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当“圣母”啦!2个方法摆脱“圣母”
2021/10/6 10:55:00 壹心理

     安东尼 | 主播

     你听说过圣母型人格吗? 比如习惯性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的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比如认为要让别人喜欢自己、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处事;面对强势的人,如父母、老师、上司,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需求,甚至过度夸大拒绝别人的后果。 如果你有以上几条性格特征,就很可能具有“圣母型人格”。 美国客体关系理论的先驱温尼科特曾经说过,年幼时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认识。

     父母给予的爱是“无条件的”,无论孩子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父母都是爱孩子的。 而“有条件的爱”是,当孩子考了好成绩时,父母会欣喜给予孩子奖励;孩子犯错时,就把孩子批的一无是处,导致在与父母的互动中,孩子学会了如何去迎合与讨好父母,朝着父母的期待去努力,只要父母高兴,孩子就满足。 当我们习得了这样的模式,我们在成人后就会照搬这样的人际模式: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满足别人的需要才是最关键的。 父母过度的挑剔,过多的指责,会让孩子形成一个严苛的内在父母声音,对自己产生较低的内部评价。

     即使他们很努力,很优秀,甚至获得了很多奖励,仍然觉得自己不行,不敢挑战。当获得的认可不够时,他们就会上瘾般地想要得到,想尽办法通过各种途径寻找它。 要知道,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如何给自己积极暗示呢? 第一、你配得上这世间所有的美好。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正是与他人的不同,才让我们各放异彩。我们需要去尝试一种自我肯定,去帮助自己看到这个如金子般的与众不同,去寻找能够建立积极的自我感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的体验中获得愉悦与自信的感觉。 第二、自我肯定,不断强化我的美好。马丁·塞利格曼发起的“积极心理学”运动鼓励人们将关注点放在关注自己的优势及乐观性格上,而不是弱点和缺陷上。 当我们的头脑中出现负面的批评的声音时,我们就应有敏锐的觉察,及时用积极的正面的思维去替代它,并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 比如:今天因为一件小事向对象发脾气,你可以去表达自己的愤怒,并且事后和对方做沟通。暗示自己,肯定这是一次冲突,更肯定这是一次建设性的交谈,相信你有能力解决彼此之间的冲突。 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有权做自己,有权说“不”,有权犯错误,有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当你能够行使属于自己的权力,你就开始在爱自己了。

     - The End -

    

     无论真实的我们是什么模样,希望每个人都能接纳自己,不逃避真实的感情,坚信自己能爱和被爱,听从内心的声音,活出真实的自我。

     不自我苛责,与自己和解,发自内心地相信“我能够爱”、“我值得爱人”。

     向你推荐帮助上万女性获得改变,杨澜《天下女人·自爱力》特邀讲师周梵的课程——《爱人先爱己:女性自爱力提升36堂心理课》,世界和我爱着你。

     ↓扫码参加↓

    

    

    

     有爱无性的关系,还是爱情吗?男女之间有纯友谊?别逗了真正爱你的人,在饭桌上是什么表现?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