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感的价值不可忽视
2024/4/1 壹心理

    

     今天我们将分享一篇关于高中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的文章,希望对各位开展高中生涯教育有所帮助。

    

     新高考的选课制模式要求学生提前做好生涯发展、大学报考和专业选择规划,因而提高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能力显得愈发重要。

     生涯发展理论代表人物舒伯为研究个体的生涯规划能力,首次提出了职业成熟度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不同职业发展阶段所完成该阶段任务的程度,其中高中生属于生涯发展阶段理论中的探索期。

     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出自社会认知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达成成就目标的主观判断。

     学业自我效能感是专门针对学习领域内的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能否有能力达成学习目标的主观判断,包括对自己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两方面的自信程度。

     生涯能力与学业发展之间存在莫大的联系。已有纵向研究显示,青少年在实际工作之前便开始了职业生涯,生涯适应力与学业成就之间有正向联系。

     班杜拉研究发现,学业自我效能与职业抱负之间有密切联系,而自我效能又是影响职业选择、学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但已有研究并未清楚阐释生涯能力如何作用于高中生的学业发展。

     因此,探索生涯能力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找到生涯发展对学业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对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教育、将生涯与学业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一)高中生职业成熟度和学业自我效能基本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高中生职业成熟度水平总体良好,均分为 3.50 分(总分5分)。该结论与过往相关研究相近。

     在构成职业成熟度的各因子中,职业世界知识得分最低(3.23),可见高中生的职业世界知识普遍偏弱。

     而这亦启示高中生涯教育应当关注增强学生对外部世界的探索,避免让学生“迷失”在校园内的书海。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均分为 3.06(总分5分),属于中等水平。该结论与以往研究结果相近。

     从构成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来看,高中生学业能力自我效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而学业行为自我效能则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因而,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教导显得更为重要。

     (二)高中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业自我效能相关分析

     高中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总体上有中等程度的显著相关,而职业成熟度的各因子对学业自我效能各维度的预测情况不同,

     这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涯教育、将生涯教育与学业辅导相结合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a、自信心

     自信心因子对学业能力自我效能和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职业成熟度中的自信心是指对自己职业选择能力和行为的自信,与职业或专业决策自我效能的含义相近。

     近年来,多数研究表明,职业或专业决策自我效能与职业成熟度、生涯适应力、学业成就之间呈显著相关。

     高中生涯教育的开展可以着重培养学生职业或专业决策自我效能,这种对生涯的效能感会扩散到学业自我效能领域,有助于学生生涯和学业的发展。

    

     b、职业世界知识

     职业世界知识同样对学业能力自我效能和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在不同因子对学业行为自我效能的预测中力度达到最大。

     职业成熟度中的职业世界知识是指对外部职业世界的了解,如对理想职业是否了解全面、对院校专业与职业联系的了解,等等。

     根据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高中生(15~18岁)正处于生涯探索阶段,其主要任务便是增进对工作世界的探索。

     因而高中阶段的生涯教育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外部世界、向学生介绍不同大学与专业情况、外部职业世界情况等

     而这也会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外部世界的发展以及自己与理想职业间的差距,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

     c、主动性

     主动性因子对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有正向的预测作用。职业成熟度中的主动性是指个体积极主动参与职业决策过程的程度。

     已有研究显示,主动性人格与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习成绩之间呈显著相关。

     主动性人格是指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反映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最大限度地积极采取行动,以确保取得积极成果,而职业成熟度中的主动性仅指在职业决策过程中的主动行为,

     但这同样启示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人格,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业和生涯,主动去探索自我和周边环境,而这才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d、功利性

     功利性因子对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有负向预测作用。

     职业成熟度中的功利性是个体根据自身特点还是根据待遇收入等功利性因素来选择职业的程度,而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更指向于内部的、对自我进行反思后对自身能力的判断。

     因此,当学生过度在意外在功利性的因素时,其学习动机也有可能逐渐指向外部的奖励而非内在自身的发展,

     而理论和实际研究显示,内部动机可以更有效地促使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内部动机与学业效能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当学生过于功利时,指向于内在的学业能力自我效能便可能会降低。

     因此,我们在开展高中生涯教育时亦应引导学生更多关注自身特点和未来发展,不应只为眼前工作或专业的待遇高低、热门程度而盲目选择。

     5、独立性

     独立性因子对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职业成熟度中的独立性是指不盲目依赖他人而独立做出职业决策的程度。

     刘慧在编订中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时便指出,文化背景不同会导致独立性含义不同,西方文化更强调让学生不依赖他人的意见而独立做出抉择,

     而我国文化会更强调虚心接受他人意见,在综合他人的帮助和自身思考的前提下,独立做出自己的选择。

     本调查发现独立性因子对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分析原因可能是学生的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师)常常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如上课需要认真听讲等等。

     但当学生过于独立时,其常常会产生对重要他人的逆反心理,因而可能并不会听取重要他人关于自己学习行为的指导,

     而班杜拉认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便是他人的说服教育,因而独立性过高的学生可能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他人指导而降低学业行为自我效能

     本文选自《高中生职业成熟度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作者:肖金昕、王乃弋

    

     针对此,壹心理携手侯志瑾、申宇辰、林楠、付蓓蕾等业内大咖,历经数月精心研发和打磨,推出——《青少年生涯规划辅导师实操与应用专项培训》

     ↓扫描图片,跟大咖老师学习↓

    

     ▲

     现在报名课程

     立享早鸟价,直降2000

     (*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距)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