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不稳定,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
2024/4/1 壹心理

你有没有过以下这些感受:
压力一大,就什么都吃不下,或是暴饮暴食;
重要的考试、会议前,总会肠胃绞痛或腹泻;
过度紧张时,总会皮肤起疹、发痒,越挠越多;
或是查不出有什么病,但就是哪哪都疼……
也许,这是身体在善意地提醒你:“该关注下自己的情绪啦!”
因为,身体是最诚实的。
它总能先于语言,表达出我们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
那些查不出原因的、反复出现的、难以痊愈的疼痛,往往是负面情绪没被化解的身体在呐喊。
所以,今天壹心理想和你聊聊:
那些和情绪关联的身体症状,以及如何去觉知、调整,做回情绪和身体的主人。

进入心理行业前,“偏头痛”这个毛病,已经跟了我10年了。
一旦头痛发作,就什么都干不了,满脑子只有“想把头砍掉”的想法。
再加上,它还不定时发作,有时候睡着觉都能被痛醒。
为了治疗它,我做遍了检查:脑CT、脑电图、颅内多普勒……
结果都是无异常,找不到明确的病因。
一位医生告诉我,很多偏头痛确实找不到原因,很可能跟情绪、压力、环境等因素有关。
直到我开始了心理咨询,才逐渐探索到:
我大部分头痛的背后,藏着一个“害怕别人不满意”的自己。
从小到大,我一直生活在「被忽视、被否定」环境里。
本就是存在感最低的“老二”,还要帮忙带小7岁的弟弟。
得到认可和肯定太难,否定和指责却随时可能砸过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做事说话都异常小心,从不敢表达自己真正的情绪和想法。
一直按着“乖乖女”的模板活着,逼自己去优秀,生怕让谁不满意。
那些跟着一件件事被我压在心里的情绪和想法,就这样一刻不停地扰动着我:
“别说,他们生你气了怎么办?”“你也不想他们说你吧?”“但一直这样真的好累啊……”
当这些声音再碰上焦虑、疲惫、不安等情绪在脑海里不断翻滚,偏头痛就不由分说地发作了。
关于我的偏头痛,心理学里其实可以用一个术语解释——「躯体化」。
所谓躯体化,是指我们的痛苦、焦虑、紧张等情绪的表达受阻时,就会转化为躯体上的症状,例如头痛、胃痛、背痛、肌肉紧张等。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其实都有一张「情绪地图」。
不同的情绪,会攻击相应的器官,引发不同疾病,比如:
焦虑、压力会使得我们的血管处于不正常的收缩和扩张状态,或影响脑-肠轴的信息传递,诱发高血压、偏头痛、肠胃不适等疾病;
愤怒、怨恨容易使我们的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大量分泌等,对心血管造成损害或影响激素分泌,诱发心脏病、乳腺结节等疾病;
恐惧、紧张则可能干扰我们的免疫屏障,或导致肌肉紧张,诱发瘙痒、湿疹、下腹胀痛等疾病……
那些未被表达、未曾纾解的情绪,会在我们的身上留下很多病症。
我们压抑下它,以为很快就会过去,但其实,它在我们的身体里生了根。
从这个角度看,也许,我们的“身体”比想象中更忠于我们。
因为它更知道潜意识,所以它会向意识发出抗争。
通过这些不适、疼痛,向我们抗议,也向我们发出提醒:
不要再压抑那些该释放的情绪,跟自己的身心断联了。
你需要停下来,多多关心自己!


在之前的咨询里,我的咨询师曾带着我,通过正念和身体扫描去和自己的身体进行深度链接。
一开始,我并没有冒出什么想法和感触,只感觉到“头还是好痛”。
但随着一次又一次跟身体的链接,我慢慢感受到它传递出来的信号。
当那些积压许久的情绪逐渐散开,头痛也一点点地缓解了。
《生命的真相》一书中提及: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各种意外,很多人都习惯性地向外寻求帮助,而恰恰忽略了身体最能帮助你的事实。”
确实,身体反映着我们内在潜意识的状态,诉说着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有意识地去与身体对话,调整身体状态,也能给情绪一个出口,重塑我们的潜意识世界。
该怎么做呢?
可以试试这些方法来促进我们和身体进行更深度的链接:
① 身体正念扫描练习
可以尝试每天抽出5-10分钟进行正念练习。
先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进行呼吸的觉察。
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轻轻闭上眼睛,但保持放松和清醒。
专注于呼吸的感觉,感受空气是如何进入和离开鼻腔的。
如此深呼吸几次后,将注意力转移到身体的感受上,例如触摸、温度、疼痛等。
同样闭着眼睛,慢慢感受身体的各个部位,并觉察来自这个部位的任何感受。
也许会没有明显感觉,也许会感觉疼痛或其他……这都是正常的。
不需要对它们做出任何反应,只是感受它们本来的样子即可。
比如我们的手,是握紧的还是放松的;我们的肩膀,是紧绷的,还是柔软的……
如果感觉到不舒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放松下,或调整身体的姿势。

