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所有情绪内耗的女孩们,反复练习这件事
2024/4/1 壹心理

亲爱的陌生人,你好,我叫木木。
2019年,我在北方一所城市读大二,是一名学医的“小菜鸡”。
那时,不管是学习,抑或社团,事情非常多。
每天的生活,就像被赶着一样,我的精力慢慢被透支,每天胸口都很闷,喘不上气来。
直到身体垮掉,我才发现,情绪已经善意提醒了我太多次。
今天,我想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去了解自己的情绪吧,里面藏着你需要的答案。
情绪彻底垮掉那会儿,我再过几周就要期中考。
当时,我还辅修了管理学双学位,一周七天都在上课。
除此之外,我还接管了学院的一个社团,平时要帮老师整理参赛学生资料,并且得策划社团活动。
我时常和舍友吐槽,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
其实最开始时,我并不在意,告诉自己,只是有点累而已,坚持一下!
后来,有一天早上,母亲突然打给我,电话那头传来噩耗,我大伯突发脑溢血,现在在ICU,可能要不行了。
我赶紧请假医院。不到三天,大伯走了。我悲伤得无法自拔。
小时候,是他教会我刷牙洗脸,哥哥欺负时我总向着我,对我的偏爱只多不少。
我恨自己,没有在他清醒的时候多陪陪他。最后一次见面也是匆匆忙忙,没想到那是这辈子和他最后一次说话。
回到学校后我感觉更加抑郁,胸中憋着一口气,出不来。
第二天我去医院挂了个胸外科,检查了一遍,医生说,我的身体很好,没有任何问题。
紧接着医生问我:“小姑娘,最近是不是比较疲惫呀?看你脸色很白。”
那一刻,就在那一刻,我的情绪就像是大坝泄洪一样,趴在桌子上不停地流泪。

医生安抚着我说:“没事的小姑娘,你可以去看看心理咨询师。”
那是我记忆里第一次接触“心理咨询”这个词。
回家后,我把医生说的话转达给了父母,他们的反应却是:
“什么呀?他说啥呢?咱们才不需要做心理咨询呢,你平时就是想太多,这都上大学了,总比高三轻松很多吧,能有什么压力?”
我反复思考我妈说的这几句话,觉得很有道理。高三是比大学辛苦多了,偶尔也会崩溃,但都自己调节了,也没出现什么问题。
于是,我把这件事抛在脑后。
直到有一天下午,我们上内科课,课的结尾需要完成随堂小测验。但我有很多题都没有做完,而且老师说要把它算为期末笔试成绩。
我一想到可能挂科,胸口就很憋,大口喘气,就像鱼没有水一样,焦虑得要昏过去。最后,同学联系了辅导员,把我送进了医院急诊——由于过度换气,导致我呼吸性碱中毒。
当晚,我妈安排我去新医院做检查。我躺在平车上吸着氧气,浑身无力还反胃,我始终也没缓过神来,自己这是怎么了?
脑子里突然想起之前那位医生说的话,对!没错!我要去做心理咨询!
一开始的咨询,我比较拘谨。
潜意识里,我认为对面的人是个“老师”,很怕我在咨询室里讲的话,她会告诉父母。
但是,她在一开始就和我签署了《保密协议》,认真解释每一条的含义。语气非常柔和,就像妈妈一样,我觉得很安心,很舒服。
从一开始笔直坐在沙发,到可以随意猫在抱枕上,静心思考每一个问题,我想这是我和咨询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让我如今回想,依旧会鼻头一酸的一次对话,是我们探讨大伯去世,和学校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后,咨询师很温柔地看着我说:
“木木,我发现你每次说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时,都是笑着说出来的。”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很酸:“因为哭没有什么用呀,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说完这句话,我想哭但憋着,最后没忍住,嚎啕大哭,那是我第一次哭得这么伤心。
咨询师静静看着我,递给我一张纸巾:“不着急,我们给自己时间,来体会这一刻的感受。”
我闭上眼,按照咨询师的引导语,去“感受”。
看见我所有的痛苦、犹疑、自责与压抑,看到原来身体里住着另一个人,它近乎虐待般地语言暴力着自己。
看到是一种神奇的、接近灵性的体验,那一刻,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由。

咨询中,也曾多次聊到原生家庭问题。
母亲是个“女强人”类型,我的争强好胜和她特别像。
小时候,母亲每天非常忙碌,我们甚至一天都可能说不上一句话。
但她对我的要求,又很严格。从小学二年级开始,每年寒暑假,我没有休息过,直到高中毕业。
因为除了上补习班,就是上补习班,和爸妈一起出去玩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出来。
而且我发现,父母只教育我要多反思自己的不足,遇到什么问题想自己的原因,即便对方真的是错的。
而且,从没教过我反抗和学会拒绝,只逼我退让。
他们从不吝啬在物质上给我满足,但在精神层面上,显然是匮乏的。
后来,我主动尝试改变,我选择和母亲多打电话多发消息,慢慢的,我发现母亲也在用她认为爱我的方式去爱。
多次沟通后,我们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现在的相处模式比之前舒服了很多。我能理解她的严格,她也能理解我的脆弱。
而且我发现,我的内心比之前更有力量。
情绪开始变得平稳,抗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学会了如何减压,不把自己那根弦绷得太紧。
而改变,也作用在了更现实的日常层面。
比如,我经常会遇到一周内要解决七八件事情的情况。
以前,我会手忙脚乱,从而引发焦虑,焦虑到我解决不完这些事情。
现在,我会把任务在备忘录上列出来,分轻重缓急排个序,有些事情考虑请别人帮忙解决。
在忙的时候,我晚上一定会给自己多10分钟的洗澡时间,并且留出充足的睡眠时间,告诉自己不必事事完美。
我发现,在这种状态下,事情反倒能顺利解决,而且都如期完成。
以后不管再忙,我起码不会畏惧。我明白了一句话:慢慢来,比较快。

就我而言,做心理咨询真的非常有必要。
有句话叫,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心理咨询亦是如此。
我们的心理问题,不是单靠和朋友聊天就能解决。
咨询师和我举过一个例子,她说:“你有一天感冒了,朋友们都很关心你,但他们没有带你去看病吃药,而是给你沏了一杯热茶,你觉得你能好吗?”
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确实如此,身体感冒了要吃药、看医生,心灵也需要呀!
最后,我想对正在经历痛苦的朋友们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很无助,你一定是个很善良的人吧。
但请不要放弃,一定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会好的,相信我,真的都会好的,轻舟会过万重山的。
作者:木木编辑:Lilith图源:Pexels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
如果你也有尚未处理好的创伤,那么,相比于熬着,主动寻求专业帮助,可能是更好的办法。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看看下面这位正统心理学专业出身、经验丰富的咨询师——潘凯斌潘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叙事治疗师。
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她已经耕耘了16年;工作之余一直接受专业培训,曾接受Jill Freedman叙事治疗培训7年,以及精神分析培训、OH卡牌心理咨询技术培训等。
她擅长抑郁焦虑、情绪管理、个人成长等议题,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困扰,老师会用多年的专业积累,尽可能地帮助你。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心理感冒,可以和潘老师聊聊。为了鼓励求助意愿,潘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5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25元。
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
如果,你也有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心理困扰,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