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过得不幸福的成年人,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
2021/11/29 10:54:45 壹心理

     心理咨询师许静 | 作者

     秋里 | 编辑

     你相信吗?每个人内心深处,都藏着一个内在小孩。

     这个内在小孩,造就了我们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作为一名从业近10年的心理咨询师,我对此深有体会。

     如果你的内在小孩是受伤的,那么你看到的世界可能也总是危险的;如果你的内在小孩是不安的,你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充满焦虑;如果你的内在小孩不幸福,你在生活中大概率也不会得到幸福。

     我们总说的自我成长,其实就是去看到并治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作为一名咨询师,我如何看到和治愈我的内在小孩。

    

    你的内在小孩,也是受伤的吗? 内在小孩的概念最早由荣格提出的,后来经过心理学家不断发展。

     内在小孩,是自我的一部分,代表着我们对于童年创伤的记忆。

     因此内在小孩往往是不安的、害怕的、焦虑的,需要照顾和抚慰的。它将创伤记忆储存起来,当我们成年后,形成身体与情绪的症状和问题。症状或问题的出现,是内在小孩正在表达自己渴望被看见、被治愈的需求。

     回顾我的过去,也藏着一个迷茫的、受伤的小孩。

     很不幸,我们的社会和文化,很长时间内一直教育孩子要听话、要服从、要忍让、要当一个好孩子。

     但是,越是听话的好孩子,心里越苦。 我曾经也是这样的“好孩子”,从小到大,我学习认真努力,对待父母的要求,我一一听从。并且早早承担照顾妹妹的责任,毕业后按照父母意愿进了一家国企,勤恳工作。 十年前的我,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承担着不必要的责任;生活中,也似乎在为别人而活。 我的妹妹嫁到了外地,不方便带孩子,于是把她的孩子交给我和母亲抚养。我每天上班下班,接送孩子,看不见期待和希望。 那是我人生中极为压抑的一段时光,充满愤怒和委屈,仿佛全世界都欠了我,但我不知道向谁去讨回。 对待恋情,我对伴侣极为挑剔和不满,动辄就发脾气,事后又很内疚; 对待小孩,只要看见不满意的行为,就会指责和批评,让孩子也变得极为敏感。 对于父母的要求,我觉得愤怒、委屈,但却不敢拒绝,只会硬着头皮去做; 对于工作,我无数次萌发辞职的念头,但又一次次被他人劝说,铁饭碗的重要性。 我讨厌自己,却又不知道如何改变,理智上知道自己需要调整,而被情绪淹没的时候,一切又回到原点。 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心理学。最初学习心理学,是基于一个选择。工作之余,我一直保持学习。在司法考试和心理咨询师考试之间,我选择了心理咨询师,这仿佛是一种内在声音的召唤。 最初并不是因为我想从事这个职业,而是我希望通过学习心理学来完成“自救”和探索自己。我想明白,是什么让我变成了现在的自己;为什么我总是情绪失控;为什么我不开心……

    了解内在小孩,是成长的开始 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受益最大的不只是学习,还有自己的个人体验。 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动力学流派的咨询师,需要系统培训、督导和个人体验。于是,经过同行的推荐,我开始了与我的咨询师一起探索自我的日子。

     这段日子,彻底地改变了我。 a. 觉察

     刚开始咨询时,我总会跟咨询师谈我的工作状态,抱怨我付出很多努力,却得不到认可。 咨询师让我去觉察背后是怎样的情绪感受。但是我几乎感受不到情绪,我习惯了用自动化的思维去判断、去寻找解决方案。 我经常询问我的咨询师:“我该怎么去改变现在的状态?” 咨询师反问我:“是什么让你变成现在的状态?” 我不知道怎么去回答,甚至一度对分析师感觉失望。 直到有一次,我说到我总是熬夜,早起困难,于是经常迟到。咨询师让我对此进行自由联想,表达感受。 她对我说: “听起来你总是迟到却又没有耽误过重要的工作,但又总是沉浸在不应该迟到的自责中,是什么需要让你承受如此的痛苦?” 我的眼泪瞬间流了下来。 我回答:“可能是我对单位的不满吧,总是给我承诺和任务,却又一次次的我失望和愤怒。” 咨询师:“总是给你承诺和任务,又总是让你失望和愤怒,这样的感觉听起来很熟悉。” 我说:“是的”。 那一次,我从工作开始谈到原生家庭。 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被教育要承担和分享,我不仅要照顾妹妹,还要做妹妹的榜样。

