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惹到你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2022/9/1 10:55:28 壹心理
男:怎么又惹到你了?我都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女:你昨晚做了些什么,自己心里没点数。
男:工作要紧啊!女:我可以理解你的工作很重要,但对你而言,我就不重要了吗?
男:你现在是要跟我争论,你重要还是工作重要吗?女:我想要跟一个人过日子,而不是跟一个工作狂生活。
男:你说你要让我怎么做呢?女:多点时间陪我,而不是一回到家就刷视频、看手机。
男:我工作很累,回家只想一个人安静一会。女:你为什么总这样!有时间去陪陪同事,陪你那些朋友,就是没时间陪我?你根本就不爱我了!
成年人的都市恋爱真的是五味杂陈,欲言又止。
这样的对话,怕是每天都在一个个深夜还亮着灯的城中村窗口里上演着。
男生错了吗?似乎也没有;女生矫情了吗,但哪位女生谈恋爱没有情感需求?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讲对错的最后就是缘到尽时,各奔东西了......
但如果,这一幕发生在临床心理科主任刘亮老师的心理咨询室里,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
(*刘亮老师:医学博士、临床心理科主任、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注册督导师)

接下来,我们跟着专业心理咨询师刘亮老师从家庭治疗的视角开启一场咨询观摩之旅,准备好了吗?
我们开始了。
第一步:你们看到了什么?
从他们的交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开始女方抱怨伴侣没时间陪自己时,她的表达模式仅仅停留在抱怨层面。
一般来说,亲密伴侣的互动当中,如果只是抱怨,是无伤大雅的。
但在他们后半段的互动中,我们发现有什么东西变了。
“工作比我还重要,你根本就不爱我!”他们从某个事情讨论,上升到你不爱我这样的高度,这就很容易破坏亲密亲密关系的质量和体验。
所以,我们会看到当一方说这话的时候,另外一方的本能反应是你现在要来讨论说我在不在乎你这个问题吗?
很明显,对方的回应是防御的反应。
第二步:对于他们的谈话,怎么去理解?
在他们的互动模式中,更深层次的关系是什么?
他们在纠缠。
这对情侣他们这样吵来吵去吵了这么长时间,但他们没分手。
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大胆的猜测:这样的争吵,在他们之前的沟通里可能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了。
(因为有一方经常说一个词,你为什么总是怎么样,你为什么又怎么样?)
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思考:
是什么让这对伴侣出现了这么多次冲突以后,他们还没有分手?
他们这种“离不开对方,又一直要争吵不休”的相处方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紧接着就来到了
第三步:基于这些理解,要怎么做?
作为这对伴侣的咨询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邀请他们去讨论互动的模式层面。
?我可能会这样说:
【我们先停一下,在刚刚的对话中,我发现你们的互动模式是‘一个人不断地抱怨,另一个人不断地解释’,我想了解你们用这样的方式沟通有多长时间?”
你们之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是用这样的方式沟通吗?
在你们过去的相处中,有没有哪些你们是用其他沟通方式来解决这种情况的?
如果有的话,那个时候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之所以这么提问,目的有两个。
一方面是帮助这对伴侣找到他们现在的问题卡在哪里;另外一方面帮他们去找资源,看看在他们过去的互动当中,有没有更好的沟通方式来解决这种冲突的一个经验。
此外,我还有一个假设:抱怨的这一方,可能她自己过去跟别人的相处中(父母、朋友、前伴侣……),依恋方面可能有一些缺失或者遗憾。
?基于这个假设,我会问抱怨的这一方:
【这种没有安全感的体会,你以前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有过吗?
“当你看到他好像不回应你的时候,你心里边的感觉是怎么样?只是觉得不舒服,还是说有一些恐慌不安】
而另一方,我也发现发现他的一个模式:他回到家之后,不想谈话了,关闭和伴侣沟通的渠道。
我在猜测他会用这样的模式来回应,有两个原因。
一方面也是在当下亲密关系里边,说不定确实是因为对方抱怨的太多了,他不想回应了;另一方面,可能跟他的原生家庭成长经历也有关。
?基于这两个猜想,我会问:
【我很好奇,你刚才说你有一个习惯,你忙完以后你就想一个人安静一下,你这种一遇到疲劳的时候,就想自己独处的这种模式是怎么来的?
你们家里边的人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会怎么处理自己的疲劳?】
通过这样提问的方式,我们既可以挖掘更深层的意义,他选择这种回应方式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同时,这也能间接地向他们双方传递一个信息——彼此更好地理解对方。
看到这里,是不是已经豁然开朗了?
如果屏幕对面的你刚好是上面的男主角、女主角,希望你能重新审视自己和关系,走出与伴侣的僵局,收获有点苦但说来也甜的都市感情。
如果你刚好也是位心理咨询师,希望你能感受到家庭治疗的魅力,在往后的工作更好地从家庭视觉帮助来访者。
为你推荐
看完刘亮老师的独到分析
如果你开始想了解家庭治疗
欢迎扫码参加
刘亮老师9月5日20:00(下周一)
家庭治疗师养成分享会?

↙点击阅读原文,快来预约刘亮老师的直播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