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和妈妈的关系,决定了你和伴侣的结局?
2024/4/1 壹心理

    

     三十而立,似乎是人们对“成功”的标准之一。

     而我,却在三十岁这个本该稳定下来的年纪,陷入了人生低谷。

     经历许多次恋爱又分手,和父亲关系也破裂。

     像一辆无人驾驶的车,我驶向了失控、痛苦、崩溃,最后掉入深渊。

     最黑暗的时光中,我每天醒来,都在抱怨老天爷不公,哭诉自己命运多舛。

     直到后来,我才发现,我任由潜意识主宰着自己的人生,却将其称之为命运。

     如果你也经历着人生的坎儿,或被抑郁与情绪崩溃折磨着,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到你一次改变“人生剧本”的机会。

    

     我今年38岁,大龄剩女。

     这38年,经历了很多次失败的亲密关系,不是在恋爱的路上,就是在分手的路上。

     30岁那年,我调动工作回到了家里,和爸妈、弟弟的一家三口,6个人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这是我想要的。

     因为,我从初中开始读寄宿学校,一直到参加工作,成为一名小学老师,也是在学校宿舍里住。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特别想回家,因为从小我就和妈妈关系特别好,我想陪着妈妈,好好照顾她。

     但住在一起却发现,这是我痛苦的开始。

     痛苦的源头,是我爸。同一屋檐下,高浓度的相处中,我看尽了他的自私、懒惰、倔性子,而且特爱抽烟。

     有一次,我忍不住劝他不要抽烟,却被他怒吼:“这是我家不是你家,不用你管!”

     那一天之后,我决定不再和他说话,就这样持续了两年。

     这两年,成为了我人生最低落的时期。我不是没有尝试自救,读心理自助书籍,和朋友谈心,但都治标不治本。

     走到悬崖处之际,我踏出了从前未曾想的一步,求助心理咨询。

     很幸运地,我找到了她。

     那时,我还不知道沙发对面这位咨询师,会如何影响我的人生。

     只记得第一次见面,咨询师贴心地给我要了一杯咖啡,自己只喝白开水。

     刚坐下没多久,我就哭得稀里哗啦的。滔滔不绝地抱怨我爸,他的脾气、他抽烟、他对我妈有多坏......

     “我太讨厌他了,这辈子我再也不要和他说话!”

     “整个家里只有妈妈是好的。我现在只和我妈说话,只在乎我妈。”

     咨询师全程坚定而温暖地陪伴我,听我诉说这两年来所有的困惑与痛苦。哭泣原来也是有力量的。宣泄之后,我放松了不少。

     对咨询师也越发感到亲近,不禁和她分享了一件小时候的事,以证明我和我妈关系有多好。

     那时,还在读书的我,会故意把自己搞生病。只有我病了,妈妈才可以到学校宿舍照顾我,暂时离开爸爸一段时间。

     因为从小,妈妈就会和我说,她是迫于外婆的压力才嫁给爸爸,她一点儿也不喜欢那个沉默寡言又幼稚的男人。

     妈妈总抱怨爸爸没有大志,不懂处理人际关系,在外面假装阔绰,不懂得护家,回家对妻子的辛劳工作也不懂得感恩。

     所以,在我的眼里,爸爸就是一个没用的人,除了工作赚钱这点以外,他几乎是零存在。

     没想到当我说完这些后,咨询师却在最后布置了一项作业。让我在7天内,每天写一个爸爸的优点,下次咨询时交给她。

     虽然有些抗拒,我还是尝试了。

     第一天,我写下勤劳,因为他一个人赚钱养家。

     第二天,我写下内敛,因为他从不啰嗦。

     第三天,我写下乐观,他总是把悲伤的一面收起来。

     第四天,我写下忍耐,妈妈一直骂他,他也不会回嘴。

     更没想到的是,才写了4天,我就和爸爸说了第一句话——我的心开始松动了。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他后,我发现这个讨厌的“父亲”,可能也只是一个有缺点、也有优点,为生活尽全力了的凡人。

    

     下一次咨询中,我又哭着说完了这些,而且突然不知道怎么和爸爸相处。

     咨询师轻轻把纸巾递给我,说:

     “如果你还没准备好要改变,那就保持现状好了,慢慢来。也许你可以试着和家里长辈谈谈,看看你们家曾经出现过什么问题,帮你搞清楚内心的感受。”

     那天从咨询室出来以后,我决定去探访舅舅和外婆,了解关于爸妈的往事。

     外婆说第一次见到我爸时,他已经是长途司机,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在车上,沉默寡言。

     而我妈妈不一样,她脾气很冲,不轻易低头。

     舅舅和我提到,我才一岁左右时,他们吵架,妈妈的性子很急,摔东西,爸爸只是默默忍着。

     我能想象,那个小小的我一定也承载了很多他们的情绪吧。

     和长辈谈完话后,我逐渐尝试和爸爸说话,不再固执地要求他一定要怎样怎样,而只是把他当成一个普通人看待。

     后来有一次咨询,我提到自己挺讨厌弟弟的。

     因为每次爸妈吵架,弟弟总是怒吼着让他们闭嘴,我很讨厌他的这种方式。

     这时咨询师停顿了一下,温柔地说:

