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月经后,我才认清自己是女性:原生家庭创伤有多可怕?
2022/9/21 10:57:27 壹心理

     来访者追寻 | 作者

     Lilith | 编辑

     pexels | 图源

     你的生活中,有过对某个人特别有化学反应的经历吗?

     比如“一见钟情”。明明两个人躲在完全不同的角落,却总能眼神交错、彼此吸引。

     你想不通,ta看上去并不特别,为什么总会忍不住留意?

     比如莫名地很在意某一个人,ta可能是普通朋友、同事、或者萍水相逢的路人。

     ta的行为,总能影响到你的情绪。

     你想不通,ta明明是人生中的过客罢了,为什么能左右你的心情?

     如果你脑海中想到了这样一个人,那么,和他的所有藕断丝连、纠缠不休,也许隐藏着关于“我是谁”的人生解读。

     今天的来访者@追寻,也曾遇过这样一个人。TA的离去,引起了自己情绪的突然决堤。

     绝望之际,她寻求了心理咨询的帮助。

     没想到,一次紧急的精神求助,收获了关于自己生命中所有失去、错过和遗憾的真相。

     以下,是她的自述。

    

     明明没多爱他

     为什么分手那么痛苦?

     那是2016年12月的一个下午,我走进了一家心理咨询机构。

     在此之前,我其实一直没有勇气接受心理咨询,也不知道心理咨询到底是什么。

     但那时,我刚刚结束了一段恋情。

     我以为结束了就结束了,其实我并没有很喜欢他。

     当初和他恋爱,只是因为在另一个人那里受到了深深的打击,而他安抚了受伤的我。

     可是分手之后,我越来越不好受。忽然发现生活真没意思,繁琐的工作,孤零零一个人,意义在哪里。

     那些相处的时光一幕幕涌上心头。

     走在街边,看见一个热干面店,我们在这里吃过。走到那条小巷,我们曾经在巷子尽头,喝过酸酸甜甜的柠檬水。

     看到路边卖的板栗,想起他曾跑好远的路买给我吃。

     那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恋人,那份每日的陪伴,被我放弃了。

     但仿佛也不是思念他,而是有某种从过去拖曳而来的恐惧感萦绕着我。

    

     我尝试努力消化,坚持了两个月。然而痛苦的情绪始终笼罩着我,怎么都摆脱不了。

     每一天,我不知道要怎样才能熬过这段度日如年的时间。

     情绪跌落到最低谷之际,我想着,不管了,我要去做心理咨询。

     我没想到的是,最开始只是想走出分手后的痛苦,却逐渐地看到一个从未认识过的自己,收获了许多改变命运的咨询瞬间。

    

     原来我的痛苦

     来自过去没解决的创伤

     在机构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发现心理咨询不止有谈话,也有很多其他方法,比如沙盘游戏,比如绘画治疗。

     一开始,我选择了绘画治疗。

     咨询中,咨询师没有立刻和我分析分手后的情绪问题,反倒是引导着我画童年过往,画爸爸妈妈。

     很多小时候的事,一幕幕映入眼帘。

     3岁时,母亲曾离开家很久很久。我每天都被同学的奶奶问:“你妈啥时候回来?”

     她一问我就哭。

     那时的我把这理解成一种嘲笑,而我根本无力控制这种嘲讽,因为我是一个被抛弃者。

     长大之后,我才知道母亲是在外边备孕,因为我不是男孩,而她一定得生下个男孩。

     直到我8岁时,母亲才生下了弟弟。在此之前,母亲还生了一个妹妹,被舅舅抱养了。

    

     一直以来,母亲都在忙着生男孩。除了妹妹、弟弟,中间还有2个没有活下来的孩子。

     8岁之前,我不知道母亲把多少精力放在了我的身上。8岁之后,母亲把大部分精力又放在了弟弟和父亲身上。

     小时候,我一直期盼着长大,有能力就离开这个家。

     家里这种重男轻女的做法,内化为我内心的自我厌恶。

     在16岁之前,我没留过长发,因为我不想成为女孩。

     直到第一次来月经之后,我才真的认清楚了自己是一个女性,并为此感到沮丧。

     对女性身份的不认同,导致我不知道怎么接近女性,也不知道怎么作为异性和男性相处。

     在绘画治疗时,我表达了对母亲的愤怒、怨恨、爱而不得。

     当咨询师让我画下对生活的感受和自己的情绪时,我画下了这些:

    

    

     咨询师也会带领我们画对未来的想象,画完之后,咨询师会问:“这幅画让你看到了什么?”

