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又多了个“带薪科研假”,最长可达10个月!
2017/8/30 创新医学网

    

     据媒体报道:在一线做临床,没时间静心搞创新做科研?上海一家医院为此做出一项大胆尝试,给医务职工放“带薪科研假”。近日,相关记者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获悉,该院近年来试行《关于医务人员科研脱产期间享受在岗待遇的有关规定》,职工拿到市级或国家级科研项目后,可享受累计6至10个月“带薪科研假”。

    

     近日,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发布,上海一妇婴一口气拿下22项总经费达2115万元的课题,成为全国妇产科医院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最多的医院。不过,这家医院过去长期属于科研“落后户”,直到2009年才拿到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巨大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

     碎片化时间阻碍创新脚步

     “分娩手术,就像是流水线操作,对于医疗机构来说技术含量、科技含量不算高。”院长万小平告诉记者,事实上,临床一线的医务职工是很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过去只是囿于没时间,琐琐碎碎的临床工作埋没了他们的创新灵感。“前脚看病人,后脚钻论文,碎片化的时间阻碍了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万小平说。

     针对这个问题,为了挖掘来自基层一线的创新动力,一妇婴尝试为一线医务职工打造更人性化的创新环境。医院出台了《关于医务人员科研脱产期间享受在岗待遇的有关规定》,明确提出,凡是申请到上海市一级科研项目的职工可享受6个月的带薪科研期,拿到国家级科研项目的医生可享受10个月的带薪科研期,职工享受这种“科研假”可以累计时间,在此期间可以工资照领,由医院发放补贴。另外,这项规定向一线职工全面开放,无论你进医院工作多少时间、资历深浅、是医生还是药师,都可以凭借努力拿到“科研假”。

     多名职工拿到“科研假”

     郭毅是一妇婴一名资历不深的年轻职工,以往他都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日、排班间隔等碎片时间做实验。一妇婴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高绍荣表示,像郭毅这样有临床经验、科研天赋的一线职工其实并不少,他们在实际临床中遇到不能解决的医学难题,很希望通过研究找到解决方案,为患者提供实际帮助。但是如果缺少好的土壤进一步培育,那些创新的火花就有可能瞬间熄灭。这一次,郭毅的《高龄父亲精子miRNA表达谱异常及其在子代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发生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拿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获得20万元研究经费。根据规定,他可以在上述项目存续的3年时间里,累计获得10个月的“带薪科研假”。

     产科医生蒋湘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刚刚入职一妇婴。她的科研项目《EpCAM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卵巢癌细胞成球产生耐药的机制研究》得到了院级课题A类资助,虽然不是国家级或市级项目,按规定也可以拿到两个月的“科研假”。在产科分娩量巨大的压力下,产科主任克服临床工作困难,让其他同事代其排班,让她脱产两个月。今年她的项目升级成了“国家级项目”。而药剂师薛继杨的《靶向CXCL12/CX鄄CR4轴的AMD3100修饰纳米递药系统调控肿瘤微环境抗卵巢癌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由于获得了医院院级课题A类资助,也拿到了3个月的“科研假”。据医院统计,在今年一妇婴所获的2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至少有七八个项目是享受过上述“科研假”机制的医生创造的。

    

     欢迎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huodong@yixue360.com

     【征稿】一个粉丝十万的微信公众号向您抛出橄榄枝~

     所有转载仅做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