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比抑郁症痛苦2倍的疾病,却经常被误诊,你身边可能就有……
2024/4/1 壹心理

我们一直说“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
可在他身上,那99%,却是痛苦的折磨。
他高中没怎么上过学:一开始他说厌学,家人都没放心上,以为是说说玩的。
没想到,真的天天“赖”在家里。
爸妈每天上班走之前,他在床上;下班回家,他还在床上。
可就是这样“颓废”,他却依然考上了大学本科。
高考前几个月,他突然说想考大学,家里人立马给他报了补习班。
高考成绩出来后,离一本线,只差3分。
可还没等到一家人高兴,他所报考的大学,就因为他高中时不守纪律、缺课的档案记录,将他拒之门外。

不仅如此,表现异常的他还被送到了医院。
辗转去读了树人学校的他,晚上和朋友喝酒表现得异常兴奋,回校后还往老师的汽车顶上爬,拉都拉不住。
学校以为他发酒疯,把他送到医院。
从那以后,他彻底跟学校无缘。
后来,发生了更可怕的事。
睡在床上的他怎么也叫不醒,结果发现是吃了安眠药自杀。
幸亏药量不足,而且有及时被送往医院,他被救了回来。
可就是这样的他, 居然翻译了22本出版书籍,译文甚至比原著还要好。
读到这,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天才吧?”
不,其实他是得了躁狂抑郁症。
也就是躁郁症,现在一般称为双相情感障碍或者双相障碍。
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一起深入聊聊:被误解为“天才病”——双相情感障碍。

历史上患双相情感障碍的人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名人,比如画家梵高、达芬·奇,作家海明威,诗人拜伦……
所以,双相情感障碍一度被误以为是“天才病”。
但实际上,它是一种情感障碍类的心理健康疾病。
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时常在抑郁和躁狂两个状态中切换,备受折磨。
一旦发作,比抑郁症还复杂。

一位壹心理咨询室的来访者S,也曾遭受过双相情感障碍的折磨。
他曾经讲述过自己的一段患病经历,征得他的同意后,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个病不发作的时候,我还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
一旦发作,就极其难受:
在躁狂和抑郁的反复切换中,任由情绪摆布,自己根本没办法控制自己。
比如在准备本科毕业论文时,正好碰上躁狂期发作,自己的精力充沛到无法置信。
可以连续几天不睡觉,却毫无困意;
大脑飞速运转,好像是要“烧起来”似的;
浑身上下都充满力气,驱动着自己把它们发泄出来。
虽然身体有用不完的精力,却不是自己所渴望的‘力量’感。
这种由不得自己控制的精力,让我非常恐惧,害怕哪一刻精力被耗尽,我就完蛋了。

和躁狂期相比,抑郁期更让我无法面对。
情绪莫名会其妙低落,好像掉进一个黑洞;
无边的绝望、空虚和无助,有一种彻骨的孤独感;
根本不知道到底为什么还要活着。
幸好经过治疗,现在生活已经恢复正常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极易被误诊的心理疾病。
因为它的发病期常常会在青少年后期,由于青少年本身的身心特点,它很容易被误诊为注意力失调症、多动症等。
而即便是在成年期发生,也极其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或者边缘人格障碍等。

S的双相情感障碍,是读大学的时候才被诊断出来的。
文章开头故事里的他,从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到被确诊,也用了很长时间。
而且一度被家里人以为是“青春叛逆期”“闹着玩”。
“不知道自己病了”,很大程度上会拖延治疗的进度。
如果能早一点从一些生活迹象里,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那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有的朋友说,我白天和朋友玩的时候好兴奋,可是深夜就会emo泪水都浸湿了枕头。
我是不是也得病了?
温馨提醒:请不要乱给自己诊断。
双相情感障碍是有明显特征的:
a. 躁狂和抑郁两症状并存
抑郁症状是双相患者最为常见的表现症状,但是,要确诊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状是必要条件。
躁狂症状发作的时候,人会情绪高涨,甚至容易被激惹。

典型就是“三高”:情绪高、思维能力快、行动速度快。
主要表现在:
思维又快又跳跃
整个人的心情非常好
觉得自己做什么都能成功,聪明至极
可以非常高效地完成所有的事情
对睡眠需求低,一天睡3个小时就精神百倍
表现欲特别强
有很多全新的人生目标
注意力降低
躁狂状态可能会造成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比如参加危害自身健康的活动、参与犯罪行为、滥交等。
但是更可怕的是,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多久,就会跌入“三低”的低谷:抑郁症状发作。
人会变得情绪低落,甚至发僵。

主要表现在: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思维反应慢、行动迟缓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性欲减退
有时候,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会同时出现,它们会快速转换。
此时的抑郁症状会比一般的抑郁症患者更加严重,自杀的风险也会更高。
因为他们体验过情绪最快乐、最巅峰的状态,瞬间进入了抑郁状态令人难以自拔。

b. 情绪过山车,反复发作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无时无刻都在坐情绪过山车,在抑郁心情和躁狂心情中的“反复横跳”。
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的反复切换,是双相情感障碍最典型的症状。
c. 长期存在
双相情感障碍一旦出现,便会长期存在于身体,它不会一下子好起来,而且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发作。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对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自己是否具有双相情感障碍?
以上3个特征,仅供大家参考,还不足以下定论,最终的诊断还是需要由专业人员完成。

“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过程不大容易。
治愈它,需要长期服药。
但实际上,大部分双相患者是非常不愿意服药的。
尤其当他们处于躁狂的状态时,极度自信的舒适感,让他们的自我感觉良好、不想在情绪顶峰下跌,从而抗拒用药。
所以,如果能够提前做好预防,可以避免患病的困扰。
怎么预防呢?我们可以先看看它的来源。

其实造成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a. 遗传
研究发现,父母中若一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任一子女患病的几率约为25%;
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其子女患病的几率达50%~75%。
所以大多数人如果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大概率自己的父母也存在双相情感障碍。
如果能在家庭里做到这一层的检查,能够早早预防。

b. 压力和创伤
也有研究发现,如果童年时期受到过创伤,比如心理、物理、语言虐待等,都会增加孩子患上双相情感障碍的几率。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同样会刺激产生双相情感障碍,比如亲人去世、结婚、离婚、失业等大事件。
如果能避免这些压力和创伤,对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生也起到很大的预防作用。
至于怎么去避免这些压力创伤,是一个需要大篇幅探讨的问题。
双相情感障碍,并不是“一会儿高兴一会难过”这么简单,而是“一会儿天堂一会儿地狱”的无穷落差感。
这挺折磨人的。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患有双相,可以提醒TA做个心理治疗,根据医嘱服药,给TA多一些包容和陪伴,这会让TA更快地好起来。
世界和我爱着你。
编辑:朴素的树、秋里、米茶图源:unsplash

双相情感障碍不是“天才病”,而是加倍的痛苦和折磨。双相情感障碍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健康疾病,患者如果能早一点从生活迹象里,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如果你时常深陷情绪问题,甚至会进入抑郁或躁狂的状态,不妨试试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咨询不仅能帮助你解决许多心理困扰,也有助于及早发现心理健康疾病,以便及时就诊,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为了鼓励更多人勇敢踏出帮助自己的第一步,壹心理推出了半价心理咨询活动。首次下单,立享5折!原价400~1000元/次的心理咨询,最低仅需200元/次!
点击下方海报,立即预约 ↓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