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波动比较大、易冲动,该怎么办?
2021/8/19 10:55:40 壹心理

    

     拉比老师 |作者王木木 |编辑

     孩子最近情绪很低落,食欲也不好,很担心他抑郁;

     又被老师请去学校谈话了......孩子因为生气,打了同学;

     担心的事情又发生了,孩子今天又在公众场合大哭大闹,很无奈,我也好想哭;

     晚上帮他背诵课文,背了十几遍,还是记不住,最后哭了,问我他是不是太笨了;

     孩子最近变得很暴躁,一点事情就大吼大叫,有时候还哭闹捶打我来发气;

     这是一个多动症孩子妈妈在论坛记录下的养育过程的点滴,评论区有无数的家长们感同身受,表示自己的孩子也是一样。

     冲动、情绪不受控,似乎是多动症孩子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让家长最头疼和最提心吊胆的问题之一。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以下两个问题:

     多动症为什么会引发强烈的情绪?它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其实早在1988年的一项研究就已经发现,多动症儿童在面对奖励时,会被过度唤起,也会表现得过于激动,而在这些奖励被剥夺或削减时,他们也会更加沮丧(Douglas,1988)。

     2011年,几位学者邀请了358名儿童参与一项研究,其中74%的儿童是有多动症问题的。

     研究者让他们的家长来评估自己孩子的情绪不稳定性,结果显示,将近一半的多动症儿童都表现出了显著的情绪不稳定性。

     与此同时,没有多动症的那26%的儿童中,只有15%表现出了这种问题(Anastopoulos,2011)。

     “处理情绪的挑战始于大脑本身。有时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工作记忆障碍会让短暂的情绪变得过于强烈,让一种强烈的情绪充斥大脑。”托马斯·布朗博士这样解释。

    

     再加上多动症孩子本身在情感体验上就比一般的孩子要细腻浓烈很多,这也让多动症孩子在情绪控制上比普通孩子要更难一些,而且他们的冲动会让他们立即行动。

     当他们难过的时候,他们就会大哭;

     当他们生气的时候,他们会发脾气;

     当他们兴奋的时候,他们很容易表现得像袋鼠一样,旋转着到处活动。

     值得庆幸的是,本身对于孩子而言,大脑中控制情绪表达的部分还在发育。

     这就意味着对于多动症孩子而言,控制情绪依然是可以培养和塑造的能力。

     不过这也要求家长必须要抓紧时间,趁早!

     因为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一般在12岁左右基本完成,再往后塑造难度就会非常大。

    

     游戏便是一个不二之选。

     它既能帮助孩子合理释放情绪,疗愈内心;

     也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和情绪相处;

     是家长了解孩子情绪背后需求的重要窗口。

     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之一,毕竟一个情绪持续平稳的状态,是多少人追求的却又难以达到的。

     为此,我们特请来心理咨询师、资深儿童游戏治疗师拉比老师,联合推出9款亲子游戏免费送给你和孩子!

     希望能在暑期期间,让更多家庭的客厅,充满亲子游戏的欢乐声。记得看完之后要跟孩子玩起来哦,相信对你和孩子都会有所帮助。

     免费领取方式:点击扫码下方二维码添加专属课程顾问林子老师即可免费领取哦

    

     【课程介绍】

     结合10余年临床经验量身设计为多动、冲动、注意力等孩子常见问题量身设计的9款亲子游戏;

     重点提升9项核心能力

     根据5-12孩子大脑发育情况,全面提升孩子9项核心能力,帮助孩子改善注意力、多动冲动问题;

    

     九款游戏多种玩法,简单易学 一款游戏可根据孩子及陪同家长情况,采用不同玩法,增加趣味性和游戏适配度,游戏道具简单,客厅、卧室等随时随地可玩;

     CNPT(中美)儿童游戏治疗师亲授

    

     课程大纲

     1、侦查员:训练孩子观察力与描述力

     2、盲人剧场:训练孩子言语统整能力与表现力

     3、计数器:训练孩子听觉专注力与记忆力

     4、什么没了:训练孩子持续观察力与记忆力

     5、情绪马达:训练孩子情绪管理与冲动控制

     6、同手同脚:训练孩子交叉统合与肢体协调能力

     7、就这么站着:训练孩子心境稳定与中心统合

     8、梦游仙境:训练孩子行为控制与统合支配

     9、谁是大坏蛋:帮助孩子释放对抗情绪与构建道德意识

     赶紧加林子老师,领取课程吧!

     本文合作专家

    

     【参考文献】

     [1] Douglas, V. I. (1988). Cognitive deficits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Criteria, cognition, intervention, 65-82.[2] Anastopoulos, A. D., Smith, T. F., Garrett, M. E., Morrissey-Kane, E., Schatz, N. K., Sommer, J. L., ... & Ashley-Koch, A. (2011). Self-regulation of emotion, 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comorbidity among childrenwith AD/HD. Journal of Attention Disorders, 15(7), 583-592.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