     所以无论发生什么,父母总是先责怪我没有做好,不懂替他们分担。 久而久之,我习惯了主动承担,同时也习惯隐忍情绪去迁就对方。咨询师让我发现,承担和迁就是我与外界互动的主要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我自己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即使感受到了情绪,也只会合理化的去自我平衡。 我的内在小孩认为:我的情绪是可以被忽略的,外界需要的只是我提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我内在动力的来源。 一旦没有平台让我去发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依赖于外界的动力就不复存在,所以产出了“无用感”,周而复始的循环在负面的情绪体验中。 b. 表达

     在现实中,父母在孩子的世界里是真理般的存在,对于孩子来说,让父母失望就是最“坏”的行为,于是孩子会慢慢的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而远离自己本来的位置。在后来的咨询中,我有了勇气去讨论对父母“负面的”情绪,允许自己去表达愤怒,甚至是恨。 长期的“承担者”角色,让我不断的去付出和分享。如果我不去承担,父母会认为我“自私”,我会被道德谴责,感觉到强烈内疚。 但是承担的后果是,我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我甚至不敢拥有自己的存款,因为一旦有了积蓄,就需要为原生家庭去做些什么,把这些钱花掉才能让自己心安。 咨询师帮助我看见在我的“付出”背后,是委屈、愤怒、无力的情绪,同时也是我希望被肯定和被爱的渴望。 这是我的内在小孩的渴望。 c. 内化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背负着照顾别人的责任,是因为我还没有做到在心理上与父母完成分离。

     后来,咨询师和我用了很长时间去讨论与原生家庭的分离个体化。 在一次次的表达后,我慢慢接近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害怕失去父母的肯定和爱,所以无法在心理上与原生家庭“分离”,只能一次次去满足父母的要求。 在咨询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去尝试拒绝,去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不再强迫自己做不愿意的事情。 这个过程很艰难,我仍然会习惯性的去接受安排,自我觉察后才开始懂得拒绝,反反复复的体验,像是蹒跚学步的孩童,迈出一步又习惯性的要去寻找大人的手。但是,我知道,我的内在小孩正在长大,正在迈出自己真正想走的那些步伐。因此,我的生活开始发生关键性的变化: 我变得柔软,不再有那么多的愤怒和埋怨。遇事时,我会先觉察内在感受,问自己“这是我想做的吗”,如果答案是不,我会告诉自己,拒绝是可以的; 在与父母激烈的“讨论”后,我将妹妹的孩子交回他们自己抚养和教育,我从中抽离出来; 面对工作,我理清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再过度的去承担别人的事情;并且我遵从内心声音,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并且将之视为终身发展的事业。 当做出自己真正想要的选择的时候,内在的动力就会激活,并且迸发出无限的活力。 我很庆幸,我终于活出了自己。 如果不是遇上心理学,如果没有开始接受心理咨询,我可能还困在无法理解的情绪里,困在父母的要求里……我不会明白原来为自己而活,是如此精彩和充满力量。

    

    

    心理咨询如何让改变发生?

