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外面有人,我忍了;要我贷款,我从了”:40岁,我终于清醒
2022/9/22 11:02:18 壹心理
来访者小鱼儿 | 作者星星 | 编辑秋里 | 责编
你知道“内在关系模式”吗?
它由你儿童时期的经历、和父母的互动模式构成。长大后,你会不断在人际交往中重复这个关系模式,包括和你的伴侣。
曾经的我,在十几年的婚姻里,不断陷入不幸的漩涡,却无力拯救自己。
直至一切破碎,让我痛不欲生。我用残余的力气,求助心理咨询,才找到自己不幸的根源,让自己的隐藏多年却不自知的关系模式得以被看见和改写。 写下自己的故事,揭开自己的伤疤给大家看,并不容易。但我仍然坚持落笔,一是想梳理自己的成长,二是也想告诉大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如果你总是得不到幸福,你总是面对着同样的痛苦,很可能就跟这个模式有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看见它,改写它,是我们重新拥有幸福的源泉。

忍他出轨、为他贷款,换来了什么?
十几年前,我为了爱情背井离乡,来到丈夫的城市生活。 可结婚15年里,他背叛了我3次。 前两次,他还找找借口,说说好听的话挽回一下。第三次,面对我的失望,他毫无悔意,还讥讽我:“这么多次了,你不是应该早就习惯了吗?还有什么可伤心的?” 我们的婚姻彻底破碎了。而且,当初我为他贷下的巨额贷款,也全都成了我的负债。
他说会还,但从第三个月开始,就一直拖延,直至我再也联系不上他。 15天里,我暴瘦了30斤,每天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忍不住嚎啕大哭。
无助的我曾拿着手机,却不知道该打电话给谁。是给8年未联系的父亲,还是整天打麻将的母亲?都不行。
我只能再次放下手机,这种绝望就像被关在没有门窗的小黑屋里,里面只我一人,无处可逃。
哭了整整一个月后,我意识到自己病了。 我止不住哭泣,并且除了哭不会做其它事情,每天我只能睡3、4个小时,最痛苦的是每次睡醒的那一刻,因为我是被心脏剧烈的疼痛痛醒的。 可是,我不能倒下去啊!我还有女儿,孩子不能没有妈妈。 身心俱疲的我回到家乡,挂了精神病院的号。当拿到重度抑郁症的鉴定报告时,心里反而是一种轻松:“看吧,我就知道自己是病了,所以会不停的哭,就因为病了才会这么痛苦……” 我在家乡找了工作,可每个月的收入,却远远填补不了负债的窟窿。
与此同时,我内心的窟窿也越来越大:我为婚姻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会换来这样的结果?我做错了什么?我想不明白。
偶然有一次,我看到了《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女主被丈夫出轨的故事,唤起了我的共鸣。
我反复地阅读这本书,在幽暗的日子里,这本书成为了我唯一的光,让迷路的我重新找到了方向,也让我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求助心理咨询师。

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内在关系模式
第一次咨询前,我很紧张,怕自己忘记要咨询的内容,还记在笔记本上。
可咨询开始后,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感觉,咨询师是那么温柔和包容,我好像被她看见并允许了一切,紧张的感觉消失了。
我不再需要事先准备的笔记本,而是在老师的陪伴下,诉说15年婚姻的经历:
一次次隐忍对方的夜不归宿,一次次妥协对方的出轨,还不惜代价为他贷巨额贷款……
我想要一个答案:“我到底错在哪里,让这个男人如此绝情?” 咨询师轻声告诉我:“你没有错,那不是你的错。” 看起来只是很普通的一句话,可听到的那一刻,我感觉内心有个开关被打开了。 随之而来的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痛苦,那是一种从内而外、痛彻心扉的委屈,久违的委屈、愤怒、不甘。
这种委屈,不是对前夫的,而是对父母的。 我好像打开了内心的潘多拉魔盒,情绪不断从里面喷涌而出,嘴里小声地重复着:
你们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只是个孩子,为什么要我这样委屈自己,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这样…… 后来我明白,心理咨询,不是给人讲道理的,也不是听完我的倾诉然后给我提建议的。是让我们在深深被包容的环境中,打开心扉,去面对自己埋藏在心底的东西,去感受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感受。平时,这些感受被我的防御机制挡在了门外,我对此毫无察觉。 现在,我感受到了埋藏已久的感受,可我依然不太清晰:说着婚姻的伤痛,为何会让我想起儿时的委屈?
我只是顺着感受,打开尘封的记忆:
从4岁开始学习乐器起,我就处处委屈自己讨好父母,忍着练琴的累和痛、忍着不要好吃的、忍着想要出去玩的冲动,只为了爸妈夸我一句“懂事”。 可我只是一个孩子,只是一个孩子啊!爸爸妈妈,我只是一个想要被爱的孩子啊…… 我痛哭流涕,感受着撕心裂肺的痛。咨询结束后,内心却有了一丝丝不一样的轻松,曾经感觉憋闷的胸口,感觉有了一丝丝的裂缝。 因为,这次咨询让我觉察到,我之所以在婚姻中如此受伤却不能自拔,是在不断重演儿时的关系模式:不断讨好,来换取认可和爱。
我隐忍对方的出轨、牺牲自己的自尊、冒着巨大的风险贷款,都是像小时候一样,重复扮演着“讨好者”的角色。 结果也如此相似,小时候我没得到父母的爱,婚后我也没得到伴侣的爱,我却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好。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人总想把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任何一段关系中,不断重复构建相似的关系。
如果我不破解这个模式,我的人生就会不断重复这样的事情。我决定了,我要坚持心理咨询,直到我彻底破解这个剧本,哪怕过程艰难。


