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催眠后,真的会让干啥就干啥吗?
2024/4/1 壹心理

    

     听到“催眠”,你会想到什么?

     是不是常常会想到那些“玄乎”的情节:

     一个怀表晃几下,就能让人心甘情愿地把秘密都说出来;

     被催眠后,我们会被完全控制,做出自己本不想做的事……

     在影视作品的影响下,我们对催眠常常抱着既恐惧又期待的想法。

     一边害怕催眠的“精神控制”,一边又期待催眠能马上见效,帮我们“药到病除”。

     那么,「催眠」真的是这么恐怖又强大的存在吗?

     事实上,并不是。

    

     不同于“催眠表演”是利用心理暗示、参与者的从众心理等手段达到娱乐的目的。

     心理学中的催眠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的辅助手段。

     真正的催眠,是一种清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专注体验。

     所以,有关它的一些误解,也该被澄清了:

     误解1—— 催眠就是让人睡觉

     虽然在外人看来,在催眠状态下的人看上去像是睡着了。

     但事实是,催眠并不是让人睡觉。

     从神经科学角度来看,被催眠者是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是有意识和警觉性的。

     睡着后,我们会对外界的感知降低,潜意识会比较活跃,还可能会产生梦境。

     而催眠状态下,虽然我们的潜意识也会比较活跃,但对外界仍然是高感知的。

     我们能听到外界的声音,也能感知到自己的身体。

     误解2——一旦被催眠,就会被100%控制

     因为不少影视作品的渲染,很多人会觉得催眠可以很容易做到控制意识。

     事实上,催眠是一种清醒的、可自控的状态。

     它并不受催眠治疗师的单方面操纵,而是需要催眠者和被催眠者的互相信任与配合。

     催眠治疗师会给出建议,但被催眠者可以控制是否接受建议。

    

     误解3——意志薄弱、容易被骗的人才会被催眠

     现代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可以被催眠,只是进入催眠状态的深度和程度会有不同。

     面对同样的催眠治疗师,可能会有5%-20%不能被催眠,约15%很容易被催眠,大多数人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

     比如6岁以下的孩子,因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就不能被完全催眠。

     另外,催眠的效果也会受被催眠者本身的意愿以及对催眠治疗师的信任程度影响。

     误解4——催眠后会被困在催眠的情境中出不来

     催眠状态,简单来讲,是被催眠者聚焦在自己的内在,同时,他们的身体是放松的。

     这是一种内心专注而且放松的状态。

     并且,它是由被催眠者控制的,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开始或结束催眠治疗。

     因为,陷入注意力集中的状态中无法自拔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催眠疗法(Hypnotherapy)被公认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但它并非无所不能,也并不神秘莫测。

     它之所以能起到作用,与潜意识密不可分。

     很多时候,我们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

     有意识地做出决定,有意识地处理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

     然而,影响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因素,在意识层面的内容只占约10%。

     更大程度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的,是藏在冰面下的「潜意识」。

     而催眠的过程,能让我们在催眠治疗师的暗示下,越过意识直接与潜意识交流。

    

     所以,在心理治疗中,催眠常常能在这3个方面起到作用:

     ① 寻找并调动个人资源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暗示症状的缓解,帮助控制疼痛,并辅助解决躯体化引发身体疾病等问题;

     ③ 创造联想和解离,让个体和自己体验中的特定元素有更紧密的联结,或是拉开距离。

     被誉为现代催眠之父的米尔顿·艾瑞克森,就真切地体验过催眠带来的“治疗”效果。

     在他17岁那年,小儿麻痹症发作导致他无法站立。

     当时好几个医生都断言:“你永远站不起来了。”

     但艾瑞克森不信命,他决定挑战这个不可能。

     他尝试着将自己的头脑、身体放松下来,并向着潜意识“求助”:

     “我有一个想站起来的目标,请你帮我一个忙,指引我该怎么办。”

     潜意识给出了指引:

     在全身心放松状态下,他的心中映现出一幅画面——童年的自己,在快乐地摘苹果。

     这个画面,被分解成了一系列的、细小的动作,他专注地观察着这些细小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了自己是怎么移动脚的,是如何将手缓缓伸向苹果的……

     这个摘苹果的画面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之后,他不断地用自己的潜意识去体验手和身体移动的感受。

     几个星期后,这一画面中牵扯到的肌肉恢复了轻度的行动能力,它们可以做“摘苹果”的动作了!