     也许有很多人会问,心理咨询看起来只是单纯聊天,怎么让来访者那么巨大的改变呢? a. 咨询师提供安全的环境,共情式的倾听 改变的发生是每个人内在的动力发生了变化。 咨询师给来访者提供了安全的环境,让来访者去表达压抑的情绪,看见自己长期以来重复的模式,发现让自己陷入困境的模式背后的动力。

     换言之,就是让我们去看见并理解内在那个痛苦的小孩。 成长与改变都是痛苦的,而痛苦也是改变的动力。 大部分咨询时间,都是来访者在诉说,咨询师并不做太多言语回应,而是给予共情式的倾听。 这种倾听是在真正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的“共情”,而并非在日常中教科书式的“套话”。 b. 咨询室中的主角永远是来访者 咨询师需要在过程中,保持中立,不带有价值性的评价。 新手咨询师在工作中,往往会在来访者的请求下,不自觉的做出评价或者给出建议,这些都需要咨询师在工作中保持对自我的觉察。 咨询室的主角永远是来访者,咨询师需要做的是跟随、鼓励、分析和讨论。

     c. 用生命影响生命

     心理咨询行业有一句话:你能走多远,就能帮助你的来访者走多远。心理咨询是一个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 咨询师需要作为来访者去体验去成长,才能更好的共情来访者,更好地帮助来访者去改变。 我深信,每个来访者的内在小孩都具备自我成长的能力,只是需要时间和过程,去了解ta,去倾听ta,去让ta迸发。只有真正的看见了、理解了自己,改变才会发生,才能获得真正的和解。 如果你的内在小孩,也习惯了服从和听话,却不会为自己而活;

     如果你的内在小孩,也是受伤的和无力的;

     如果你总是一次次在痛苦中打转……

     那么,说明是时候走进咨询室,迎来属于自己的改变。 作者介绍

     许静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注册系统心理师,社会工作师?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委会常务委员?从业8年,积累个案时长4137+小时?擅长咨询方向:婚恋家庭、个人成长、人际关系?擅长疗法:心理动力取向、整合取向、团体咨询?咨询风格:温和而坚定、清晰而简洁、沉稳

     如果你也想疗愈内在小孩,可以和许静老师聊聊。许老师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擅长以精神动力学为核心,帮助来访者探索自我,完善人格。

     为了鼓励更多人的求助意愿,许老师推出年度优惠,新用户预约1次咨询,即免费送1次,相当于用1次咨询的价格享受两次正式咨询,原价1100元/2次的咨询,现价仅550元/2次(最后两天),每次仅275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这是全年最大的折扣,是许静老师的历史低价,这次错过,得等到明年。

     优惠价只剩最后两天

     ↓扫码即可预约↓

     为什么想成为咨询师:心理学是一门温暖的学科。当自己作为来访者去体验心理咨询的过程时,真切的感受到被另一个人所共情和理解,犹如在无边的黑暗中透出一束光,让你感觉到希望和力量。那种感觉深深的鼓舞了我,希望自己也可以用知识和温度,照亮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咨询设置:前1-4次完成初始访谈,在这个过程中以收集咨询、讨论来访原因为主要内容,会有适当的分析和解释,但不会很多,在完成初始访谈之后,与来访者商定是否进入下一轮的咨询。关于需要做多久,每个人的状况不同,无法做出统一的标准,一般短程的咨询在30次左右,中程的咨询30-50次左右,长程咨询50次以上。这些需要在咨询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咨询的进度、来访的需求等商定。很多时候,来访带着问题来,在咨询过程中会发现出更深层次的需要,比如个人成长,人格完善,创伤修复等等,咨询的次数就会因为这些变化而变化。

     写给来访者的话:

     当你决定走进心理咨询时,你是充满勇气和力量的,这意味着你允许自己开始一段新的关系和体验。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未必如你所想的是轻松和愉悦的,直面自己内心的冲突,期待获得成长,往往是痛苦的,这需要和咨询师共同的去探讨,可能会有冲突,可能会让你感觉到各种情绪,这些都是心理咨询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往往这些冲突和情绪的背后,正是成长的转机。我愿意陪伴你一起,共同经历这个过程。

     来访者评价:

    

    

     ↓↓↓也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许静老师详细资料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