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皮肤瘙痒,可能是因为它!
2022/8/11 17:20:00 生殖医学空间

    

    - 这是陪你好孕的第2517天 -

     加星标不迷路

     点击页面最上方蓝字,“生殖医学空间”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微信改版后打开公众号不方便了,添加星标,可以更快找到我们,不错过每一篇干货推送

     皮肤瘙痒是一种没有发生皮损且自觉有痒感的症状。它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皮肤干燥、肝肾疾病、精神因素、居住环境、气候因素、蚊虫叮咬、食物过敏等有关。对于普通的人群,出现皮肤瘙痒,伴或不伴发热、皮疹、疼痛等其他症状的时候,首先会选择皮肤科就诊,寻找出病因并积极治疗,一般可以较好得到地缓解。

     但作为专业的妇产科医生,对于妊娠中晚期孕妇出现的四肢皮肤瘙痒,需要引起高度警惕,因为它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

    

     一个真实的病例

     不久前,萧女士孕37周来院检查时告诉医生,自己出现了皮肤瘙痒的症状,“刚开始是两个手心、脚心,然后是胳膊腿,再后来全身都痒,也看不到起疙瘩或者疹子,可就是痒。”萧女士说。

    

     检查的陆医生高度警惕,根据她所说的症状,立即怀疑可能是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做了肝功能和胆汁酸检查,前几天检查还在正常范围的几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值很多,其中谷丙转氨酶104u/L,谷草转氨酶742u/L,总胆汁酸18umo/L,确诊为轻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考虑ICP孕妇会发生突发的不可预测的胎死宫内,鉴于产妇妊娠已足月,故予以住院治疗,及时终止妊娠,母子平安。

    

     诊断及治疗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并发症,发病有明显的地域和种族差异,我国长江流域发病率较高。病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女性激素、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瘙痒,生化检测血清总胆汁酸升高。

     ICP对孕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对围产儿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症状表现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表现的无皮肤损伤的瘙痒,是该病症最先出现的症状。这种瘙痒多从手足部位开始,有可能继续发展,最终导致手、足、面部等多部位的瘙痒。

     这种瘙痒具有时间性:一般白天轻,晚上加重。每个孕妇瘙痒程度不一样,具有持续性。有些孕妇难以忍痒,通过挠、抓等方式来缓解瘙痒,结果皮肤上会出现多处皮损。这种瘙痒症状一般在产后的24h-48h可以缓解,少数人在产后一星期及以上才可以得到缓解。

    

     除了瘙痒,10%~15%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会出现轻度黄疸,多在瘙痒2-4周后出现,一般不随孕周的增加而加重,于分娩1-2周内消退。

     少数孕妇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痛及轻度脂肪痢,但症状一般不明显或较轻,精神状况良好。

     诊断方法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是诊断ICP的最主要实验证据,也是监测病情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肝功能测定中,大多数ICP患者的门冬氨酸(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轻至中度升高,为正常水平的2-10倍,一般不超过1000IU/L,分娩后肝功能多在4-6周恢复正常。

    

     治疗方法

     若确诊患有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也不必太过担心,临床上有成熟的治疗方法来应对。

     药物治疗临床上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能够很好地缓解瘙痒症状,降低胆汁酸水平和肝酶指标。

     日常监护

     除了要积极地配合大夫服用治疗药物及必要的吸氧、输液外,也要适当地卧床休息并通过取侧卧位来增加胎盘的血流量,保证对胎儿的氧气及营养供应,通过胎动、电子胎心监护及超声检查等密切监测胎儿情况,每间隔一段时间复查胆汁酸和肝功能。

    

     生产方式

     因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主要危及胎儿,增加早产、死胎及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同时可能导致产妇大出血。故根据每个产妇的病情,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和时机,获得良好的围产结局是对ICP孕期管理的最终目的。

     分娩方式可选择阴道分娩及剖宫产,产程中密切监测宫缩及胎心情况,做好新生儿复苏准备,若可疑胎儿窘迫应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通过以上关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描述,不知道作为孕妈妈的你心里有谱了没有?

     作者:周亚芬、叶杨协 ,授权转载投稿、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shengzhi012)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17600147813 - next -

     你也在备孕?也在准备做试管?快进群和姐妹们聊聊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殖医学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