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与老同学聚会后感慨:这是最快乐的两天!
2016/2/9 医学界

    

     我们只是陪着他说了会儿话,吃了两顿饭而已,他就这么开心满足!

     文:霍晋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从医多年来,一直要求自己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不传播负面情绪。可是在2016年初,却因为一场医学院同学的聚会,引发了内心久久的不平静,心情和天气一样哇凉哇凉的,一些话激荡在胸,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事情的缘由是在国内某大型三甲医院工作的帅锅同学,因为有十年没和老同学见面了,甚是想念,于是决定回家乡来看望我们。按理说现在交通发达,他所在城市距离我们的城市也仅有五百多公里,每天动车十几趟,不到三个小时车程,利用周末时间见一面,一场说走就走的访友之旅不是很顺溜的一件事吗?

     可在我同学这里却不简单了,三甲医院地盘大、规模大、机器多、病人多,可就是干活的人不多,该同学科室仅三个人值班,ABC循环,门诊、急诊、手术室车轮大战,每个人一上班就如拧了根发条一样。同学陪笑恳请各位战友换班,大家都累啊,谁也不愿意,帅锅同学心道:“那也得回去,再不见老同学倾诉一下,就要闹出精神病了!”咬牙值了48小时班,下班,安顿好病人,小心脏累得扑通扑通直跳,不顾三十年不遇的极寒天气,直奔车站,天色已晚才怀着一颗委屈的心奔了回来。

     好家伙,一见面都是医学院的老同学,岁月如白驹过隙,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都到了不惑之年,多年未见,大家尽情嗨皮吧!可还是不可避免地,把酒言欢的聚会开成了吐槽大会,第二天,昨日里换不了班请不了假的人再聚一次,还是吃饭,还是不可避免地吐槽,吐完槽,挥手告别,瞧着人人兴高采烈、充了电似的该上班的上班,该学习的学习去了。

     聚会结束,帅锅急着要赶回去,没办法!还要值班、看病。送到车站,看着他在湛蓝天空的背景下,一步步远去再次奔赴他乡,宛若十年前的场景重现,想到十年前他还是小鲜肉一枚,怀抱着梦想义无反顾地漂泊到陌生的城市,十年后,白发悄然滋生,背已经微驼,也许心中更多的是失落和困惑。

     想到这儿,我这多愁善感的文艺老青年的小心脏不可避免地扑通乱跳,耳畔自动单曲循环李宗盛的歌:“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还未如愿见到不朽,就把自己先搞丢。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失魂落魄地回到家,文艺老青年还没缓过劲儿来,想起见面不到24小时,哥们儿反反复复地说“这是最快乐的两天!这是最放松的两天!”彼时阳光明媚,天气却冰寒刺骨,我们也抑制不住地哆嗦。哥们儿的笑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分外耀眼,我却倍觉心酸:我们只是陪着他说了会儿话,吃了两顿饭而已。他就这么开心满足!一个有着十一年严酷学医经历,工作中磨练了近二十年的“老医生”的要求却如此之低,他只是要求能有一个些许轻松的时刻,能和家人、朋友吃顿饭,不要求饭菜的质量,只要能心无旁骛放松地聊会儿天,他就能收拾心情,再次信心满满的工作。

     随后几天,每当脑海里闪过同学说“好开心”的表情时,文艺老青年的心就酸得一塌糊涂:我心酸,这群人都已经人到中年,在别的行业都已经事业有成了,

     可他们还每天泡在医院里,充当“总住院医生”,我们调侃说这就是总在医院里的医生,根本没有节假日、补休(什么,还有年休?那是什么假,是谁在逗这群苦逼医生玩?!)。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天天累成狗,回家就只能倒在床上当“大爷”,管不了家、照顾不了父母孩子,心力憔悴,心怀愧疚,可还心心念念他的病人;然而又不能仅仅是看病,还要考量用药、治疗是不是在医保范围,稍有不慎,医保可是要扣一大笔钱的,一不小心就自己花钱给病人看病喽!

     我心酸:一大把年纪,还混得没尊严,没地位,连最起码的人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出急诊,先勘察好地形,看看哪个地方适合逃跑,比如隐蔽的走廊,可以跳下去又不会摔断腿的窗戸等等,勘探好后,对保洁大婶、护士妹妹千叮咛、万嘱咐:“这个窗子,得千万给我留着,别关哈!打不过,我跑还不行吗?”我的老同学、好朋友在遭遇医闹时说:“怎么也想不到我会遇到!”我回复:“大环境下,谁也不会是幸运儿!”

     我心酸:白了头的“超高龄一线”,还要频繁地值夜班、出急诊,保证不了休息,健康状态逐渐下滑,不少人在值班的时候都出现过心脏剧烈跳动、胸憋、出冷汗的症状,我一语道破:猝死的感觉!众人醒悟,频频点头。

     依依惜别之际,我们执手相互叮咛:“尽量不要熬夜啊,尽量生活规律啊,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啊!咱兄弟还是保命要紧啊!”多么的黑色幽默啊!上世纪八十年代,潘虹在电影《人到中年》里生动刻画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好医生形象,惹得小小年纪的我伤春悲秋了好一番,可是现在想起,那个身心俱疲的眼科医生陆文婷,她,有现在的医生们苦吗?!

     这些医生们,因为职责所在,才不得不硬撑下去,所以,才会涌现出那么多“最美医生”,可是,以牺牲个人幸福甚至生命为代价换取他人的健康,是我们这个社会应该提倡的品质吗?能不能不让中国的医生这么累;能不能不让他们承受不该他们承受的;能不能让他们不再担惊受怕地生活;只要正常的工作生活就好!

     梁漱溟的父亲曾问他:“这个世界会好吗?”如今的我也想追问:“医疗环境会有好的一天吗?”可是,似乎看不到光明,十几年来,仿佛只是变得更糟了。所以,我只能悲愤、无奈地质问:“拿什么拯救你啊,我亲爱的医生?!”

     PS:2016年第一个月末,我在寒冷的北方城市里苦涩地写完这篇文章,天气很冷,我们也很冷,身后有阳光照耀,用一丝微弱的温度抚触我的后背,想起同学的一段话:“让2016年希望的阳光打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那里还是如初的纯净,没有雾霾,充满着梦想前行……”

     呵呵,希望如此吧!

     (本文为“医学界”原创文章,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明出处。)

    

     想分享行医故事,诉说行医感悟?快投稿到yxjtougao@126.com吧~(小编微信号:13524393306)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