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稳定时,做这1个动作,能快速有效恢复平静
2024/4/1 壹心理

    

     “不要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

     相信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现实中却常常做着背道而驰的事情:

     曾在开会时放了个响屁,每次想到这件蠢事,都觉得自己没脸面对同事了;

     被人冤枉背了黑锅,事后才反应过来,然后一直为此怄气后悔;

     跟喜欢的人表白被拒,时不时想起这事,都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自取其辱……

     虽说,这些事早该翻篇了。

     但人啊,就是喜欢跟自己过不去。

     尤其喜欢抓着那些让自己感到受伤、不适、不爽的事,反复胡思乱想。

     想要“翻篇”,难。

     但不翻篇,长期以往只会持续内耗自己,变得拧巴、焦虑、抑郁。

     今天,壹心理想跟你聊聊:为什么人一定要有“翻篇”的能力?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不会再为已经打翻的牛奶哭泣,能向前走,别回头。

    

    

     首先,请大家代入一个场景:

     你的伴侣给异性朋友夹菜,你当时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没吭声。

     回家后,越想越气。

     这时你会——

     第一种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从此,只要伴侣在外面吃饭,你都会多问一句:

     “一起吃饭的是男的女的?”

     如果有异性,你就会从牙缝里冷笑着挤出那句话:

     “哟,又给人夹菜呢。”

     回家后,盘问伴侣吃了什么、干嘛去了、夹菜没有。

     不是不想相信TA,只是总会担心,害怕的场景会再次发生。

     而这个反应,有一个内在心理学动机:焦虑。

     书籍《胡思乱想消除指南》里,把焦虑视为“翻不了篇”的主要原因。

     人会因为被某件事刺激,陷入灾难性的焦虑情绪里。

     想象这件事会导致很坏的结果,从而烦恼得无法自拔。

     此外,可能还有第二种反应:经常“翻旧账”,总是在内耗。

     伴侣给别人夹菜,后来你总在心里回想这事。

     觉得:“不行,我咽不下这口气,得找机会收拾TA。”

     于是一吵架,就拿这事来“翻旧账”:

     “你还好意思说我不对,怎么不说你给某人夹菜的事呢!”

     长此以往,两个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少,关系也越来越差。

     这个反应的心理动机是:反刍。

     心理学博士卡罗尔·柯肖和比尔·韦德执业30年,得出一个结论:

     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与烦恼,都是"反刍"造成的。

     反刍是一种持久的、循环的抑郁思维,会使人们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以自我为中心、以过去为主导、集中于负面内容,停不下来地回想。

     它可能是因为你的生活发生了冲击,比如当着你的面,伴侣跟异性有亲密接触;

     也可能是无端发生的,比如冷不丁想起一件黑历史,然后尴尬得想扇自己巴掌;

     最后,还存在第三种反应:悲观消极,不断折磨。

     “好家伙,你给TA夹菜,一定是看上TA了!”

     你开始怀疑伴侣有出轨苗头,相处中不断考验、试探对方。

     “我和XX比,你更欣赏谁?”

     或者,有意无意地打压一下对方。

     “像你这么懒的人,也只有我喜欢,别人根本不会喜欢你。”

     但其实,无论你是哪种反应,实质上都是在折磨自己。

     这是一种叫做“负面倾向”的心理动机。

     《如何停止胡思乱想》中,把负面倾向总结为三个因素:

     恐惧:你害怕最坏的情况会发生;

     不确定性:你感到无法掌控现状;

     怀疑:你感到存在对自己不利的因素。

     这三个因素,导致你总是“翻不了篇”。

     那么,以上三个反应,哪一种更贴近你的情况?

     其实,这些反应不止发生在亲密关系里,在任何关系里都很常见。

     比如,人际交往中,朋友无意调侃你一句,你就在晚上睡觉前总想起这句话,越发讨厌TA,于是严重失眠。

     总的来说,“翻不了篇”就像脑海中产生了白熊效应:

     越是逼自己别去想白熊,就越是会想起白熊。

     明知道这些烦恼没必要,纯属庸人自扰。

     但“白熊效应”就像一颗石头,砸进我们平静的心湖,把好好的生活搅得一塌糊涂。

    

    

     “我们所关注的对象和关注方式,决定着生活的内涵和品质。”

     这是书籍《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的一句总结。

     它向我们揭示:

     如果你翻不了篇,生活将会波折不断;但如果你能改变关注的对象,就可以提高整个生活体验。

     书籍《如何停止胡思乱想》中,给出了一个改变关注对象的方法:

     20世纪70年代,生物反馈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可以察觉到非常微妙的内部感受。

     比如,心率、手的温度、肌肉张力等,每一种感受都关联着一种特定的意识状态。

     举一个常见的例子:

     我们会因为身体沉浸在不舒服的感受里,而回忆起那些同样不舒服的“坏事”。

     手凉的时候,想起前任跟自己分手时怎么甩开自己的手;

     心慌的时候,想起小时候被父母当众批评,感到无地自容。

     而研究发现,人类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或降低脑波振幅,从而避免陷入那些感觉糟糕的消极思想、负面情绪和不良行为里。

     如同那句古语:“让能量流向注意力集中的地方。”

