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是做殡仪的,要买点吗?”| 千万不要去相亲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2022/4/8 10:57:07 壹心理

    

     唐一 | 作者朴素的树、青橙 | 编辑

     cottonbro | 图源

     春天来了,又到了动物交配的季节。

     虽然口口声声说着一直单身一直爽,可身体里的恋爱本能,还是在这个时候被唤醒了。

     毕竟「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哪怕是母单至今,也想在这个春天,谈一场甜甜的恋爱啊。

     提起母胎单身,你会想起什么?

     虽然长得不美但是想得美,所以才一直单着?

     然而,有这样一群年轻人,尽管又有钱,又好看。

     可无论怎么挣扎,也等不来爱情之神的眷顾。

     到底发生了什么?

     热播恋综《没谈过恋爱的我》,赫然揭晓了答案。

    

    第一重冲突:母单相亲,谁试谁尴尬

     如果爱情之神开口,他一定会对「母单」说:

     孩子,机会我已经给了,奈何你不珍惜啊!

     在《没谈过恋爱的我》中,每一次嘉宾的见面,你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尴尬。

     第一对见面的男女,两个人坐下之后,就一直沉默着,谁也不先开口说话。

    

     东张西望,就是不敢看对方。

     没话说,那就拼命喝水。

     喝着喝着,突然憋出一句「我是不是忘记自我介绍了」,然后握握手,继续沉默。

     等水喝光了,这场见面也就结束了。

    

     第二对恰恰相反,男生一上来就拼命说话,历数自己的种种缺点。

     女生明显有点不耐烦了,只能保持着尴尬但不失礼貌的微笑。

     但男生还是一直滔滔不绝。

    

     第三对男女见面,则完全变成了男生自己的秀场。

     从职业优势聊到通货膨胀,最后引得女生来了句:

     你一个韩国欧巴的外形,有着一个中国四合院大爷的内核。(没有说中国大爷不好的意思)

    

     难怪有网友调侃:脱单有多难?相亲一次就知道了。

     在知乎上,不少人分享过相亲的尴尬经历。

     有人的相亲对象,说他家是开丧葬用品店的。

     她出于礼貌来了句:那很好啊,很挣钱。

     然后男生问她:你买点不?

     我们都期待着相亲遇到梦中情人。

     但更普遍的情况是,两个陌生人绞尽脑汁地没话找话。

     加了微信后,除了早安晚安,不会再有更多的交流。

     很多人甚至相亲几十次,没有一次开花结果。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相亲是违背亲密关系规律的。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是先对一个人产生好感,然后再想方设法与TA成为恋人。

     但相亲的话,不管你再怎么「就当交个朋友」,只要不是急着马上要结婚,那么依然会有「带着任务来」的感觉。

     这大概等同于把打游戏变成了必须做的训练,即使游戏本身很好玩,也很难玩出爽感来。

     你看,在一个「完成任务」的背景之下。

     去玩一场成年人之间你来我往的游戏,已经成了一种奢侈。

    

     难怪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父母着急把我们像小猫小狗配种一样撮合结婚?

     这也是母胎单身脱单难的第一重困境:爱情不容易在任务中发生。

    

    第二重冲突:是我太不切实际了吗?

     当然,对于很多长辈来说,这种困境是很不可理喻的。

     在他们眼里,爱情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条件差不多就得了,两个人踏实过日子才是王道。

     这也是当代年轻人要面对的第二层脱单困境:两代人的观念冲突。

     长辈的择偶观,有着浓浓的实用主义。

     这也不怪他们,毕竟从物质匮乏、忍饥挨饿的年代走过来的。

     但生存需求早就满足的年轻人一代,则「脱实向虚」。

     比如在《没谈过恋爱的我》中,许文婷就说自己喜欢的男生类型,是特别有少年气,穿着白色衬衫,身上有洗衣液的香味;

    

     她还希望对方像一本书那样,每天都有不同的一页,可以随时去了解。

     至于收入、家庭之类,许文婷压根就没提。

     唯一的要求就是「感觉」。

    

     我妈和我一起看这节目,她就时不时吐槽:

     这小妮子也太不现实了,肯定脱单不成。

     「别人的眼光」和「自己的感觉」,「别人觉得我应该」?和「自己真正我想要」,就这样剧烈地碰撞在一起,把年轻人被夹在中间磨碾。

     坚持自己吧,势必要遭受来自长辈的巨大压力,那个对的人也不知道身在何方;

     但如果听从劝告,不管结局好坏,那就真是别人替我活了,自己枉活了一世。

     豆瓣8.8分的港剧《叹息桥》,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角Joyce性格外向,注重享受生活,是个小文青;

     但她的男友Ken,不仅从不收拾卫生,还是个标准的妈宝男,动不动就把「我妈妈说」挂在嘴边。

     两人相识于闺蜜的牵线搭桥,因为闺蜜说他是「公务员」,老实可靠。

    

     一段时间后,Joyce觉得两个人并不合适,动了分手的念头。

     闺蜜又来劝说:

     Ken这种人就像保险,现在看起来不怎么样,后面会大幅升值的!

    

     连Joyce老爸也觉得这个男人可以托付。

     Joyce本来就没啥主见,听闺蜜和爸爸这样一说,又觉得是自己太任性,就没分手。

     结果呢?

