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健康| 肥胖,是遗传的吗?
2023/3/9 12:30:00 开放科学

    

    01点击上方蓝字 · 关注我们CLICK THE BLUE WORD TO FOLLOW US

     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见过不少胖友的父母本身也是胖胖的,从背影看两人都知道是亲子关系。肥胖的人生出来的后代,也有很大几率是肥胖的。那么,从科学上来看,肥胖到底会不会遗传呢?

    

     肥胖与基因有关

     其实,直到90年代初期,社会上还是普遍认为,肥胖是一种行为失调,是因为缺乏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才导致体重过重。不过,后来的研究发现,肥胖和基因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2004年,研究人员发现,超过425种基因,可能直接或是间接造成人类的肥胖。

     肥胖基因让人容易饿

     2007年,英国科学家又发现位于人体第16号染色体上的肥胖基因。这种基因会抑制新陈代谢,降低能量消耗率,让人体更容易囤积脂肪,并改变人体内饥饿素的浓度,比一般人更容易感到饥饿,因而摄取更多热量。

     FTO是一种成双出现的“等位基因”,分为显性、隐性以及每个人会从父母身上分别得到1个FTO基因,比起带有隐性基因的人,得到病态性肥胖的几率就会高出70%。

     顺便一提,肥胖基因的特色之一,就是让我们变得容易饿,食欲特别强烈。如果你进食时,总是等不及开动;吃起东西,速度极快,不用几分钟,就吃得盘底朝天,可能你就是属于易胖体质了。

     随着遗传研究的进展,统计出越来越多的肥胖基因;然而,身上带有肥胖基因,是否一定会变成胖子呢?倒也未必。

    

     打开肥胖基因的开关

     让我们回想一下,在过去物质缺乏的年代,当时的人身上也带有肥胖基因,但是胖子并不多见,为什么呢?因为环境并没有给她们发胖的机会。

     如果把基因比喻成一种开关,即使你身上有肥胖基因,当基因的开关没有被打开,就不会发生作用,相反的,当后天的环境打开了身上的肥胖基因,就很可能发胖。

     打开肥胖基因的诱因,来自我们的生活形态。相较于过去,现代人的肥胖比例高出许多,而我们的生活形式,就是导致肥胖的温床。

     首先,是饮食形态。现代人进食,满足口腹之欲的目的强过“生存”,吃进去的“美食”也多于“食物”;为了求“好吃”,往往加入大量油脂、盐分、糖分、化学添加剂,热量很高,吃多了不但容易发胖,也会导致身体发炎,造成各种慢性疾病。

     如今的国人对比起其他亚洲国家,对含糖饮料情有独钟,满街的奶茶加盟店不说,可选择的品种繁多,常见上班族餐后人手一杯饮料,聚会见面也是以饮料为纽带。含糖饮料的盛行,绝对是主要原因。不在办公室和同事点上一杯奶茶,很可能都会被认为不合群。

    

     活动量不足,容易发胖

     让现代人更容易发胖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活动量不足。50年前的中国,胖子很少,除了食物的资源有限,当时的人们多半从事劳务工作,会消耗热量,并训练肌肉,自然不容易肥胖。

     现代社会则走向了静态生活,在工作上,绝大多数的白领工作,几乎都是久坐不动;即使是属于劳动的工作,也因为科技的发达,所需要付出的劳动量减少许多。工作之余,现代人最常见的娱乐,就是看电视、上网、打游戏,也是偏向静态的。有研究发现,从1980年代之后,肥胖率的增加,跟活动量的减少、久坐行为的增加,形成正比。

     有一部短片,描述未来人类的模样,因为一切都由机器代劳,人类全成了胖子,坐在轮椅上,手脚皆猥缩,只留下一根大拇指(为了要触控),看起来很令人触目惊心。但是,如果人类一直过着这种静态生活,难免不会有这一天的到来。

     另外,现代的夜猫子很多,经常熬夜,也是诱发肥胖的诱因。

    

     我们在睡眠时,真的可以实现“躺瘦”。因为在睡眠中,我们的身体会分泌生长激素,对于儿童来说,会促进发育;对成人来说,则能促进脂肪燃烧、保持肌肉量。生长激素本来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若是还有熬夜的习惯,除了会变胖,还有精神不振、免疫力下降、荷尔蒙失调等一堆后遗症。

     END每日必看行业热文

     护士工资或将大增,国家卫健委明确成为“指定紧缺人才”

     2022年度卫生高级职称开始申报!一省卫健委发文

     重磅:以后医生看病按疗效收费?多试点开展已成趋势!

    

    扫码关注我们

     了解最新医疗行业资讯

     十万医护都在看

    

    

     欢迎广大医学科研工作者踊跃投稿~

     【征稿】一个粉丝十万微信公众号向您抛出橄榄枝

     所有转载仅做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开放科学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