② 尝试为情绪命名
关于情绪,美国精神医学临床教授丹尼尔·席格曾说:
“如果你无法说出它的名字,就无法驯服它。”
所以,想要更好地跟自己的身心对话,我们还需要学会准确地描述情绪。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有疑惑,自己怎么会不知道自己的情绪呢?
但其实,我们可能只是把我们认为的感觉,当成了实际的感觉。
比如,我们觉得自己的情绪是愤怒,但也许,认真思考过后会发现,是焦虑。
另外,一些在情感忽视的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习惯性地忽视或回避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就更难给自己的情绪准确地命名了。
当我们梳理不清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很容易迷失在情绪的迷雾里。
如果暂时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仔细思考以下问题:
让你产生了情绪的那件事是?
你当时有哪些情绪?有哪些想法?
你当时身体出现了什么反应?
这些来自头脑和身体的体验感受,你会给它命名成什么?
这样,当下次再遇到这样的情绪时,我们就会更快认出它。
也能更自如地接受它的升起、维持和消失。
③ 反向操作,降低情绪的强度
任何情绪的出现,都是有原因的。
这就需要我们“看见”,情绪想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
但是,情绪过于强烈时,会阻碍这些信息的传递。
比如,当我们过于愤怒时,其实很难和对方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些与当下想法相反的事来降低情绪的强度。
比如,我们被伴侣惹生气了,在强烈的愤怒下,想对着他一堆狂喷。
这时,我们可以暂时回避跟他的碰面。

如果独自呆着时仍无法平静,沉浸在细数当时的情景里他做了哪些“蠢事”。
也可以“反向操作”,试试列出他的3个优点。
当然,这样的“反向调控”不会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持续练习。
④ 定期“清理”身心
就像房屋、家电需要定期清洗一样,我们的身心也需要时常“清理”。
有一种心理疗法,能让我们在释放不良情绪的同时,倾听身体的声音,找回与身体的联结。
从而更深入地自我疗愈,释放内心的压抑和郁结。
它就是舞动治疗(Dance Movement Therapy,简称DMT)。
它利用自由的即兴动作或舞蹈促进个体情绪、情感、身体、心灵和认知等层面的整合,既能治疗身心方面的障碍,也可以增强个人意识,改善人们的心智。
不需要特意的动作或流程,只需要我们在舞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身体的体验和感受即可。
一位参与过舞动课堂的学员表示:这个疗法不会强求我们分享自己的问题和经历,只需要跟着老师的引导和示范,让自己的身体动起来就好了。
这让我觉得很安全。
更神奇的是,我感觉自己身体和内在的自愈力,都被唤醒了。
所以,如果你:
小毛病频繁、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
或是想捋清自己潜意识的需求,获得身心疗愈;
或是说不上自己哪里有问题,但总觉得不舒服;
或是对舞动治疗感兴趣,想深入地进行体验……
都可以来学习这门由壹心理邀请资深中德舞动治疗师——代蓓老师联合打造的《0基础舞动治疗课》。
以三大舞动理论为基础(巴特尼芙身体理论+身心平衡技法+拉班动作分析)10+舞动治疗技巧经1000+小时的临床时间验证资深导师视频带练每天20分钟,实现身心疗愈
上线惊喜价,券后仅 ¥129优惠时间:12月17日-12月18日
?马上点击,开启身心疗愈之旅?
iOS用户由于小程序支付限制
请移步公众号后台回复【舞动】获取链接
?满满干货,先睹为快?
*学习效果因人而异,由于学习积极性、投入程度等因素可能有所差异
▍Q&A
Q1:课程购买后可以申请退款吗?A:该课程为虚拟产品,课程一旦开课,不予退款。
Q2:课程可以听多久?A:报名后,可永久无限次重复学习。
Q3:报名后如何观看课程?A:报名后进入【壹心理精品课】公众号 → 课程中心 → 我的课程,点击对应课程即可学习。
编辑:小西图源:图虫创意、Unsplash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壹心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