     “你弟弟是用怒吼的方式保护自己的界限,你却是和妈妈站在一起面对爸爸,而爸爸就孤零零地站在了你们的对面,是吗?”此时此刻,我的眼泪夺眶而出。

     我看见了从前没有看见过的爸爸,那是一个孤立无援的人。

     在我和妈妈紧密共生的关系里,弟弟为了不被妈妈吞噬,选择用暴怒的方式保持距离。

     而爸爸呢,他只是在一旁沉默着抽烟。

     其实,他也会感到孤独吧。

    

    

     看见的力量是无穷的。

     这份看见,让我重新审视和家人相处的方式,我开始思考妈妈不断和我诉述的故事版本是否过于片面了。

     比如,我一直以为妈妈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为我付出所有青春。

     的确,每天回家第一时间都会闻到妈妈煮好的香喷喷的饭菜,漂亮的新衣服也是妈妈买的,在生活起居上,她真的是一个好妈妈。

     我记得从小妈妈就跟我说,你要努力读书,家务什么的不要去碰,专心学习就可以了。

     所以,去哪里读书,穿什么,吃什么,我的生活都是她一手包办。

     甚至在交际上,当我和好朋友有一些相处问题,她都会主张我跟谁玩、不要跟谁玩。

     我是个乖小孩,一心只想着妈妈一定不会害我,我要听妈妈的。

     但是,对于妈妈不断跟我说“我为了养大你有多辛苦”这些话,我莫名感觉到内疚和自责。

     我反复告诉自己:“如果我努力一点,再优秀一点,就可以给妈妈更好的生活了。”

     一次咨询中,我提出了一直以来的困惑:

     为什么我在亲密关系中,总是分手,而且总是我自己主动提出分手呢?在我回顾以往恋情而感伤时,王老师用温暖的声音跟我说:

     “有没有可能,你一直在替妈妈跟你爸爸分手?”听到这个诠释后,内心像有颗脓疮被手术刀割开,我痛得无法自拔。

     回想我的每一次恋爱,男生都有着爸爸的影子,例如爱抽烟,生活作息不规律等。我每一次都因忍受不了这些“缺点”而主动提分手,而且基本上都是无疾而终,我不敢当面提分手,要么使用冷暴力,要么拒绝见面沟通。

     原来潜意识里,我那么想拯救妈妈,让她从不幸福的婚姻中解脱。我一次次重演着,替她抛弃爸爸的戏码。可是,爸爸并不像妈妈说的那么坏,妈妈也没有那么无助。

     我不需要挺身而出拯救妈妈,我应该做回我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其实咨询期间,我有过两段恋情。

     第一次,是西班牙旅行遇到的外国男生。我们最终因为语言和异国问题而分手。

     第二次,是离婚还带着两个小孩的男人。因为无法和他的孩子相处,和他也有很多想法的分歧,最终也走向分手。

     我开始思考,甚至不是表面的抽烟与否,作息规律与否,而是我总在选难度非常大的恋爱去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去体验妈妈在婚姻生活中的痛苦。

     那种呆不住却又离不开的感觉,是我恋爱的主题,也是我亲密关系中的悲剧。

     离开咨询室后,我望向天空,有了重新活一遍的希望。

    

    

     看见赤裸裸的真相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改变。

     我从家里搬出去,开始了独居生活。自己装修新屋,有了新的交友圈,回家的次数逐渐变少。

     我也更加地关怀自己。工作之余,会学习烹饪。

    

     也去瑜伽、健身,旅游,慢慢调理身体。

    

     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爱自己。

    

     如今,我和爸爸可以基本地沟通,和妈妈还没有完全和解。

     但咨询师告诉我:“不和解也没关系,允许自己现在还无法和解。”

     回想起咨询师陪我走的这段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却又意义无限。

     如果不是那天勇敢走进咨询室,如果遇到的不是她,也许现在,我和妈妈仍处于共生状态。我依旧像个巨婴,希望以受害者的身份,继续等待别人来拯救自己。

     因此,我想感谢自己,那个深渊中奋力往上爬的自己,那个懂得去寻找帮助的自己。我很早就关注壹心理,也是在壹心理的陪伴下,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咨询师,从她那里看到了,那个一直呆在黑暗中不敢走出来的自己。

     文章的最后,我还想感谢我的心理咨询师,我非常尊敬且深深爱着的女性。

     她的笑容温婉细腻,有一种天然要融化我外壳的力量。

     她稳稳地,暖暖地,在我的心里不断种下成长的种子,让我看见自己,重塑自己。

     谢谢你,王幼惠老师。

     作者:来访者爱欣师谈编辑:Lilith图源:网络、来访者提供注:来访者故事已授权,隐私部分已做文学化处理

    

    身体受了伤,我们会去消毒、上药、包扎、谨慎护理。而心灵,应该受到同样的对待,因为它更为隐秘,放任不管,伤口更难愈合。如果你也有尚未处理好的创伤,也许说明是时候走进咨询室,向内探索,去认识自己,获得新的视角,重新观察身边人和世界,锻造出真实而灵活的强大力量。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选择咨询师,可以了解一下本文投稿作者感谢的“影响一生”的咨询师——王幼惠

     为了鼓励求助意愿,王老师特地开通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00元

     如果你愿意,不妨来聊聊点击立省300元↓

     如果,你也有被过分控制、被情感忽视、被家暴等未愈合的童年创伤,又想查看、选择更多不同风格的咨询师,不妨试试壹心理的「半价咨询」,找到更合适你的那一位咨询师↓

     ↓点击查看更多半价咨询优惠↓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