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这2位呼吸科医生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2020/2/14 12:30:00 开放科学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自今年1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以来,医院理所当然成为了这场战争的主战场。作为身处“抗疫阵地”的临床医生,他们有哪些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又有哪些话想嘱咐肺癌患者?为此,“医学界”特地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丁礼仁主任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与危重症医学科季翔主治医生,谈一谈他们的抗疫故事和经验。

     一天未休,这个春节“异常忙”

     2020年农历春节,大概是中国人过得最不喜庆的一个春节。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让原本的新春盛典变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对疫情,最忙碌的无疑是身处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

     “这个春节我一天没休,一直处于上班的状态。”作为齐鲁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医生,季翔医生这个春节过得终生难忘。“年初本身就是流感季节,肺部感染的患者很多,呼吸科向来比较忙,再加上疫情的影响,让我们既忙碌又紧张。”

     作为同道,浙医二院的丁礼仁主任也有同样的感受。“在发热门诊,最近每天门诊量都超过了500人,我们科一位副主任医生穿着全套防护装备出发热门诊,一个白天看了120多名病人。这工作量真的难以想象。”

     在如此高强度工作量的重压之下,医务人员还面临着巨大的感染风险。丁主任介绍道:“尽管浙医二院不是浙江省定点收治新冠肺炎医院,但是我们会接触不少可疑患者。在出门诊的时候,按照要求我们需要戴N95口罩、帽子、护目镜,穿上手术服、白大褂,外面套上隔离衣,戴乳胶手套,穿鞋套。除了没穿连体防护服外,几乎已经是最高等级的防护了。”

     除了门诊,病房也同样危险重重。按照医院流程规定,核酸检测阴性,没有明确疫区相关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会被收入普通呼吸科病房,进行单间隔离治疗。但是随着散发病例增多和流行区扩大,加之核酸检测可能存在的假阴性,无法保证这些普通病房的患者能够100%排除诊断新冠肺炎的可能。

     同样严峻的事实是,由于物资紧缺,齐鲁医院和浙医二院也已经开始向社会发出求助,如何在保护自己同时尽可能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也是一大难题。“我们医院已经把最好的物资给到了前线,目前即使是普通外科口罩也很缺。我们一般半天甚至大半天用1个外科口罩。”季医生说道。“原则上隔离病房护士每班4个小时,但为了节省物资,她们也已经主动延长到一次性工作6到8个小时。”

     “穿上防护服,普通人五分钟就受不了”

     作为多年没有经历如此高级别医疗隔离防护流程的临床医生,丁主任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进隔离病房的感受。

     “那天我穿上连体防护服去隔离病房看疑似新冠肺炎的患者,在里面待了半个小时,就感觉到非常闷热,连说话都带喘。”丁主任说道。“穿上防护服,普通人可能5分钟就受不了了。但是,我们的护士姐妹需要在里面待上6到8个小时,期间无法喝水、进食、上卫生间,还要执行大量的临床操作。而且因为长时间戴口罩和护目镜,一天下来,很多人的脸都快变形了。因此,我特别敬佩前线的同行们,他们是有血性的!是我们的表率!”

     季医生也有类似感受:“我们医院奔赴前线的医生护士都穿上了尿不湿。因为没有护工,护士还承担了一部分护工的工作,比如喂饭,因此工作量是平时在医院上班时的几倍。”不仅如此,奔赴武汉前线支援的医务工作者还面临着生活上的考验。“南方比较湿冷,北方人较难适应。饮食上也有诸多不适。”

     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医疗队的抗疫日记中,主管护师李颖霞这样写道:

     “病房不能洗澡,没有暖气空调。我们就尽可能自己想办法。大家上班套上棉背心,每天下班脱下防护服后,用酒精洗脸,用酒精棉棒擦洗鼻腔、外耳道,生理盐水冲洗眼睛,用酒精擦洗裸露的部位。我们也体会了一把在室温4℃的环境下,身穿单层手术衣,酒精擦浴的酸爽!

     每天下班后,大家都互相提醒:消毒了吗?擦眼镜了吗?冲眼睛了吗?消毒耳朵和鼻子了吗?穿完防护服后互相检查是否到位,脱衣服的时候互相提醒千万不要污染……另外,可能因为佩戴防护器具,加上护目镜的压迫,有医护人员的鼻梁两侧出现了两个一期压疮。”

    

     李颖霞在救治患者 / 大众网·海报新闻

     尽管条件如此艰苦,但不少医疗队传递出的信息都透露着乐观向上。齐鲁医院医疗队护士盛东芹说:

