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识别与干预
2024/4/1 壹心理

    

     你了解边缘型人格障碍吗?

     你遇见过边缘型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吗?

     你知道如何与这类来访开展者咨询工作吗?

     (边缘型人格障碍,简称BPD,指的是患者在情绪、认知、人际关系、行为、自我认同等各个方面都非常不稳定。)

     如果你想要学习这个部分,那你一定不要错过今天的内容!

     本文内容节选于《一年制家庭治疗实务培训》课程中,陈发展老师主讲的【青少年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家庭治疗】。

    

     青少年BPD患者有哪些典型的行为表现?我们先来看看这2个案例——

     案例一:想要自杀的17岁男孩4年前开始不愿上学、感到烦躁、人际压力大,容易情绪失控,多次住进精神病院,

     先后诊断为强迫症、抑郁症、双向障碍、情绪障碍。

     近两年病情越发剧烈,伴随着极强的自杀冲动,会因为冲动消费后悔不已,甚至出现撞墙、割手腕自杀谢罪的行为。

     但在他情绪稳定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睿智且谈笑风生的男孩子。

     案例二:把自己装在“袋子”里的高中生渴望人际交往,但特别害怕别人的拒绝和抛弃

     有时觉得别人看不起他,也不来主动关心他、不搭理他、讨厌他,

     经常自我怀疑,觉得自己为什么这么差劲,他就会找一些理由把自己隔离起来或隐藏起来。

     情绪波动特别大、有自伤自杀风险、自我讨厌痛苦……这就是青少年BPD患者的典型症状。

    

     这些青少年是如何发展成BPD的呢?

     陈发展老师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青少年的BPD患病因素,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孩子成年之前,他还没有完整的自我边界,和家庭的边界是共用的,因此原生家庭会大大影响孩子成长。

     a.家庭混乱,充满“战争”

     患有BPD的青少年,他的家庭常常是充满战争的、冲突不断的。

     在咨询过程中,他们是这样说:

     爸爸今天又酗酒、又要打砸摔了;

     妈妈又出去打麻将了,好几天见不到人;

     爸妈经常吵架,动不动喊打喊杀;

     根本没有人在乎我的感受。

     b.情感缺失

     孩子的情绪常常被忽略,导致情感缺失。

     比如,今天妈妈带着孩子约会了别的男朋友,过几天又去见了另外一个男性(父母的情感关系混乱)

     再比如,父母经常性突然离开,把孩子留给外公外婆带(孩子照料者不停变换)

     c.得不到支持与信任

     比如,孩子在外面受到创伤(性创伤、肢体创伤、校园霸凌……)父母觉得无所谓,不去保护他。

     再比如,孩子想要独立,父母却以爱之名来控制。

     d.孩子从病态中获益

     孩子觉得——我只有生病的时候才能够得到父母的关注,才有被爱的感觉,

     进而激发出一种以自我伤害获取关注的行为模式。

     以上4种家庭,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发展成BPD。想要摆脱青少年BPD,治疗关键就在于修复家庭的依恋关系。

    

    

     修复家庭的依恋关系,主要有以下5大干预步骤:

     a.关系改释

     通过提问去激发父母/青少年回忆起那些情绪爆发、抑郁、自杀创伤等一系列症状是如何发生的,并进行关系改释。

     在这里,陈发展老师给出这样的提问技巧:

     你知道,你的妈妈这么在乎你吗?

     你知道,你妈妈在深夜痛苦的时候,其实她也很关心你?

     你知道,你的孩子原来一直心系着你吗?

     通过这样的提问来强调家庭当中的亲密性,改释成支持理解和关爱。

     b.青少年联盟

     在这个步骤,我们可以与青少年有更多的沟通,和他们共同构建一段依恋受损的叙事。

     这里有2个关键tips:

     ①让青少年充分表达出他自己的感受

     如,听听他们的委屈、难过和不容易,听听他对父母的不满抱怨……

     ②对与父母开启相应的改释工作:

     你知道你的孩子对你们有这么多的期待吗?

     他很难过很愤怒对你们有不满,其实是对你们的一份非常大的期待...

    

     c.父母联盟

     这一步的重点是:促进父母学习新的“以情感为中心”的养育模式。

     激活父母对孩子的爱和保护的本能部分。

     同时让孩子知道他被在乎的,让父母了解缺爱的内心不安与痛苦。

     d.依恋促进

     可以让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然后让孩子以一种更加成熟、有序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不满和委屈。

     这样的话,孩子情绪不稳定、自我伤害等情况就会减少。

     e.自主促进

     一方面与家庭公开讨论在过去关系当中的失望、不满;

     另一方面,改变家庭当下的互动模式,减少在过去互相造成的伤害或者误会,并为将来类似的对话做准备。

     以上这就是依恋性家庭治疗的5大干预步骤。

     (关于依恋性家庭治疗的机制,在《一年制家庭治疗实务培训》中会有详细的介绍和治疗措施)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转变呢?陈发展老师提到了7个父母训练核心技能:

     a.认可、理解孩子,要把孩子说的当回事

     b.接受孩子患有BPD的事实

     c.放手,放下对确定性的依赖

     d.对孩子产生好奇、回应孩子的每句话

     e.描述客观事实,不要带入过多的揣测

     f.完全保持对孩子的真诚,建立相对清晰的人际界限

     g.按照实际的需求和孩子沟通

     关于这些7个核心技术应该怎么练习、有什么需要注意的细节,大家可以关注陈发展、刘亮等5位大咖老师联合授课的《一年制家庭治疗实务培训》。

     在这门课中,老师们告诉大家如何帮助更多的BPD青少年患者、家庭拆除“隐形炸弹”。

     课程包含:

     5类工作应用

     11种核心技术

     12种家庭治疗议题

     非自杀性自伤、双相障碍、抑郁症、

     焦虑障碍的评估与治疗……

     想学习家庭治疗的朋友?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仅剩最后3个补录名额不容错过

     (*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距。)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