     再之后,每当艾瑞克森想达到什么康复目标时,他就将自己交给潜意识。

     跟着潜意识的指引,他一点点地好起来,并最终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

     这场可怕的灾难,似乎变成了一个契机,让他洞见了催眠的奥秘。

     并将催眠从大众眼中的巫术和骗术推到了临床治疗中,成为享有全球声誉的催眠疗愈师。

    

     艾瑞克森的故事不是个例,在应用了催眠后,他还:

     治愈了患有“幻肢痛”的老兵,不再被幻肢疼痛烦扰;

     帮助一个重度抑郁的护士找到了幸福;

     彻底改善农夫的非生理性的尿频问题......

     发展至今,催眠作为一种辅助形式的治疗,可以和其他形式的心理或医学疗法一起使用,应用在更多的场景。

     比如,它普遍用于治疗焦虑、恐惧症、烟酒成瘾、性功能障碍、不良的自发行为和不良习惯。

     也可以用来帮助改善睡眠、学习障碍、沟通和人际关系问题。

    

     当我们带着身心的问题去求助催眠治疗师时,ta会怎样去让我们在感受、认知或行为上发生改变呢?

     在分享之前,要先跟你介绍催眠发展至今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叫权威式催眠。

     在这个阶段,治疗师是至高无上的,如果你不容易被催眠,那是你“有问题”。

     第二个叫标准化式催眠。

     在这个阶段,不管治疗师和来访者是怎样的,治疗师都用统一的指导语来引导来访者进入催眠状态。

     这样就总会出现,有人容易被催眠,有人不容易被催眠的情况。

     第三个则是艾瑞克森式催眠,也是当今国际上最流行的催眠疗法。

     艾瑞克森式催眠认为,来访者和治疗师是一种合作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来访者信任治疗师,那么就更容易进入催眠状态。

     所以,我们今天主要介绍艾瑞克森式催眠的工作过程。

    

     完整的艾瑞克森式催眠进行治疗工作时主要涉及5个方面:

     首先是评估。

     在做来访的催眠之前,先评估来访的问题、动机、价值感等情况。

     评估的结论是咨询师与来访共同合作得出的,得出结论后才知道下一步该如何处理来访的问题。

     接着是设定治疗目标。

     “填空”能有效地帮助我们设定治疗目标。

     “在治疗的最后,个案将会_______。”

     这个填空的内容就是设定的目标。

     当然,构建的目标还要注意3点:

     要切合实际、要进行阶段性管理、要具备有可评估与检视性。

     然后就是催眠引导。

     这其中涉及的技术较多,在运用催眠引导技巧时,需要根据原本设定的目标来开展。

     接着,是催眠现象。

     根据产生的催眠现象选择治疗方向:同构或互补。

     最后,是直接治疗与间接治疗。

     要用哪个治疗方式,不仅取决于来访当下的状况,还跟来访的个人归因风格、认知风格、治疗师的个人风格、阻抗等有关。

     比如当来访处于危机当中(或恐惧状态),首要任务是直接治疗。

     当来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拒绝沟通、长时间地沉默、对无关的事情越谈越多,回避核心问题等表现时,可能就要进行间接治疗。

     比如,和来访建立信任,让ta逐渐接受催眠治疗师、接受整个治疗。

     当面对一些不确定的催眠结果时,可能就需要运用直接治疗+间接治疗搭配使用。

    

     面对不同的情况,催眠工作的针对性、侧重点都会不同。

     所以,要想继续深入了解、掌握,就需要我们去更系统、专业地学习和练习。

     只有这样,在面对不同的来访时,我们才能更加游刃有余。

     所以,如果你是咨询师:

     想学原汁原味的艾瑞克森催眠法;

     想体验催眠治疗师是如何工作的;

     想将催眠技术应用在咨询助人中……

     或是心理学爱好者:

     想对情绪更有掌控力,缓解压力;

     想改变不良习惯,并更多地开发自我潜能;

     想进行更有效的亲子教育或自我成长……

     都可以试试加入《3天催眠治疗师体验营》。

     沉浸式走进催眠治疗师的工作,了解如何用催眠打开潜意识大门!

     3天实战体验营第一视角直接催眠现场直观体验治疗的深入过程

     ?仅需9元?

     满满干货,先睹为快▼

     立即加入?3天实战体验营?

     编辑:小西图源:图虫创意、Unsplash、Pexels(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距)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