     当我开始描述,就发现感受到自己的渴望了。

     我对童年的所有感受,就是孤独,这让我难以与人建立深刻的链接。

     同时,在对未来的期待中,我是渴望一份陪伴的。

    

     最后,咨询师让我给自己写一封信。

     写信方式是:想象自己有一个非常明智、有爱人又关心你的朋友,从这个朋友的角度给自己写一封信。

     这是一个非常有力量的练习。我惊讶于另一个声音的出现——那个充满关怀的内在自我的声音。

     咨询师带着我去表达,在表达中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全面客观地看待事实,发现不一样的事实。

     父母的局限,父母的渺小,父母的无奈。父母的无力改变是真实的,自己的痛也是真实的。

    

     想要产生羁绊

     就得承担流泪的风险

     逐渐地,我想要更多认识自己究竟是谁,要怎样才能从以前的创伤中解放出来,从此建立真正有益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

     于是我更进一步,选择了谈话疗法。

     其实,在选择谈话咨询前我有过短暂的犹豫。

     害怕遇到一个强势的人,来肆意评判我的生活,想要控制我的思想。

     因为这样的人太多,例如我的母亲,例如我的上司。

     而我在不知不觉中也想要满足他们,可是内心积压了太多的愤怒。

     没想到,咨询前几次,咨询师就坐在那里,静静的听,没有评判,没有对错,没有控制。

     我竟然很轻松地敞开心扉,和她谈我心心念念的人,谈前男友,谈我的父亲母亲,谈目前的工作生活。

     她的包容、沉静、温柔就像是母亲的反面。

    

     当我和她提及这种感觉时,她说:“我们的咨询,其实是一次有限再养育。”

     我和她分享喜欢的漫画书,讲的是猫猫的故事,非常好看。

     过了几天,她买了书,看完后告诉我:“虎斑猫躺在白猫身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真美。”

     经过了最开始的倾听,我和咨询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之后她也会给我一些反馈。

     在咨询室里,咨询师在对面坐着。

     我把鞋脱了,盘着腿坐在沙发上,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

     咨询师说:“你坐在我的对面,可是我感觉你就是自顾自的说,头仰着根本不看我,好像我就不存在。我感觉愤怒、悲伤、无力。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这样的感受?”

     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和母亲的相处。

     我感觉不到母亲对我的关爱。

     她对我说话的时候,要么手里忙着其他活,要么就是恶狠狠的指责,我没有感受过她温柔的目光,从来没有。

     有时候我都怀疑,母亲是否真正看到过我的存在。

     转念我又在想,我是否也让别人体会了这种漠视,深深的不存在感,就像咨询师感受到的那样。

     咨询师帮助我看到了那个被漠视的自己,也帮助我看到了人际相处中,我的行为模式。

     母亲对我的影响,化作我无处不在的“被抛弃”的恐惧。

     在那漫漫长的孤独中,我的内心被植入了一种固执的信念。

     它一直回荡在脑海,说自己不配得到爱,不值得别人投入时间和精力。

    

     所以我一直回避亲密关系。害怕亲密之后的疏离,害怕自己戒不掉对方的爱,害怕成为卑微的求爱者。

     这导致别人靠近自己后,如果开始形成依恋,我就会害怕自己被对方控制,选择主动切断。

     咨询师帮我看到我对爱的渴求,帮我认识到:我可以放下自己的某一部分,选择去信任、去跟随。

     如果想要产生与人的羁绊,就得承受流泪的风险。

    

     心理咨询

     就像海上的灯塔

     经过心理咨询,我学着敞开心扉,学着接纳别人,允许他人进入自己的生活。

    

     2019年我又恋爱了,最终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现在也有了两个可爱的宝宝。

     感谢那些陪我度过艰难岁月的咨询师们,感谢他们让我成长。

     希望未来的你,遇到难捱的时刻,千万不可放弃生命,给自己多一种选择,例如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不只有谈话疗法,还有绘画、沙盘、舞动、音乐治疗等等,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尝试,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长。

     最后我想说,对我而言,心理咨询就像海上的灯塔。

     当我迷失的时候,咨询师帮助我寻找到内心真正的渴望,从“害怕被抛弃”的恐惧中解放自己,发现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我终于可以更好地爱自己,也更好地爱身边的人。

     我终于明白,心理咨询,是成年人重新拥有一次人生的机会。

     - The End -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

     如果你也有尚未处理好的创伤,那么,相比于熬着,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看看下面这位正统心理学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咨询师↓

     从朋朋

    

     从朋朋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10年,服务时长超过3108个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从老师擅长以人本主义取向、表达性艺术治疗、萨提亚疗法、催眠治疗等帮助来访者解决童年创伤、原生家庭、焦虑抑郁、孤独迷茫等议题。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可以扫码和从老师聊聊。为了鼓励求助意愿,从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00元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老师资料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