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笑话也会害人吗?|壹心理x珀莱雅《校园霸凌防范指南》重磅发布
2022/9/1 10:55:28 壹心理

溪云 | 作者
张敬、麦西 | 编辑
joy、网络 | 图源
2021年,童星邵一卜从6楼一跃而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和创伤性胰腺断裂,历经三个半月的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让这名成绩优异、多才多艺的少女走向轻生的,正是校园霸凌。
邵一卜的优秀让她遭受了部分同学的嫉妒:被排挤、孤立、造谣;
令人痛心的是,在最初遭遇霸凌后,她并非没有反抗、也及时选择了求助师长;
然而她的拒绝、呼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反而让她被变本加厉地侮辱、欺凌,最终失去希望,选择轻生。

(邵一卜母亲微博发文)
有人说:小打小闹何必上纲上线,小孩子能有多少坏心思呢?
事实上,那些看似是“小打小闹”的校园霸凌行为,比如言语打压、讽刺、开侮辱性的玩笑、排挤、造谣等,不仅会在当下对被霸凌者造成心理伤害;
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还可能对被霸凌者成年后的多个重大人生节点如工作、社交、婚恋等造成持久的负面影响。
比如最容易被忽视的言语霸凌。


“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过一项关于校园霸凌的调查,其中81.45%的受访小学生认为,“语言伤害”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里提到的语言伤害,就是起外号、嘲讽、侮辱等言语霸凌行为。
青少年正处于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没有建立起成熟、完整的自我价值体系,往往会通过他人的反馈确认自己的“价值”;
如果在这个时期,因为体型、性格等各种原因遭遇了言语霸凌,青少年的第一反应通常不是“霸凌行为是错误的”,而是“我是不够好的” “我是不被大家欢迎的”;
这样的怀疑会导致其丧失自我价值感、失去自信,甚至影响人格发展,并将对自我的怀疑、不认可延伸到了成年后的工作与社交中。
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言语霸凌,还有太多没有被当回事的“小事”;

而这些“小事”,在青少年的成长中,都是需要被重视的“大事”。
为了守护阳光校园,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校园霸凌的具体行为、成因以及防治措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逐梦青春;
珀莱雅联合中国教育电视台发起了「萤火计划—反校园霸凌公益活动」,作为专业支持,壹心理与珀莱雅共同撰写并发布了《校园霸凌防范指南》。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认知校园霸凌、了解背后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治;
《指南》在内容上,铺设了三大版块。
第一部分,是认知校园霸凌。
针对常见的“ 如何区分校园霸凌与校园暴力”等问题,《指南》在第一章便明确了校园霸凌的定义及特点,指出:
“校园霸凌是校园暴力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校园霸凌的行为人不包括校外人员;而校园暴力可能发生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甚至是校内人员与校外人员之间。”

随后,为了让霸凌行为不再与“开玩笑”“不是故意的”等借口混淆,《指南》在第二、三章详细阐述了校园霸凌的体现形式、发生场景。
比如在“体现形式-其他-网络霸凌”的部分里,《指南》明确列出,以下具体行为属于校园霸凌中的网络霸凌:
(1)被某人通过短信、邮件、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实施侮辱或威胁;(2)被某人在网络平台议论,内容涉及谣言、辱骂、排挤、贬损等;(3)被某人在网络平台传播带有侮辱性的图片、视频等;(4)被某人在网络平台以评论、私信等方式进行骚扰。
通过详细描述校园霸凌的行为与场景,我们期望能够帮助青少年及师长在校园霸凌当前,及时甄辨其性质,第一时间进行正确的自我保护或疏导。
第二部分,是了解校园霸凌的成因和影响。
《指南》的第四、五章,分别从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了被霸凌者、霸凌者、旁观者三个维度的成因,并从人格和生活两方面,针对校园霸凌的负面影响做出了阐述。
我们期望,通过阅读《指南》,大众对于校园霸凌发生原因的认知,不仅仅局限于“霸凌者的恶”或是“受害者有罪论”;
而是能够从心灵层面,了解易怒型人格、原生家庭创伤、缺乏边界感的亲子互动模式、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对应角色混乱等问题,究竟是如何诱发校园霸凌行为发生、或让被霸凌者在伤害面前难以为自己发声的;唯有明白缺失究竟来源于何处,才能够对症下药。

第三部分,是掌握校园霸凌的应对与防治措施。
《指南》的第六章、第八章,分别讲述了被霸凌者的科学应对措施,以及站在家长、老师、学生的不同立场,掌握哪些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治校园霸凌的发生。
而《指南》最特别的,来自第三部分的第七章——
我们发现,在通常的语境下,人们会谴责霸凌者同理心缺失、遗憾被霸凌者的“怯懦”;
对于旁观者的漠视究竟会造成多少伤害、旁观者的正义行为能发挥多少积极力量,却鲜少提及。
而事实上,获得2009年欧洲预防犯罪奖的芬兰 “KiVa 计划” 通过调查发现,在校园霸凌事件中,旁观者人数高达80%;
他们在实践中证实,如果旁观者对霸凌行为表示不感兴趣或者不赞成,会有效降低霸凌者实施霸凌的兴趣。
针对此,《指南》单独开辟了“校园霸凌旁观者的援助方法”章节,针对旁观者恐惧被霸凌者报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心态,提出了既能保护自身安全,又有利于制止霸凌行为的多类建议。

我们期望《指南》中涉及心理学的专业内容和多元视角,能够帮助不同的群体深刻地认识到校园霸凌的复杂成因、深远危害;并在具体场景面前,掌握科学、恰当的处理方法,对症下药;
我们也为可爱的你准备了《指南》的完整版,点击【阅读全文】可快速跳转链接,2周内后台回复【校园霸凌】,还可获得《指南》完整电子版文件;
一切的一切,都是期望“让小事被看见,让大事不发生”,愿每个人的青春都能被温柔以待;
正如「萤火计划」得名时的期望——
“在你感到无助的时候请相信黑暗中仍然有光
反对霸凌的路虽然漫长但至少我们的每一步
都朝着光的方向”
- The End -


新冠歧视 | 爱情3大坑 | 恋旧情结丧偶式育儿 | 亲子义气 | 慢半拍的人
两性禁忌 | 隐性霸凌 | 长期抑郁

点个“在看”,为自己注入能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