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总请假,备孕总失败?小心多囊卵巢!
2022/9/3 19:00:00 生殖医学空间

    

     - 这是陪你好孕的第2537天 -

     加星标不迷路

     点击页面最上方蓝字,“生殖医学空间” >> 右上角“…” >> “设为星标

     微信改版后打开公众号不方便了,添加星标,可以更快找到我们,不错过每一篇干货推送

     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医典她知(ID:TXydtazhi)

     10个备孕妈妈至少有1个因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迟迟怀不上宝宝;

     3个青春期女孩至少有2个遭受内分泌紊乱的折磨。

     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PCOS)是育龄女性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我国育龄人群的患病率约为5.61%[1]。

    

     你的卵巢偷懒了

     正常情况下,女孩子的卵巢体积小于10cm3,并且每月至少会有一个优势卵泡积极长大成熟,时刻准备“被排出”。

     多囊女孩单侧或双侧卵巢的体积会增大超过10cm3,且单侧卵巢内会有≥12个直径2~9㎜的卵泡静静沉睡,不着急长大成熟成为优势卵泡,佛系完成任务[2]。

    

    

     多囊是怎么影响身体的?

     多囊有哪些症状

     当卵巢偷懒后,就会如同一个“瘟疫源”散发独特的气氛——雄激素,让周围为身体工作的各部门同事都陷入了不想工作的消极怠工状态。

     排卵障碍

     卵巢偷懒最直接带来的就是排卵稀少或无排卵。(排卵是由下丘脑、垂体、卵泡、各类激素等互相合作完成的工作。)

     这是因为卵泡充斥在高雄激素的工作环境里,只能选择睡懒觉来逃避成熟,没办法保证工作任务(排卵)的完成[3]。

     月经周期紊乱

     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异常出血等。

     肥胖

     高雄激素和胰岛素强强联手,搞乱脂肪的工作系统,产生了大量的“小弟”——游离脂肪酸。

     同时,紊乱的脂肪们都堆积在了腹部,腹部肉肉越积越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腹部的向心性肥胖[5]。

     还有一种是“胖多囊”,这是指本身肥胖或者突然增重后肥胖,然后和多囊之间相爱相杀,胖会多囊,多囊会胖。

     胖多囊的形成与脂肪代谢紊乱和脂肪堆积息息相关。

    

     多毛

     毛发不会因为高雄激素环境变多,但会在高雄激素环境的催化下变粗、变黑。

     你会在上唇、下颏、胸部、腹部、背部、手臂、大腿等部位找到一根明显粗壮的毛发,它外形更长,颜色更深,让你见到后不惜忍痛拔下。

     痤疮

     高雄激素下,油脂聚集扎堆在皮肤表面,使细菌大量滋生引起毛囊感染、发炎,出现红肿、痒等症状,多发于面部、颈部等部位。

     胰岛素抵抗(糖代谢、黑棘皮、睡眠呼吸障碍、脂肪肝)

     胰岛素抵抗也是多囊的一个重要伴随症状。

     除了和雄激素打配合表现出一系列症状,还会因为糖代谢的循环工作出现障碍。

     引起血糖的异常增高或降低,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皮肤颜色加深、皮肤增厚,呼吸睡眠障碍,脂肪肝等功能异常[4,5]。

     如何确诊多囊

     确诊多囊卵巢综合征需要满足必选+多选的条件:

     必选项

     存在月经稀发、闭经或不规则子宫出血的情况。

     多选项

     1.高雄激素临床表现或高雄激素血症;

     2.卵巢在超声下表现为多囊卵巢

     3.逐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高雄激素或排卵异常的情况[2]。

    

     多囊怎么治疗?

     有生育需求,迟迟怀不上的女性

     排除不孕诱因

     首先排除伴侣的精子质量异常,女性输卵管堵塞,再确认女性本身有没有引起高雄激素血症、排卵障碍的疾病,如:库欣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等;

     并且排除因肥胖、未控制的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等其他因素引起的不孕,针对性进行减重、戒烟酒、控制血糖血压等。

     促进生育技术

     在代谢和健康问题改善后仍未排卵者,可以通过药物、激素等诱导排卵。

     如高龄、输卵管功能异常或男性因素等原因可以在医院的建议下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腹腔镜卵巢打孔术等技术促进生育。

     暂没有生育需求

     在专业医生引导下周期性使用孕激素、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等控制月经紊乱,缓解低雌激素症状,如黄体酮、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等。

    

     未成年、青春期女性

     一般不用服药或者技术治疗,先从生活行为上进行干预,如调整生活方式、控糖减脂等[2,4]。

     以上需经过正规专业的医院医生诊治,才能获取正确的建议和放心的治疗。

    

     关于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会遗传吗?

     会遗传,但机制复杂。

     家族遗传需要:

     1.直系亲属中女性均有较为明显的月经不调症状以及生育困难等情况;

     2.直系亲属中无论男女,都可以测到葡萄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以及代谢综合症等特征。

     3.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症与男性的秃顶有着共同的遗传因素影响。

     4.一个家庭出现多名多囊女孩,除了遗传因素还可能与近年来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生率逐渐变高有关[6]。

     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控制饮食

    

     1.低糖饮食:吃蔬菜、粗粮、燕麦片等低血糖指数低的食物来代替如大米、土豆泥、蛋糕等高糖食物。

     2.低热量饮食:监测热量的摄入和健康食物的选择是饮食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3.高蛋白饮食:补充适当的蛋白质,早晨用一颗鸡蛋代替一碗面、一个包子、一根油条,增加饱腹感的同时也不会有变胖的负担。

     4.饮食规律: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对抗减肥的“三分钟热度”,饥一顿饱一顿的才是肥胖的根源,最好的减肥方式是坚持规律饮食,少食多餐,顿顿只吃七分饱,每口饭多嚼几下等[2]。

    

    (来源:soogif)

     运动减重

     燃脂:除跑步机、撸铁等快速燃脂类项目,还可以考虑跳绳、尊巴舞、帕梅拉健身操等让自己快速动起来的耗能训练。

     如果不喜欢太剧烈的运动,也可以选择相对温和的运动,如游泳、快走、慢跑、多爬楼梯等来增加心率,在放松的心情中慢慢享受体重减轻。

     (每次最少30分钟,一周至少坚持五次。训练方案根据个人体力的限度去推进,过犹不及。)

     减少久坐:看到这了就别坐着了,赶紧站起来走走。

     心理疏导

     在激素紊乱、外貌焦虑、不孕等负面情绪的加持下,女孩们往往心理压力大。

     当出现抑郁、焦躁等情况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疾病控制很重要。

     负面情绪将影响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使不孕不育的情况加剧,更加阻碍治疗[6]。

     审稿专家郭煦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主治医师

     内容制作

    

     参考文献[1]袁莹莹, 赵君利. 多囊卵巢综合征流行病学特点[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35(03):261-264.[2]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J].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18,53(01):2-6.[3]李晓敏, 黄文洁, 卢永超. 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发生机制[J]. 中国医药导刊, 2021,23(07):486-490.[4]宋颖, 李蓉. 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解读[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8,34(10):737-741.[5]朱茜, 倪郝, 全松. 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特征及管理[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9,35(03):274-278.[6]朱娣.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综述[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3(14):20-21.

     关于作者:有颜有脑更有料,关注现代女性生活健康,就在腾讯医典她知!(ID:TXydtazhi)投稿、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shengzhi012)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号: 17600147813 - next -

     你也在备孕?也在被多种问题困扰?快进群和姐妹们聊聊吧!

    

    

    

    

     点个在看支持一下吧!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生殖医学空间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