的原因,被P成了一只普通小熊。

     吃完饭,爸爸在门口剖了一个大西瓜,是横着切的。我们在门口啃西瓜,咬秋,结束这一天。

    

     在创作《咬秋》期间,我回爷爷家找了很多的创作素材,因为老屋翻新过,很多旧的痕迹都不在了。这个雕花阳台是我在老照片一角找到的,是我爸爸结婚的时候,爷爷从隔壁村扛回来的。

     左边这张照片是我在院子里玩,右边中间的是我奶奶,可以在老照片的背景里看到以前老屋的一些痕迹。

    

     这种老式凉床,睡觉特别舒服。爷爷从仓库里面搬出来的,现在已经是几块木板了,落满了蜘蛛网,爷爷说以后可能会变成古董。

    

     还有很多老物件其实我都印象模糊了,还好北京有一些时光博物馆,像旧物仓、大柳树鬼市,还有胡同里的一些老店铺,这些都勾起了我很多记忆,让昨天变得有迹可循。

     但昨天最让我留恋的,还是一大家人在一起的热热闹闹。其实这张全家福,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照过的。

    

     奶奶在我读初三的时候就去世了,大伯和小姑妈一家也经历了离婚和重组,所以《咬秋》这本书也算是我对旧日时光逝去的一种怀念。

     现在,一家人也都很爱爷爷。我毕业后回到南京工作,一个月会回去一两次,和小侄女们一起玩,也像小时候一样,去采摘爷爷种的瓜果蔬菜。

    

    ▲一家人一起给爷爷过生日

     创作《咬秋》这本书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一两年我依然沉浸在这种氛围里,依然在童年记忆中徘徊,继续地张望着。

     童年还有一个小愿望就是,希望从家到学校有一个缆车或隧道可以直达。我小时候总是忘带课本和作业,又很怕被老师骂,就只能下课后气喘吁吁地跑回家去拿书,所以我就做了这本《哟嗬!上学去》。

    

     它一共有四个跨页,首先是早晨,我坐上缆车,很悠闲地从家出发,别的小朋友都得赶校车。

    

     来到了早餐铺子,我从缆车上吊了根绳子下去买鸡蛋灌饼。背景是南京的小吃街,有鸭血粉丝、金陵汤包。

    

     做样书的时候还做了一个小动图。

    

     缆车继续行驶,经过十字路口有红绿灯,我就直接在天上横穿马路了,别的小朋友还要等。

     最后我到达了学校,缆车停在房顶上,远处是玄武湖。

    

     这本书是和《东方娃娃》合作,作为2021年创意美术杂志的1月刊出版的,需要小朋友自己去手工粘贴完成。

     这是小朋友们做完之后发到编辑部的照片,他们看到鸡蛋灌饼开心得不得了,忍不住含在嘴里把它吃掉。

    

     今年一月,继续和《东方娃娃》合作创作了《呀嘿!放学啦》。这本书展开之后就像一个大围脖,这是我的拍照工具人。

    

     上学是在天上乘坐缆车,现在放学是乘坐地下的耗子巴士。

     车上都是一些小动物乘客,跟我一起坐着。

    

     车窗外,可以看到在地下城生活的小动物们,有电影院、小老鼠KTV,还有小刺猬理发店。

    

     我们在地下城逛了一圈又一圈。

    

     最后回到地面,跟小老鼠交换了礼物,说了再见。

    

     这就是缆车的第一页,我家小区的楼下。

    

     还做了一些童年记忆中的老店铺,这个系列我做得很过瘾,现在欢迎大家来到池塘复古街区。

     街口的第一家是录像厅,拨动电视机的转盘可以更换频道。

    

     都是小时候看的暑期剧场,有《春光灿烂猪八戒》《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还有林正英打僵尸。

     隔壁是一家理发店,夏天到了很炎热,可以去剪剪刘海。

    

     这一页用了镜面纸,真的可以照到自己。

     如果刘海剪残了,就像我现在这样又短又碎的话,就可以去旁边的假发店挑选一个假刘海。

    

     好,换上假刘海之后,我们可以去对面的照相馆美美地拍个照片。

    

     这个照相馆是我在疫情期间创作的,背景都是我之前旅行去过的一些地方,可以满足疫情期间对旅游的一切需求,想去哪里玩就去哪里玩。

     隔壁还有一家婚纱照相馆。

    

     这个照相馆的封面是参考了广州的艳芳照相馆。

    

     逛累了的话,可以去澡堂搓搓泥。

    

