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这种能力的孩子,长大后也不完整
2022/8/21 10:56:01 壹心理

    

    


     亲子关系的错位:

     我想爱你,却不知如何爱

     有个读者妈妈跟我们说:“自己的孩子,以前活蹦乱跳的,现在越来越不笑了。”

     想抱抱孩子的时候,孩子还会下意识地闪躲。

     以前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现在反倒有些疏远了。为什么会这样?

     今天,我想借着一部纪录片,和你聊聊“亲子关系的错位”。

     在央视纪录片《人生第一次》里,有个小女孩叫郭雨晴,是一个小学生,平时回家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只有外公外婆在家时,郭雨晴同学是这样完成任务的:

     拿起课本,吊儿郎当地读了几句:“hello,hello,hello” “I am 什么东西?”

     然后就丢下课本走人了。

     一旁的外婆看傻眼了,问她:“这样就可以了?”

     郭雨晴说:“不用写的,口头就行。我前面已经读过了,就代表我这个作业已经做好了。”

    

     这明明就是“欺负”外公外婆嘛。

     然而,镜头一转,妈妈回来了。原本活蹦乱跳的郭雨晴,马上变得乖巧听话。

     她胡乱地翻找着书包,连妈妈的眼睛都不敢看,小声地说了一句:“找不到了。”

    

     妈妈听到后,脸色马上变了,语气严厉地说:

     “把所有东西翻出来找,连自己的英语作业放在哪里,都记不住的吗?”

    

     气氛马上降到了冰点。

     你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吗?在外公外婆面前动如脱兔,在爸妈面前静如处子。

     爸妈总是不那么可爱的一群人。明明知道他们爱我,但就是不喜欢他们总是讲道理、逼自己学习的样子。

     我就是想玩,为什么不让我去玩?

     而爸妈也很纳闷,我都是为了你好,你为什么就是不听话呢?我每天跟在你屁股后面,你就不能体谅一下爸妈的用心良苦吗?

     当双方的诉求都得不到满足时,就出现了亲子关系中的错位现象:

     父母想关心孩子,却换来了孩子的“不喜欢”;孩子想爱父母,却不知如何靠近。

     明明我们都想爱对方,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对的方式呢?

    

    


     “我以后自己有孩子,

     一定不会让她学琴的”

     郭雨晴的妈妈在镜头前有一段独白,讲述了自己为什么对女儿这么高要求:

     “我小时候学琴的时候,也在想,我妈干什么叫我学琴。人家在玩,我妈让我学琴。”

     “我以后自己有小孩子,我肯定不会让她学琴的。”

     “我现在后悔,为什么我妈当年不逼我紧一点,或许我现在就有一技之长。”

    

     明明自己当年也不想学,现在却逼着女儿学。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现在希望孩子替自己实现。

     亲子关系的错位,往往就来源于“我希望你变成我理想中的孩子。”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将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当然没有错。

     问题是,这个年龄的孩子,真的能理解吗?

     要求一个六岁孩子,来理解三十六岁父母的期待和渴望,这是不是有点高估了孩子?

     萨提亚亲子专家林文采博士,就在《心理营养》一书中提出:

     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有五种心理营养,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分别是无条件的接纳、我最重要、安全感、肯定和学习、认知、模范。

     如果孩子一直得不到这些营养,他会一直追求,并且会影响以后生活的各方面。

     当你“喂”不饱你的孩子时,孩子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孩子就会采取不听话、哭闹的行为模式来反抗父母。

     甚至有些孩子不喜欢跟父母表达,也是因为在父母身上,得不到足够的接纳和包容。

    

    


     我没法接纳自己的平凡,

     我也没法接纳孩子的不优秀

     想要补充孩子的心理营养,首先,父母的心理营养要足够:

     有足够爱的父母,才能培养充盈的孩子;内心匮乏的父母,也会将自身的不安全感投射到孩子身上。

     每个成年人的心里,其实都藏着一个受伤的孩子。郭雨晴的妈妈,心里就藏着一个“不够优秀”的孩子。

     她觉得,是因为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会如此严格地要求当年的自己。而成年后的平凡,又恰好呼应了“我不够优秀”的内心独白。

     她嫌弃女儿“总是找不到东西,而浪费了学习的时间”,其实是在责怪过去的自己,溺于玩乐,疏于学业。

    

     我没法接受自己的平凡,所以我也没法接纳孩子的不够优秀。

     我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逼着女儿练琴,我知道女儿也很痛苦,但我无法阻止自己这样做。

     我们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因为我们能在孩子身上,清晰地照见自己内心的匮乏和不安。

     曾经有个爸爸对我说,他听到孩子哭,就会心烦气躁,甚至忍不住想要打孩子。

     追溯到童年,是因为他从小就被教育,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子要坚强,不许哭。

     成年后的他,依然接纳不了自己内心最脆弱的部分,所以才会对孩子的哭闹行为难以容忍。

     做人难,做父母更难。到底怎样才能做好孩子的父母?

