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抑郁症患者爆哭的3句话,希望你一句都不懂
2024/4/1 壹心理

    

     亲爱的陌生人,你好,我叫念念。

     19岁那年,我经历了三个完整的、不眠不休的夜晚。

     家人很担心地带着我去了医院的精神科,就诊后开始服药。

     当时,我确诊了中重度的抑郁症和焦虑症

     除了失眠这个比较明显的症状,身体也有其他反应,比如心情低落、手抖、食欲不振,体重一度少了20斤。

     除了药物治疗,医生还建议我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

     那时的我,尚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安全吗?会让我的抑郁好起来吗?

     今天,我想分享出迈进那间陌生的咨询室后,所发生的一切。

    

     当时对这个方式,真的怀着太多疑问和焦虑。

     尤其当看到咨询师是一名男性之后,我开启了全身都是刺的小刺猬模式。

     毕竟我的病因我太清楚不过,医生的诊断书也明明白白地写着缺乏父爱,以及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这方面大概要归结于原生家庭,我不是说父母有错,只是有些事情对我有影响而已。

     我父亲常年酗酒,母亲呢,经常为此与他吵架。

     我家三不五时就会传来争吵声,以及各种东西碎裂的声音。

     小时候,我常常戴着耳机写作业,更常常被抓去给两个人评理。

     每次吵架声响起,我都会幻想有人来救我,带我离开那个压抑的、恐怖的环境。

     但很可惜,没有。

    

     这些年,母亲操劳于家务和我的成长,还要维持家庭的运转,经常会强迫我去做一些事,性格也越发强势。

     在此之下,我好像必须“懂事听话”,不然就会被指责,也经常怀疑是否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他们才吵架。

     但在心理咨询中,我听到了不一样的话,也是那些话,让我重新有了力量。

     我的咨询师说,对我的家庭而言,每个人都有选择。

     我父亲可以选择不喝酒,我母亲可以选择离婚或别的解决方式,而只有我,没有选择,所以何错之有呢?

     第一次听这种言论,我哭的稀里哗啦,也觉得心酸不已。

     这么多年的傀儡生活,只为让他们不吵架;

     这么多年对自己的苛刻,其实本不必这样,毕竟稚子何辜?

    

     现在回想起来,刚开始心理咨询时,我的状态真的很糟。

     曾经引以为傲的表达能力,受到病情的影响开始逐渐下降。

     说话磕磕巴巴,虽然不会隐瞒什么,但抱着很大的防备心,我害怕这种好似被看透的样子。

     咨询师只是一直很温和地陪伴我,没有催促,甚至和我说:

     “如果真的不想说话,你也可以坐着或躺着度过这五十分钟,我只是在这里,陪你。”

     那时候,我只会坐沙发的一个小边角,抱着沙发的抱枕,用很模糊的词汇代替那些很真实的感受。

     毕竟,把自己的伤口扒开展示给别人看,真的好难好难。

     虽然我知道伤口最终会被妥善处理,会消毒换药,但是中间的疼痛在所难免。

     好在从始至终,我都不是一个人。

     还记得有一次,我偷偷伤害了自己,特意穿了长袖的衣服,哪怕天气根本不冷。

     因为我不想咨询师看到那些很丑陋的伤口,以及那个连我自己都害怕和厌恶的自己。

     尤其在家人无意间瞥见之后,说我像个怪物的那一刻,我将自己封闭在了一个小小的壳子里,生活在亲手搭建的监狱里,不敢向外界伸手,怕别人嫌弃的表情。

     我太敏感,别人的一点点异样情绪,都能激起我更强烈的应激反应。

     所以那天,我是害怕的,也是担心的。

     虽然已经咨询了一段时间,但我能感觉到我们之间始终有一堵墙,我不敢去打破它。

     开始咨询之后,我没办法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我们聊的话题上,因为心里犹豫着,要不要把伤口的事告诉他。

     他看出了我的欲言又止,很温柔地问我怎么了,我磕磕巴巴说自己做了些事。

     他只是点了点头,略带鼓励地告诉我:

     “不管你想说什么事,我想你一直没说,肯定是有你的顾虑,但我想告诉你,我不会评判你的任何事,你想说的时候,我一直都在。”

     短短一段话,我觉得那堵墙融化了一部分。

     我结结巴巴把这件事讲给他听,小心翼翼地不敢错过他脸上任何一丝,可能带有不耐、厌恶的情绪。

     但是没有,就那样,我说完了,长舒了一口气,似乎把心里那块很沉重的石头移开了一点点。

     屋内短暂安静了一下,他突然问我:“我能看看吗?”

     咨询师指了指我的手臂,我再三确认他是否真的只是关心我,发现他眼神中没有任何反感,才一点点把袖子拉起来,露出那些藏了许久的伤口。

     有旧伤也有新伤,叠在一起,很难看。

     他却只是问我镯子可不可以往上一点点,我照做了,然后我听到了很轻很轻的一声叹息。

     他说:“你知道我看到这些有什么感觉吗?”