回到最初的关系,改写既定的模式 为了节约支出,我和女儿住在母亲家里,一边还债一边抚养女儿,每天加班到深夜,经常累到没力气吃饭,直接睡着。 我以为,我的辛苦,妈妈看在眼里,会对我有一丝心疼。 可有一次,钱实在过于紧张,我想借信用贷周转的时候,她勃然大怒,声色俱厉地指责我:
为什么要贷款?贷款还不上怎么办?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你知不知道你这一屁股债,让我天天睡不好吃不好…… 我想要的安慰和鼓励,全都变成了刀子,扎在我身上。 即使在咨询中我有了觉察,那一刻还是止不住的难过。
随着咨询的深入,潜意识逐渐浮出水面,有一次我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在创伤原地等着妈妈回来。
咨询师温柔地解释着:妈妈不会回来了,无论等多久都等不来了。
我的委屈爆发了,哭喊着:我要妈妈,我就要妈妈,妈妈会回来的,我的妈妈爱我,她会回来的…… 在情绪逐渐平复后,我又喃喃自语到:妈妈没回来是迷路了,妈妈也不是万能的,妈妈老了她没有魔法门,她回不来这,不是不爱我,是妈妈也有做不到的时候,妈妈也是可怜的,她也没有妈妈爱,她也许也在某个问题等着她的妈妈……
之后,我仿佛看到了不一样的母亲,一个蓬头垢面却依然要强的小女孩,那个想要有人爱却不肯说出口,宁愿恨也不开口表达的小女孩。
我只剩下了心疼。我的妈妈,也是一个一辈子都没有等到爱的女人。
我不仅看见了自己的模式,也看见了妈妈的模式。也因此,接受和理解了“妈妈不是不爱我,只是没能力爱我”这个事实。我的内心小孩长大了,她不再倔强地等在原地,而是自己站了起来,去寻找出路。

改写关系模式我才真正掌控了人生
对内在关系模式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觉察后,我也看到了和女儿之间的问题。
儿时的记忆中,母亲是冷漠的,我曾暗暗发誓,有了女儿一定要好好待她,决不能让我的孩子经历同样的痛苦。 可是,我却在不知不觉中,把这个模式搬到了和女儿的相处中。 面对她的不听话,我抓狂、暴怒;她顶嘴的时候,我甚至想让她消失。
女儿哭着求我,让我对她好一点,不要这么冷漠。可我却心冷如铁,面无表情。 那时的我,情感是被冰冻起来的。我忘记了,小时候,我也是这样求爸爸妈妈。因为我小时候的无助、恐惧、不被爱,内化到了我的潜意识里,哪怕父母不在身边,仍然影响着我。 成为妈妈后,我既扮演那个恐惧无助的小女孩,也扮演冷漠暴躁的父母。 在咨询中,我的情感再次流动了,我崩溃于自己对待女儿的方式,我非常想好好抱抱她,想给她温暖,可是,我做不到! 咨询师让我看到内在遍体鳞伤、奄奄一息的自己,这样的我还有什么力气去爱女儿,怎么能去拥抱别人? 幸好随着咨询的进行,我逐渐觉察、治愈、修复了自身。 和爸爸通话时,当听到他又在重复几十年不变的台词:“你好好的吧”,我会打断他,表达我的感受:这句话让我不舒服,听起来像是在划分界限。我想听的是鼓励,我希望你可以跟我说:“你真棒,加油!等等”。 爸爸真的像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学习着我教给他的这些“新台词”。 听到他说这些的时候,我非常触动,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爸爸的爱。 我也终于“看见”,在女儿出生后,我的妈妈一直用赎罪的方式,替我当着妈妈,接管了我女儿的一切。她在用她的方式爱我。
现在,我也能好好地拥抱我的女儿了。我能平静地面对她对我的控诉和愤怒,用温暖的心去好好爱她。
在父母面前,我不再是受伤的、无助的小孩;在女儿面前,我不再是暴怒的、冷漠的妈妈。讨好和拒绝的关系模式,彻底被我抛弃掉了,不会再在我的人生上演。 我长出了自爱的力量,不再想着用讨好去换取他人的爱。 自我的内在充满爱,那么,与谁在一起都是可以感受到爱的,我不需要找别人来爱自己,更不是只有哪个人才会给我想要的爱。 爱一直在心底,并不在任何人那里。希望每个人,都能拥有自爱和被爱的力量。
- The End -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
如果你也有尚未处理好的创伤,那么,相比于熬着,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看看下面这位正统心理学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咨询师↓
张健

张健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将近15年,理论和多年实践相辅相成,铸造出丰富而实用的心理咨询经验,因而在面对不同来访者时,能够根据来访者情况,灵活使用不同方法,帮助来访者成长。
张老师擅长基于人本主义取向和整合取向,通过情绪聚焦疗法、意象对话疗法和催眠疗法等,解决个人成长、情绪管理、婚姻家庭,尤其擅长高效地处理情感缺失、抑郁焦虑等议题。
如果你也被情感缺失困扰或有其他困惑,可以勇敢试一试,她将尽最大努力帮助你。
为了鼓励更多人求助,张老师特意开通3个半价咨询名额,让你的求助第一步,迈得更轻松一些。原价600/次的咨询,现仅需300元/次。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也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老师资料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