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很累的你:拒绝无效焦虑,做有价值的事
2024/4/1 壹心理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作者:竹西

     李雪琴曾在一档综艺上坦言,自己是个非常容易焦虑的人。

     有工作的时候,她会因为工作焦虑;没有工作的时候,又会因为没有工作而焦虑。

     除此以外,她还有年龄焦虑,身材焦虑,写稿焦虑……

     总之,她会为一切事情焦虑。

     有一次,李雪琴在交稿前3天,还差结尾没写完。

     为了缓解内心的紧张,她打了3天的游戏。

     结果3天过去,文章毫无进展,她也因为截稿日到了,更加不安。

     陷入焦虑的人,很容易被情绪所支配,丧失行动力。

     明明对工作驾轻就熟,却处理得一团乱麻;

     明明有时间解决问题,却无法集中注意力。

     想起一句话:

     “所有焦虑,都是没法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很多时候,让我们身心俱疲的,不是工作的繁忙,而是无止境的焦虑。

    

    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受?

     看到朋友一个个都有车有房,便怀疑自己是不是混得太差;

     眼见好姐妹们都结了婚,便想着要不随便找个人嫁了;

     看到同事们晚上都在加班,便疑神疑鬼,生怕自己有工作没做好……

     过度焦虑,容易扰乱心神,让我们陷入内心的极度拉扯中。

     长此以往,不仅生活节奏会被打乱,身心也会被负能量吞噬。

     美国作家乔恩·戈登讲过一个故事。

     一名销售,因为压力大,经常做噩梦、失眠。

     他担心自己不够聪明,不够优秀,所以在与客户谈单前,总会花很多时间,做心理建设。

     这就导致他工作的效率很低,下班回家后,还得盯着销售数据看。

     即使带薪休假,他也因为担心失去大客户,日夜寝食难安。

     妻子和朋友担心他的身体,告诉他需要放松。

     可他依然像一只陀螺,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压力,无法停下来。

     终于有一天,这名销售在晨跑中昏倒。

     送医时,被确诊是由于压力过大,导致了心脏病。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曾说:

     “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往往对未来有想太多的毛病。”

     快节奏的社会里,有多少人无法活在当下,纠结于尚未发生的事情。

     要么担心落后于人,要么担心工作失利,要么担心被人瞧不起……

     结果想得越多,越紧张,也越容易在真正行动时,束手不前。

     空想解决不了问题,内耗只会折磨自己。

     长期活在自设的幻想里,终有一天,会被内心的黑洞侵蚀,活得沉重而压抑。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叫琼斯的年轻记者,被上司安排去采访大法官。

     可接到任务的琼斯,却连连摆手,列举了一堆不去采访的理由:

     比如自己是无名之辈,对方根本不认识;

     如法官公务繁忙,没空接待自己;

     比如自己经验不足,怕问了不该问的问题,惹怒对方……

     上司看了一眼琼斯,问:“那你想采访大法官吗?”

     琼斯回答:“当然。”

     话毕,上司直接拨通了大法官的电话:“您好,我是报社的记者琼斯,想采访一下您,不知道您能否接见我几分钟?”

     电话那头传来法官的声音:“1点15分,请准时。”

     把一旁的琼斯惊得目瞪口呆。

     原以为大法官根本不愿理自己,没想到进展这么顺利。

     成名后,琼斯在演讲中感慨:

     “那是我20几年来,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

     很多时候,我们设想中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

     无端臆测,胡乱猜想,只会浪费时间,消磨精力。

    

     《锵锵行天下》里,念顺法师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

     焦虑每个人都有,因为未来确实是不可知的,如果强迫要知的话,那就是焦虑症。

     多数人焦虑的根源,莫过于在不确定的未来里,过分追求确定性。

     想要抓住机遇,却担心意外发生,决定放弃;

     想要争取晋升,却担心能力不足,打退堂鼓;

     想要一展身手,却担心技不如人,中途泄气……

     一味沉浸在未来的不可控里,只会被杂念绊住脚步,错失眼前的机遇。

     很多时候,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与其沉浸在焦虑中胡思乱想,不如用行动打碎不确定性,把机遇牢牢攥在手上。

    

     《一念之转》有句特别经典的话:

     我们所有的压力,无一不是因为执着于不真实的想法而造成的,每个不舒服的背后,都存在一个不真实的想法。

     现代人之所以活得累,大多是被自己的胡思乱想困住了。

     如果你正在被焦虑困扰,以下3个建议,希望能帮助到你。

     1、拒绝“空想病”,拉满行动力。

     董宇辉每次接到直播任务,都会立刻去写稿。

     有写得好的时候,也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

     但董宇辉说,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断在行动中调整状态,即使觉得难,也逼着自己上阵。

     次数多了,状态反而越来越好。

     每个人都有遇到考验的时候,与其把结果在心中推演上千遍,不如脚踏实地做一遍。

     毕竟,犹豫不前,只会徒增内耗;止步观望,也无法改变现状。

     行动力高了,焦虑就少了,状态才会越来越好。

    

     2、少强调结果,多关注过程

     心理学上有一个“瓦伦达效应”,指的是越关注某件事的结果,反而越容易失败。

     降低期待值,多关注过程,方能心无旁骛地做好一件事。

     比如,接到任务时,多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担心成败;

     计划有变时,及时协调好时间,而不是担心发挥失常;

     谈感情时,认真投入过程,而不是患得患失……

     当我们不再纠结于结果,便能卸下内心的压力,越走越快,越走越轻盈。

     3、多关注自身,少对比他人

     俞敏洪出生农村,曾一度非常自卑。

     大学时,为了让同学看得起,他不顾身体情况,发奋苦读,结果把自己累到咳血。

     在医院待了一年,俞敏洪想通一件事:

     跟别人比,没有任何意义。

     总想着追赶别人,只会把自己搞得筋疲力竭。

     人与人之间,起点不同,经历不同。

     没必要活在对他人的仰视里,乱了自己的节奏。

     不争不比,不乱不急,一步步优于过去的自己,便是余生最好的活法。

    

     很喜欢《山月记》里的一句话:

     一味地去忧虑遥远的将来,则眼前必有忧患,所谓达人,是不去登高望远的。

     面对充满不确定的生活,与其忧虑未来,不如做好眼前。

     钱没了再赚,工作没了再找,朋友没了再交。

     永远不要东张西望,也不要和人比较。

     人生就是一场充满不确定的冒险,也正因如此,你的行动和努力,才更有意义。

     点亮“在看”,愿我们都能放下纠结,大胆向前,在未来的某一天,绽放出自己的光亮。

     作者:竹西。文章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超3000万人订阅的国民读书大号。转载请联系十点读书。

    

     也许,对抗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着眼于当下,脚踏实地走好自己的路。

     如果你也经常因为焦虑而身心俱疲,想要提升“抗焦能力”、寻求积极的改变却不知从何开始,不妨加入壹心理【心理学交流群】。

     在这里,你可以免费领取【1V1心理职业规划】,0基础入行心理工作,拓展全新的职业赛道,通过不断自我成长打破焦虑困境;可以免费学习心理学知识、观看大咖干货直播课,学习疏解情绪压力的小窍门,缓解焦虑情绪;还可以与群友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立即点击海报,免费进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