     “我负责的是第六层的12个病人。每个病人一个房间,大多的症状是发热、咳嗽、气促。其中一位特殊的患者是个9岁的小女孩,没有妈妈在,没有家人的陪伴,孩子看见我们全副武装地站在她面前,眼神里透着恐惧和紧张。

     我也是一位妈妈,看见孩子娇弱的样子,我特别地心疼,好想抱抱她。为了安全,同事劝阻我不要离得太近,我在床边不停地安慰她,鼓励她,告诉她阿姨会一直陪着她,打开电视给孩子找出来她喜欢的动画片,孩子终于露出了笑容,放松了警惕,说了句谢谢阿姨!看到孩子的笑容,我的眼眶湿润了。

     因为我们的病区收治的大多是疑似病例,这些病人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心理护理。护士工作不只是临床操作,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我会拿出我们齐鲁人专业的护理水平,好好地陪伴病人渡过难关。黄冈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盛东芹在抗疫前线 / 齐鲁网

     疫情当前,肺癌患者要注意这几件事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正在肆虐,在关心疫情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群在疫情阴霾笼罩下的需要帮助的群体——肿瘤患者。而其中的肺癌患者,由于其本身肺部存在病变,更容易受到各类病毒的侵袭,成为了亟需关注的重点对象。

     在疫情期间,肺癌患者应该如何防护和就医?其中有哪些特别的注意事项?2位采访医生也向“医学界”表达了丰富合理的建议。

     首先,在个人防护上,肺癌患者由于肺部存在病变,抵抗力弱,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肺部感染。因此,肺癌患者需要更加重视其健康防护。除了尽量减少出门,家中房间要做到每天轮流通风,同时在家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饮食上,需要加强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不宜过于清淡。

     第二,关于个人就医问题,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 对于可以择期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如果肿块不大,胸外科医生判断为可择期手术,建议等到疫情平稳之后再进行手术。

     2. 若病情进展快,需要进行限期手术,无法等待2-3个月,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按照新冠肺炎的筛查流程严格筛查之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治疗。

     3. 若为需要内科治疗的初治患者,由于当前疫情原因,不少检查(如核素扫描、内窥镜等)开展受限,需要主管医生仔细评估其检查必要性,必要时开辟特殊通道予以支持。

     4. 处于内科维持治疗阶段的患者,就医的风险可能大于获益,此时不建议前来医院,可以延迟一段时间再行治疗。

     5. 处于内科强化治疗阶段的患者,由于肿瘤进展可能较快,有迫切的治疗需求,由于综合性三甲医院呼吸科承担了繁重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任务,建议在肿瘤专科医生给出专业建议的前提下就近治疗。“需要化疗但确实没有合适的化疗病房的患者,或许可暂时口服安罗替尼2周,但要注意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中央型肺癌慎用,注意咯血,每日监测血压)。”季医生补充道。

     6. 处于靶向治疗阶段(如服用EGFR-TKI药物)的患者,建议在家治疗,短期不大考虑加用化疗,必要时就近门诊复查,以居家观察为主。

     7. 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建议:

     与主管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医生可通过远程视频等手段了解患者状态,评估其是否需要继续治疗;

     警惕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例如,如果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短期内无法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以警惕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在服药期间,有些患者会出现肺间质样病变,确实很难与病毒性肺炎相鉴别。患者一定及时就医,让临床医生根据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等进行综合判断。“季医生强调。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这里有一个肺癌患者的好消息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上下仿佛阴霾笼罩。但是,依旧有不少好消息在持续传来:

     全国新增报告确诊病例数连续多天明显下降。

     2月6日晚,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临床试验已经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启动。除此之外,还有几十个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试验正在紧密开展。

     财政部发出通知,各级财政已安排好资金667.4亿元,疫情防控经费得到了充实保障。

     央行设置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口罩、护目镜等产品企业快速放贷。

     ……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让肺癌患者高兴的好消息正传来:我国首个获批的PD-L1抑制剂度伐利尤单抗(商品名:“英飞凡”)即将进入中国市场。

     根据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会议上公布的PACIFIC研究显示,在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性放化疗之后,给予一年度伐利尤单抗的巩固治疗,其3年生存率可达57%,降低疾病进展风险50%,同时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并没有显著增加肺炎发生。

     基于度伐利尤单抗在III期肺癌治疗中的优异表现,该药也因此成为唯一被NCCN(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推荐用于III期NSCLC的免疫治疗药物,同步放化疗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免疫治疗也成为了标准治疗方案,改变了欧美国家的临床实践。相信该药物的上市一定能够造福我国广大肺癌患者,为肺癌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愿山河无恙,人间皆安。肺癌患者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欢迎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投稿邮箱:wangxiao@yixue360.com

     【征稿】一个粉丝十万微信公众号向您抛出橄榄枝

     所有转载仅做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开放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