     前方十米处还有一个公共厕所,可以去补个妆,把假刘海再梳理一下。

    

     最后,一天的游玩结束了,启程回家,在高铁上还可以看个纪录片。

    

     这个大方杯的奶茶,其实是我参加书展的时候做的收款二维码,希望可以挣到钱买奶茶喝。

     终于到家了,可以吃吃零食,看看动画片,地上还画了一只艾瑞·卡尔的小蝴蝶。(?点击视频收看池塘TV版《大闹天宫》)

     这些大都是和童年记忆有关的作品,我觉得童年好像要画完了。

    

     有一天我和男朋友在街上闲逛的时候,突然发现曾经的小学因为搬迁了,大门敞开着。

     我特别开心,终于可以回小学看一眼了。没想到里面已经是一片废墟,满地的篮球,还有课桌椅和音乐课的乐器。

    

     我们在教室里捡到了一大袋崭新的拉花。小时候,拉花对我们来说就代表着节日,代表着不用上课,代表着快乐。

     然后我们回到了五年级的教室,那会儿正好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就挂起拉花,吹起气球,还出了圣诞节的黑板报。

     为什么是回到五年级的教室?因为是那个时候和他成为同学的。(?)除了童年记忆,生活也给了我很多的创作灵感。我妈妈特别不爱运动,我就给她做了一张深蹲卡。

     这个作品其实就是一个很简单的结构,动起来会有深蹲的效果。

     这是我和好朋友在KTV的跨国合唱,我举着手机给她看屏幕上的歌词。(?点击视频收听《女人花》一曲)

     这段《女人花》,是我跟她大学时在宿舍用唱吧录的。她现在在国外留学,也很久没有见到了。

    

     这个作品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小的突破,我最初还是跟之前的那些作品一样去搭建它的空间,好像没有任何的互动性,我觉得没有活力。

     然后我就把这个本子立起来去构图了,通过拨动左侧的画面,歌词在挪动中就可以被看到了,我觉得它一下就活过来了。

    

     这个也是我画的这个朋友可可,2020年我们去日本找她玩,一起跨年。

    

     这是我即将离开北京了,和朋友在车站告别,那时我还做了一个小动图,拜拜~

    

     这是男朋友过生日的时候给他做的贺卡,展开的同时有两个小人在吹蜡烛。

    

     偶尔也吃吃烧烤、烤烤串。

    

     还把之前的打PP机完善了一下,做成了真的打PP机,是要投币的。

     有时候也会做一些日常的立体速写,它们只是一个草图的形式,记录当天印象深刻的事情。

     在小学后门买到小时候踢的那种毽子,回去我就做了一个踢毽子的小机关。

     这是南方人看见下雪了。

    

     这是最近的苦恼,这个结构就跟刚才的打PP机是一样的。

    

     这个是今年疫情的时候,在家里画的外面的春天,绿色好治愈。

    

     好不容易做了一个电路,让灯泡发亮了。我觉得它有点像生日蜡烛。

    

     也挺像点燃的香烟。

    

     这个作品很难量产,需要有电路,我就拍照印在了卡片和小徽章上。

    

     之前把这个徽章寄给朋友,顺丰小哥还打两次电话跟我确认说,飞机上不可以带电子产品,感觉以假乱真了。

     除了这些自娱自乐,偶尔也得接一点商业的活。这是给MOF少女百货做的立体卡片,左侧是一个小电梯,可以上二楼。右侧是一个少女,她在镜子面前换了很多件不同风格的衣服。

     这是为不熟艺术书店做的十周年邀请函,他们书店是在一个复古的地下室,一进门有一张很大的桌子,上面放了很多艺术类的书籍。

    

     这是为鲸字号做的立体卡片,鲸字号是上海的一家独立书店,可以说是插画界的伯乐,挖掘培养了很多插画师。

    

     书店的入口有一个长长的楼梯,楼道有暖黄的灯光,墙上挂满了插画师们为鲸字号创作的画。

    

     我好荣幸也即将在鲸字号有一个小小的个展,展期本该在“五一”和儿童节期间,但是因为疫情被延期了。现在上海也慢慢恢复了元气,但是鲸字号却要说再见了,也借着这个作品,我感觉自己回到了那个长长的楼梯上,被墙上的画所吸引。

    

     后天是鲸字号店铺营业的最后一天了,但是他们会搬到线上继续向前,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回到立体书本身,立体书的创作过程带给了我很多快乐。最初灵感迸发的时候是惊喜的,最后完成时也是开心的。

