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子刊:蹬自行车,减大肚腩!科学家首次证实骑行时骨骼肌释放出的一种细胞因子IL-6,会燃烧腹部脂肪丨临床大发现
2019/1/21 18:23:42 创新医学网

    

    

     肥胖总是令人烦恼。而要说最讨厌哪里的肥肉,很多人会说:那一定是肚子上的了。甚至有段时间全身都消瘦,肚子却依然坚挺。

     腹部肥胖不仅影响美观,还跟多种疾病相关,比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痴呆等[1-3]。我们之前就报道过,肚子上的赘肉会释放致癌因子,增加癌症的风险。而且,在2千万亚洲人中的调查还发现,粗腰与18种癌症风险升高有关。

     但是,这个最可恶的腹部赘肉却又是最难减的部位之一。到底如何锻炼才能更好地减去腹部脂肪,露出你的小蛮腰或者八块腹肌呢?

     最近,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Rikke Krogh-Madsen教授和Helga Ellingsgaard博士团队在人体试验中证实,通过测力自行车(类似于动感单车)进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能够有效地减去腹部脂肪

     他们还发现一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在减肥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如果将IL-6阻断,锻炼的效果就消失了这或许可以解释有些人无法减肥成功的原因。这项研究发表在著名学术期刊《细胞代谢》上[4]。

    

     Rikke Krogh-Madsen教授

     腹部脂肪之所以危害巨大,是因为它是由内脏脂肪组织堆积造成的。腹部脂肪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并包围着肝、肠道等器官。

     运动早已就被证明能增加一些激素或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脂肪的消耗,促进骨质和肌肉的合成等。比如,我们前不久刚介绍过的鸢尾素。此外,在运动时人体的骨骼肌会释放IL-6到血液中,而IL-6具有刺激脂质代谢的功能。

     不过,对于减去腹部脂肪,虽然各种流传的办法五花八门,真正实际有效的却不见得有多少,也缺少切实可靠的实验证据。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们并不确定。

    

     对此,Helga团队征集有大肚子的志愿者,研究了通过动感单车进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减去腹部脂肪的效果。另外,由于之前在严重肥胖的病人中也发现了IL-6水平上升的现象,使得人们不是很确定IL-6的功能[5]。所以,这次试验的另一个目的就是验证IL-6在减肥中的作用。

     Helga团队设计了一个双因素对照试验。他们将腹部肥胖的志愿者按照是否进行动感单车锻炼,是否阻断IL-6(摄入IL-6抗体或安慰剂)进行1:1:1:1分组。

     锻炼任务要在训练师的指导下完成。动感单车组的人被要求进行为期12周,每周3次,每次45分钟的自行车锻炼,具体的锻炼程序如下图[6]。试验为双盲试验,药物摄入在医务人员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为了避免饮食因素的干扰,所有志愿者都被要求控制能量摄入。

    

     锻炼程序是很严格,热身运动和高强度运动交替进行

     试验完成后,研究人员对志愿者进行了体检。

     在不阻断IL-6的志愿者中,不进行锻炼的人,内脏脂肪仍然在不停积累,12周平均涨了83克;而锻炼的人,内脏脂肪平均减少了142克,减少幅度达到8%。其中,效果最好的人,内脏脂肪减少了近300克。

     不只有内脏脂肪减少,全身脂肪重量的变化也非常明显。不锻炼的人,全身脂肪涨了180克;而锻炼的人,全身脂肪平均减少了1041克,效果最好的人减去的脂肪超过2000克。

     从这个结果来看,动感单车锻炼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该死的肥肉确实被消耗了,尤其是腹部肥肉。

     在阻断IL-6的志愿者中,不锻炼的人内脏脂肪涨了162克,全身脂肪涨了76克。而进行锻炼的人,内脏脂肪涨了136克,全身脂肪涨了229克。在阻断IL-6后,锻炼并没有起到效果。

    

     锻炼且不阻断IL-6的人才能减少脂肪

     这个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动感单车进行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确实能有效减去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而锻炼的作用需要IL-6分子来介导,如果IL-6信号被阻断,那再怎么锻炼也没用了。这或许就是很多人减肥不成功的原因

    

     运动的减腹效果需要IL-6来介导

     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进行验证,检测某有些肥胖患者的IL-6信号通路是否正常。

     本文作者表示,他们将继续研究IL-6在脂肪或碳水物质代谢中的作用,并探索是否可以通过注射白介素-6来减少内脏脂肪的可能[7]。(在有明确的结果之前,大家千万不要轻举妄动,IL-6在人体中的作用很复杂,参与免疫、代谢等多个生理过程。)

     对于想下决心减掉肚子、缩小腰围的人来说,动感单车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对于曾幻想驾单车浪迹天涯,如今却只能困守一室的奇点糕来说,是不是要考虑把自己快生锈的自行车推出来,擦掉车座和把手上的灰,体验一把追风少年的感觉呢?

    

    

     欢迎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huodong@yixue360.com

     【征稿】一个粉丝十万微信公众号向您抛出橄榄枝

     所有转载仅做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医学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