     之后8年,生生过成了行尸走肉。

     一起看电影,Joyce看得热泪盈眶,分享欲爆棚,Ken居然中途睡着了。

     每天就是一起吃饭,各自看手机,话都没有一句。

     听从父母,未来几十年,说不定也是这样的日子。可自己喜欢的人,又常常「不靠谱」,或者干脆不出现。

     于是不少年轻人纷纷躺平,干脆一直单着。

    

    第三重冲突:爱情承托不起我们的期待

     然而,现实远比想象要复杂得多。

     哪怕父母非常开明,觉得「你喜欢就行」。

     我们自己,也常会自设囚笼。

     你身边肯定有这样的朋友:

     嘴上说着求脱单,但每天只忙于工作,空闲时间就刷刷手机看看剧。

     认识新人更是不可能的,哪怕天崩地裂也不出家门。

     是这一代人,已经失去了对爱情的欲望了吗?

     真相可能恰恰相反。

     正如《没谈过恋爱的我》的嘉宾沈奕斐教授所说:

     很多没有走进爱情的人,不是对爱情没有想法,恰恰相反,他可能看得更重。

     节目里,一个叫曹烨的女生,就希望第一次约会,能有大场面的惊喜:

     在整栋楼那么大的LED屏上,挂着我的照片,然后地上摆着蜡烛和玫瑰,那个人向全世界宣告:我喜欢你。

     她也承认,自己一直单身,就是因为过于追求浪漫了。

    

     社恐男生罗郅阳,也畅想过恋爱生活:一起吹着风扇看着电视发呆,一起在破旧的街道上闲逛……

     如果不能符合期待,那就干脆不谈,绝不将就。

     如今,我国已有2.4亿成年人独居,成了名副其实的「单身社会」。

     事实上,这是「自我一代」和「对爱情的理想化」两者叠加的产物。

     我们把爱情捧上神坛,渴望一个双向奔赴的对象,让一切都像书里那样恰如其分。

     它可以遮挡一切风雨,治愈最苦痛的创伤。

     然而,爱情根本不是庸常世界的救世主,它只是庸常世界的一部分。

     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自我一代」的出现,对爱情的理想化就更严重了。

     「自我一代」这个词,由美国心理学家珍·温格提出。

     她认为,这群人伴随着互联网的便利生活而长大,没经历过战争和饥饿,更注重个人感受,因此内心的「自恋」大大膨胀。

     我想吃点什么——点一下手机,外卖半小时就到,还送到家门口;

     我想买点什么——点一下手机,第二天就能开箱,送得慢了,我还能投诉、退款、给差评。

     在即时满足的生活之下,我们都被「宠坏了」,很难接受自己的愿望无法达成。

     对爱情,也是如此。

     再说了,现在生活如此便利。

     进可找朋友逛街吃饭,退可打游戏刷视频追剧。

     哪怕偶尔觉得孤独,还有大把的爱情代餐——养宠物、磕CP和追星等着你。

     就像我母单朋友常说的:

     是嗑CP不香还是爱豆不帅,正经人谁谈恋爱啊!

    

    爱,需要重新学习

     违背天性,观念冲突,爱情理想化。

     这3重枷锁,把我们牢牢锁在欲脱单而不成之中。

     那么,母胎单身的人,是不是「没救」了?

     并不是。

     这3重困境之所以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不懂怎么去爱」。

     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过:

     爱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练成的一种能力。

     是的,爱一个人,是需要学习的。

     从小到大,课本知识学得上天入地,可如何去爱却没有人教。

     恋爱,从来就不简单。

     我们既要看到对方的需求,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合理地表达爱意。

     又要轻松却谨慎地处理双方的关系,澄清彼此的误会与分歧。

     这一切其实并不比数学和英语更难,但我们知道的实在太少。

     于是在爱情面前,举步维艰。

     这不是我们的错,只是整个社会都没有意识到:

     原来爱也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学问,并不是凭本能就够了。

     甚至很多父母,读书时说不要早恋,毕业后就恨不得孩子马上结婚。

     他们不觉得我们需要爱情,更不会教我们如何去爱。

     所幸,一切还不晚。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就给过几点建议。

     他认为:

     首先,不要把爱的问题看作是对象的问题,而是要看做自己能力的问题。

     毕竟关系是两个人一起构建的,只把责任推出去,这对自己的成长毫无帮助。

     其次,爱的本质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而不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爱情不是避风港,更不是找一个爱自己的人坐享其成。

     它是两个人一种共同的努力、成长和劳动。

     最后,爱应该让人开心,变得有活力。

     如果你在关系中感到的全是消耗和疲惫,那就不是爱。

     知乎有个提问,「谈恋爱的意义何在」。

     问题下3000多个回答,我最喜欢的一个答案是:

     爱情,它根本不需要意义,因为它如同吃饭喝水一样,是人类对于陪伴和关爱的最原始渴望。

     一个人生活,当然可以过得很好。

     但从另一个人的眼睛里,真真切切地照映出的存在。

     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美好?

     所以,当你觉得可以的时候,就勇敢去爱吧。

     去表达,去靠近。

     无论什么时候,爱永远不会晚!

     世界和我爱着你。

     参考素材:1、《爱的艺术》,作者:弗洛姆2、《亲密关系》,作者:罗兰米勒

     - The End -

    

     恋爱,从来就不是一件小事,给人最浪漫的希望,也让人坠入深渊。因此,爱一个人,是需要学习的。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艾里希?弗洛姆经典作品《爱的艺术》,以深入浅出的文笔,阐释了爱的理论,以及如何去实践爱。这是一部在全世界畅销不衰的作品,愿你读后,可以勇敢去爱! 明天上午11点,本文点赞数最高的5条留言,将获得壹心理送出的《爱的艺术》一本。

    

     作者简介:唐一,情感咨询师,知乎情感领域优秀作者。

    

    

    女性职场 | 婚姻危机孩子绝境 | 儿童丛林法则 | 抑郁儿童PUA高学历 | 年下恋 | 抑郁妈妈

    

    点个“在看”,勇敢爱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