     但这中间总是要经历一遍又一遍的试错和调整,就像这些屎壳郎一样。

    

     你们猜它们是谁的屎壳郎?(观众:朱赢椿老师~)

     对,是朱赢椿老师的。上个月朱老师约我在虫文馆见面,他说想做一款屎壳郎推粪球款冰淇淋,然后我就做了草图发给朱老师看。

    

     朱老师说,可以深入。

     好的好的。我就做了屎壳郎倒着推粪球,正着推粪球,边吃边推。

     最后朱老师选择了左边这个。

     在我的立体书创作过程中,有位老师经常对我说这样一句话:慢慢来,但要快。

    

     其实刚开始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但伴随着深入地去制作立体书,我发现它是没有办法被电子化的书籍,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手工参与。

    

     尤其是后期制作刀线的阶段,刀线就是立体书零件被模切时的轮廓线,这个过程非常地理性和折磨。

     这是《咬秋》里的卖肉车的刀模,哪怕是一个角度的位置,一旦算错了就得重新来,非常消耗我的激情。

    

     我经常在内心呐喊,我再也不想做立体书了!!

     但是还是得去做,还是要静下心来,平复焦躁的情绪,要“慢慢来”才不会出错。

    

     立体书的工程量又特别大,需要一遍又一遍去调整,所以不可以拖延,动手一定要快。

     但是最终做出来还是很开心的。虽然是在苦中作乐,因为喜欢,我会一直挣扎下去!(的吧。)

     “慢慢来,但要快”这句话就是这位陈庆老师告诉我的。

     他是很有名的立体书设计师,曾经创作过《大闹天宫》《哪咤闹海》《我和汉字玩游戏》等等。每次上课都会拿出几本立体书来吓我们,也从他那里看了很多国外的原版立体书。我整个的立体书创作都离不开陈老师的激励、督促和折磨。

    

     刚才看了很多小尺寸的作品,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大作品。这是由心绘美术馆策划的“石头剪刀布”的创意美术互动展,这面墙是我来设计的,用了之前缆车里小吃街的图样。

     在近处把它放大了,可以互动。

    

     每一个封面上都贴上了“千万不要拉开啊”,“引诱”小朋友们过来玩。

     还和银盐合作了一次立体书个展,把之前的卡片放大了,展览的主题叫“重拾你的南京记忆”。

    

     展览期间还做了一场手工坊,需要提前打印好老照片去拼贴成贺卡。有一位妈妈做了这样的一个贺卡,我觉得特别温暖。

    

     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一般妈妈带小朋友过来,基本上都是小朋友自己做,妈妈辅助。但这位妈妈带了自己小时候和父母的合照,自己也来做。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今年的新作品,这是我准备时长最久但是展期最短的一次展览,时长只有一天,叫做「池塘的人生大事」。

     我办了一场复古的婚礼,把作品搬到了现场,舞台做了一个大电视的样子。

    

     左边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笑得好开心。

    

     喜糖盒也是做了一个电视的样子,可能是我小时候特别特别喜欢看电视,所以现在作品里有好多电视的元素。

    

     婚礼的早晨,天气特别阴沉,爸爸抱我下楼的时候突然有阳光了。

     我对我爸说,爸,出太阳了。我爸说,是奶奶在保佑你。

    

     从小到大我都是从车窗外去偷看别的新娘子长什么样,但是那天我感受到了自己被张望的感觉。

     我做了奶奶和小侄女们在车窗外偷看我。

    

     现在我变成了坐在大桌上吃饭的大人,但是对过去的记忆总停留在小桌上。

    

     婚礼的前一天是待嫁酒,在爷爷家办的。那天的烟花特别的美,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其实我是一个比较感性的人,对于过去总是只想记住它快乐的部分,对于未来总是会有各种担忧。但是现在,只要拿起画笔去画画,心就是安定的。

     最后,希望婚后生活可以给我更多的创作灵感。生活继续,创作不止,祝大家平安幸福。

     谢谢大家。

     策划丨瓜西西

     剪辑丨Fh

     设计丨张会来、49

     池塘在演讲中提到的被延期的展览如今开幕啦,推荐上海的朋友们去现场看看~另外,欢迎大家在本条微信下留言,写下你记忆最深刻的童年往事,截止8月8日获点赞数最高的四位读者将送出《咬秋》一本或打PP机一份。

     池塘子立体书互动展

     2022.7.23—2022.9.4

    

    

     ▼ 万象更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一席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