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职业 咋就让人又爱又“恨”
2013/10/31 创新医学网

     广州医生被殴重伤、浙江温岭三位大夫死伤于患者刀下,医患冲突再成近期焦点。现在,一方面医护人员的生存环境令人担忧,调查显示78%的医生不希望子女从医。而另一方面,医院“一门难进”,一些医学类毕业生毕业后就放弃从医改了行,不少人成了医药代表。

     【事由】

     近八成医生不愿让子女从医

     近两天,因温岭杀医事件引起一连串的发酵反应。

     “医疗环境不改善,坚决不让子女从事医疗事业。”昨日,一位50多岁头发花白的医生眼含泪花,对记者斩钉截铁说了这样一句话。

     “谁愿意把自己的子女往火坑里推?”43岁的李医生是郑州某三级甲等医院的科室负责人,他出身医药世家,一直认为救死扶伤很神圣。如今,随着一桩桩令人心寒的伤医事件发生,让他对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和忧虑,不愿意子女从事这个自己曾视为理想的职业。

     “一个医护人员能救千百个病人,而千百个病人中有一人不满就可能伤害医护人员。”李医生说,不少同事和他一样,坚决不让子女从医。

     昨日,东方今报记者在郑州多家医院的20位医生中做调查,八成医生表示“不愿再让自己的下一代从医”。关于医生是否希望“子承父业”的问题,中国医师协会此前也曾做过四次调查:在2002年的首次调查中,不愿意自己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占53.96%;2004年第二次调查中,不愿意的占63%;2009年第三次调查中,不愿意的为62.49%;2011年第四次调查中,不愿意的为78.01%。

     【事例】

     80后女医师诊室被打后欲转行

     回想起亲身经历的一场医患纠纷,在洛阳某医院工作的王晓燕(化名)至今心有余悸。

     2010年,23岁的王晓燕从新乡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到洛阳一家着名三级甲等医院的放射科工作。她说,有时候排队做检查的人多,他们不光要叫号,还得维持秩序。而医院病人经常爆满,摩擦时有发生,患者经常把气撒在医护人员身上。

     2011年的一天,因为患者多,几名带着母亲看病的病人家属要加塞被王晓燕阻止,就把气全撒到了她身上。“他们揪着我的头发把我逼到墙角,四个人对着我拳打脚踢,一撮头发也被他们生生揪掉了。”王晓燕想起这一幕,至今还想掉眼泪。

     “不光工作起早贪黑很辛苦,整天还挨骂甚至挨打,气得差点辞职。”王晓燕说,事后她在家哭了好几天才去上班。虽然医院从中协调,病人家属到科里给她道了歉,但此事给她造成的心理阴影很难消除,也让她对这个职业产生了动摇。

     今年,王晓燕当了妈妈,在家休产假,她正在考虑转行,“希望能找个风险小、压力小点的工作,哪怕工资少点也行”。

     “孩子将来干啥都中,就是不能学医。”王晓燕说,这是她对儿子的唯一要求。

     【调查】

     医学生多有转行逃离“白大褂”

     让人担忧的是,因为执业环境差,一些医生、医学生开始放弃医学事业。

     李宇飞2010年从新乡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现在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的销售代表。“我们班45名学生,差不多一半转了行。”李宇飞说,学医本科就业太难了,班里毕业后能真正进入医院工作的只有不到10人,而正式有编制的只有4个人,还是地市级以下的医院。除了考研深造和考公务员的十几个人,剩下的差不多都改行当了医药代表。

     “原先家里人想着医生收入高、社会地位高,让我学医,学了之后才发现不是这回事。”正在郑州某医院实习的医学院学生陈涛说,医生不仅工作辛苦,还得承受病人的责骂和巨大的工作压力。

     陈涛说,通过几个月实习,他已经打了退堂鼓,现在他准备考个医疗卫生行业的公务员,虽然工资低点,但比在医院强多了。

     一位从医将近40年的儿科专家感叹:在国外,医学是精英教育,最好的学生报考医学。在发达国家,刚毕业的医学生比工科学生薪水要高20%~30%,但这个情况在中国不存在。在近10年的高考状元专业选择调查中,几乎无人选择医学。

     【吐槽】

     压力大、风险大、回报少让医护人员不愿从医

     谈及从医面临的压力与问题,医护人员纷纷吐槽:不仅要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危,还要面临身心俱疲、高付出、低回报的煎熬,越来越灰色的现实,让不少人不想从医。

     网友“心底的阳光”说:“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我曾是一名医护人员,到护士长的职位后,劳累已压得我喘不过来气,上周我刚辞职,就想着哪怕去饭店端盘子,也比在医院高强度的工作强。”

     50岁的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张霞说,20多年来,她的日程表一直如此:每天6点准时起床,简单吃两口早餐,7点到医院。查房、坐诊、手术,几乎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有时要连着手术直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

     而高昂的上学成本和“长学制”也是不少学生不愿学医的原因之一。

     正在郑州一家医院实习的郑州大学医学院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王乐根据自己的情况算了笔账,他说,自己是肾内科专业的研究生,8年下来,学费加生活费,花了家里近15万元。“我要工作多少年才能还得清父母的付出啊”。

     【专家】

     医者心稳医疗队伍才能维稳

     “温岭杀医事件背后,是医患矛盾升级的体现,把对医疗体制的气撒到了医生身上。”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杨清涛教授说,如果医患矛盾累积到一定程度,患者负面情绪得不到疏导,就可能有更多恶性事件发生。

     杨清涛说,这也会造成一个怪圈:一方面很多年轻的医学生或医生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紧缺、医生缺口大,病患得不到有效救助,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患者。

     “虽然在2002年我国出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但在立法上,我国还没有专门调整医患关系的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只是散见于单行法律法规上。”杨清涛说,美国、芬兰等国家就有专门的病人权利条例,我国也应该健全相关的法律和制度,调整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如何能让医生的安全得到保障?业内人士周国平建议,由商业保险公司建立医疗意外和补充医疗责任商业保险险种,医患双方在手术前、检查治疗前都可以购买,一旦发生意外和非医护人员过错引起的后果,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的适当补偿,这样可以缓解医患双方的矛盾。

     “医者心稳,医疗队伍才能维稳。”杨清涛说,只有医生的安全得到了保障,才能让更多人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也才能让患者的权益得到保障。

     来源:创新医学网(微信号:yixue36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