     我也试图在心理咨询中,让来访者练习这种技巧。

     有一位总是失眠的来访者,想提高睡眠质量。

     起初,我们尝试了很多睡前放松的方法,但效果甚微。

     后来,她在咨询中思想开了个小差,做起了天马行空的白日梦。

     梦醒之后,她兴高采烈地跟我讲述刚刚想到的东西。

     我说:“你刚刚其实在做一个叫做自由联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你产生心流。”

     第二次咨询时她告诉我,上次咨询完的当天晚上,她睡得很好。

     “我咨询完都10点了,直接躺下玩手机,但脑子里一直在想咨询中做的白日梦。我没有再去想那些不太好的东西,很快就困了。”

     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技巧,只是将她的注意力从糟糕的内容上移开,改变关注对象。

     但“翻篇”的原理,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别为那些无法改变的事情,持续消耗自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人自然会变得自洽松弛。

    

    

     那么,有没有能够快速“翻篇”的方法呢?

     我从文献中查到5个有趣且实用的方法,分享给大家:

     1、让身体暖起来,让心声静下去。

     a.暖起来:

     可以是捂热双手双脚,洗个烫一点的热水澡,或者去桑拿房里蒸一蒸。

     如果是夏天,空调温度可以开低点,然后再用一些方式获取温暖。

     这样做目的在于:感受从寒冷到温暖的变化。

     身体越来越暖,会给大脑一种“我正在好好照顾自己”的感觉,从而激发更多好的情绪。

     b.静下去:

     可以通过单鼻孔轮流呼吸,来平息脑子里嘈杂的声音。

     单鼻孔轮流呼吸是指:用右手按住左边鼻孔,深呼吸五次,每次10秒;然后用左手按住右边鼻孔,循环往复。

     两边鼻孔轮流换气,能激活大脑不同的频道,使我们专注于感受呼吸,恢复平静的心声。

     2、做个“白日梦”,想象美好的场景。

     书籍《如何消除胡思乱想》中花了很多篇幅,来讲述“做白日梦”的好处。

     比如,想象自己在微风徐徐的海边,躺着享受落日余晖。

     这些脱离现实的想象,能点亮大脑的创造力区域,甚至产生“心流”的体验。

     心流,是指我们全神贯注投入的忘我状态。

     它也可以通过专注热爱的事情来产生,但做白日梦更简单。

     而心流状态下的人,会有一种充满能量且非常舒服的感觉。

     它能帮助我们放下过去,享受美好。

     3、练习自我和世界的连接。

     我们可以通过视觉刺激,来感受自我和世界之间的连接。

     比如,凝视大海的图片、听海浪声、眺望朝阳升起的风景……

     当一个人走出去看世界时,其实也能感受自己的存在感,产生“活着真好,世界真好,我真好”的感叹。

     从而脱离当下糟糕的情绪状态。

     4、放不下也没关系,学会“自黑”。

     如果你总是懊恼:“我怎么会做这么蠢的事?”

     不如幽默一下,对自己说:

     “至少我承包了大家一天的笑点,也不全是坏事。”

     实在放不下,就别强求自己放下。

     接受自己就是一个偶尔会犯蠢的人,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黑历史”。

     人都有狼狈的过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回忆过去时豁达一笑。

     试着自黑自嘲,或许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松弛感。

     5、你担忧的事不一定会发生,但你可以努力实现最好的打算。

     如果你追求完美主义,那一定会担忧可能到来的威胁。

     翻不了篇,也是因为焦虑最坏的情况会发生。

     但冷静下来想想:身边有人发生过这种情况吗?

     这种情况过去曾在你身上发生吗?

     如果真发生了,你真的毫无反击之力吗?

     其实,我们焦虑的情况很大可能不会发生。

     但我们却为了思考它,浪费了太多精力。

     不如,把力气用在更好的打算上。

     想想看:

     怎么可以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坏事?

     我能为自己做什么,让自己有能力应对得更好?

     我的生活是不是可以再努力一把,更上一层楼?

     以上这些“翻篇”的能力,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积极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过习得性乐观的概念:

     如果你没有把事情往好处想的天赋,也没关系,你可以不断练习怎么把事情往好处想。

     因为日积月累的练习,能让乐观变成一种习惯,让你从“越想越气”,变成“气也无妨”,再变成“有什么大不了”。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烦恼和低谷,是健康的诠释方式让我们得以熬过去。

     最后,愿每个人的人生,都能拿得起放得下。

     不消耗自己,也不委曲求全。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芒来小姐,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此刻心理APP入驻咨询师。真实姓名:李心洁。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pexels

    

     人一定要有翻篇的能力。一直抓着过去的事和人不肯放手,只会让人困在回忆中,久而久之,还可能走向抑郁的深渊。

     如果你也受困于曾经受过的伤害,甚至产生了抑郁、焦虑等困扰,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耐心倾听你的烦恼,给予你温暖而坚定的陪伴,从专业的角度为你分析成因,帮助你解开心结,收获轻盈的自我。

     为了向更多人普及心理咨询,鼓励更多人勇敢求助,壹心理特邀多位心理咨询师参加半价咨询活动。原价400~1000元的心理咨询,首次下单即享5折优惠。

     点击下方海报,立即预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