     生育前,我要做好什么准备?在孩子身上看到自己不好的一面,如何终止这种代际传递?孩子讨厌上学,怎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早恋了,我应该阻止吗?

     形形色色的问题,成为父母育儿路上的重重阻碍。

     林文采博士就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能做自己的好父母,也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什么叫做自己的好父母?

     就是有没有办法对自己温和又坚持 ——

     当你遇到挫折时,是不是可以接纳自己和安慰自己?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能不能对自己说“不行”?当你想哭的时候,能不能允许自己就彻底地释放一次?

     如果你做到了,你就自然而然,知道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因为,只有你补足了自己的心理营养,安抚了内在小孩,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孩子。

     你理解了孩子,就能给他更顺应天性的教育,教育出优秀快乐的孩子。

     教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第二次重塑自我的过程。

     因此,我们特意邀请亲子教育领域的林文采老师来到了壹心理。

     她将从事30年心理咨询所看到的教育误区、家长容易掉的坑、孩子需要的教育,精心汇编成了心理营养育儿法,带你面对131个日常养育难题。

    

     课程包含了育儿过程中重要的五大板块:

     如何培养好习惯

     如何教导孩子管理情绪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如何养成好的性格

     如何矫正孩子的偏差行为

     逐一讲解和突破家长在养育过程当中各种常见的养育问题,是育儿法里的尚方宝剑。

     每天只需10分钟,陪伴你成长,帮助家长攻克在养育中困扰的问题。

     本周特惠

     8月21日-8月31日

     领券立减100元

    

    

    ?先领券,再购买

     01林文采是谁?林文采是萨提亚模式亲子育儿导师,过去10年,林文采在马来西亚、中国等20+个城市讲学,与数10万父母互动,积累超过20000小时个案咨询经验。

     她提出了“心理营养”这个概念,其《心理营养》课程曾帮助10万父母认识自己、疗愈自己,读懂孩子。

     她还是4个孩子的妈妈,不仅教育出优秀、快乐、自信的孩子,自己的发展也没落下,带娃期间一口气读完了心理学硕士、博士,出版了8本青少年心理书籍,总销量超过5W+。

    

    02从这门课中,你能收获什么?

     1.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基本知识

     了解从出生到成家,一个孩子将要分别经历哪些重要的心理发展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家长需要满足孩子那些心理需求,如果未能满足一些阶段的心理需求,之后可以怎样弥补;

     2.全新的亲子教育方法

     学习如何开启自身的智慧和内在的资源去影响孩子,无需用打骂、威胁、交换、惩罚等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副作用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3.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和技巧

     真正理解什么是健康的自信,什么是有害的、虚假的自信,如何真正提升孩子的自尊心,从而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并进一步获得真正的自信;

     4.培养孩子为自己承担责任的方法和技巧

     怎样培养孩子的承担能力,让他们可以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并有能力为自己的生活作出决定的;

     5.创造健康的家庭氛围的理念和技巧

     为什么有时候家庭中的成员彼此相爱,但依然会伤害对方,如何帮助家庭成员提升自我价值,发展出健康的心理应对方式,以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

     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异。

     035大板块,131次课

     6次预习课:

     解读心理营养育儿理念;帮你再次预习孩子需要的五大心理营养

     25次主题课:

     聚焦父母关心的养育难题,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100次答疑课:

     将在育儿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困惑,在答疑课中讲解分析,让你看明白问题的症结

    

     本周特惠8月21日-8月31日领券立减100元▽

    

     先领券,再购买

     ▍Q&A

     Q1:课程购买后可以申请退款吗?A:该课程为虚拟产品,课程一旦开课,不予退款。

     Q2:课程可以听多久?

     A:报名后,可无限次重复学习。

     Q3:如何领取课程优惠券?

     A:点击课程链接后,在标价下方即可点击领券。

    

     Q4:报名后如何观看课程?A:报名后关注【壹心理精品课】公众号,进入菜单栏 → 我的学习,即可查看已购课程。

     *如有更多疑问,添加客服微信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解决养育难题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