     我摇头,听到他继续说:“第一感觉就是心疼。”

     那一瞬间,我承认,我们之间的那堵墙倒塌了,我只觉得生平第一次,我被看见了。

     我低着头,很失落地说:“我的医生很担心我,我会不会永远好不了了?”

     他却对我说:“我却觉得你好多了,只不过你选择了这样一种方式,这比你原来哭都哭不出来,强多了。”

     那一刻,我觉得他的话有一种安抚人心的魔力。

     “我们做个小小的约定可以吗?在我们工作的期间内,我不希望你再做任何伤害自己的事。”

     我犹豫了,他继续说:“我知道你特别重承诺,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会做到,拉钩可以吗?”

     他把手伸过来,我犹豫着,我发现这个承诺重如千斤。

     这代表着以后不论怎样,我都不能伤害自己了,毕竟我承诺了一个人,几番犹豫,他的手停在空中,只等我。

     我咬了咬牙,拉了勾,许诺了。

     如此孩子气的做法,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却意味着做出一个重大的约定。

     后来,我一个特别亲近的人去世,我整个人穿着一身黑,哭得稀里哗啦地站在咨询室门口。

     咨询师给我倒了杯热水,我举着杯子,眼泪啪嗒啪嗒掉进水里,他把纸巾往我这里挪了挪,以一种沉默但关心的姿态,准备着倾听。

     其实那天我忍了一路,见到他的那一刻,进入咨询室的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决堤,我哭着说我们的过去,说我的遗憾和不舍。

     他只是静静地听,然后对我说:“对于任何人来说,亲人离世都是一件很难过很难过的事。”

     眼见着咨询时间到了尾声,我问他可不可以抱抱我,他温柔但坚定地拒绝了我,说这有规定,因为我是异性来访者,所以不可以。

     我接受了他的说法,但心里有个小小的结。

     结束后,我拿着水杯照常往门口走。

     路上,他以一个拥抱的动作环住了我,却没碰到我分毫。

     我听到他在我的头顶轻轻地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信我。”

     几秒的时间,他很快离开,我却一时愣了神,在这个并不能称之为拥抱的“拥抱”里,我却感受到了足够的温暖与善意。

     那天晚上回家,耳机里播放着江美琪的《我心似海洋》,我抬笔在纸上写下:

     “你的心是一片海洋,可以温柔却有力量。”

    

     那是当下的我的感知,那些他带来的温暖不是一瞬间的东西,而是一种持续性的安全感,存在于我的心里。

     如今回想,那是人生里,唯一一段让我觉得安全的、完全被理解、被托住的关系。

    

     后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加上抑郁症已经好转,我和咨询师最终决定结束咨询。

     但我收到了他的信。

     信中有他的祝福,也有对我们工作的一个小小的总结。

     有时我会想,咨询师可真是世上最独特的存在了。

     生活中,再好的朋友,其实也无法完全站在你的角度,去思考你的问题,做到全然的理解与接纳。

     而书本上的东西,大概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它适用于各种有心理困惑的人,但也仅能提供文字支持,但无法提供情感支持。

     比如那时候的我是孤立的,是需要能量的,仅仅文字,无法提供如此大的支持系统。

     而咨询师带给我的,不只是他教给我的解决情绪问题的办法,而是一种持续性的、柔和的力量——

     让我在之后的日子里,即便一个人,也可以面对人生中的种种挫折。

     我的抑郁症和焦虑症,也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慢慢减药,如今不再复发。

    

     我的状态能稳定下来,咨询师功不可没。

     在咨询室里体验到的安全关系,也让我对现实中的其他关系有了期待。

     也像有了标准模版,我可以处理好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中的矛盾了。

     甚至能偶尔提供给朋友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是咨询结束后,仍旧影响着我余生的“养分”。

     我写这些,不止是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更是希望那些曾经和我一样,迷茫却痛苦的小伙伴们,勇敢地踏出心理咨询这一步,生病并不羞耻,去做心理咨询也不奇怪。

     真正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帮你解决掉很多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帮你把心里的电充满。

     这样,你才可以继续奔跑在生活这条路上。

     不过,遇到自己适合的咨询师也需要机缘。

     在咨询过程中,如果有一点不舒服,请不要觉得可能是自己的问题,大胆地和你的咨询师讨论这部分,可能会把你们的咨询推向另一个新的高度。

     即便不合适,那也不用浪费彼此的时间,再去寻找就是了。

     优秀的咨询师很多,只有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愿你我都好,愿心理咨询这根拐杖,可以陪你走过最难的那一段路。

     此后,人生再无磨难,只有坦途。

     作者:来访者念念编辑:Lilith图源:pexels

    

    如果,你也因经历着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创伤或其它情绪困扰,不妨寻求专业温暖的帮助。

     这位咨询师,正是擅长上述咨询技术的资深咨询师——舒晓容 为了鼓励更多人求助,舒老师特意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让你的求助第一步,迈得更轻松一些。原价600/次的咨询,现仅需300元/次↓点击下图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如果,你也有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困扰,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