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名优秀外科医生,你必须"掌控脾气"
2016/7/10 医学界

    

     导读:控制情绪能力有多强,在外科的路上就能走多远。

     文:田栋梁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站在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的早产儿监护病房外往里看,宛如科幻片一样的场景令人震撼,排列整齐的暖箱内安静的躺着一个个小婴儿。这里有着全国最大的新生儿科,北京所有医院新生儿科床位加起来也没有这一家多。病房根据胎龄分为四个病区,仅早产儿就分了三个病区:早产、超早产和极早产。

    

     与其它儿童医院内人声鼎沸所不同的是,八一儿童医院的门诊病人数量和总是爆满的病房极不相称,他们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症新生儿患者,其中许多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脏外科主任周更须医生平均每天带领团队做两台手术,有着20多年外科工作经验的他近日接受了《医学界》的专访,对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心脏外科医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控制情绪能力有多强,在外科的路上就能走多远

     “知道你们来采访,我今天手术没有发脾气。”甫一见面,周更须主任就开起了玩笑,已经在手术台上站了20多年的他,早已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平时手术中,他也尽量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让大家能够配合的更愉快。

    

     周更须主任

     但在他工作的早期,却比较容易发脾气,发脾气往往是因为手术太难做了,遇到了难题。“一次、两次、三次不行,我就会失去控制。”周更须主任说,“小儿心脏外科,如果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们往往无法回头,意味着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周主任表示,有相当一批外科医生,在成长道路上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每当学会一个术式,每面临一个新困难,总是会有不是特别有把握的时候,在这样的阶段,更要控制情绪。

     每次发了脾气,周更须主任就自我反思一下,发现往往都是自己不对。他说:“手术台上发脾气这事,一是反映你信心不足,二是所有的外科手术,从最简单到最复杂,都是团队协作,团队的某个环节出了纰漏,这时最容易发脾气。我的体会是,外科医生管理情绪的重要性比其它职业更高,你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有多强,在外科道路上你就能走多远,现在手术中可能大家会感到气氛有些紧张,但我绝不发脾气了。”

     周更须主任举了个穿针的例子,“我们小时候要自己缝衣服,如果只给你一次机会,让你在三秒内穿好针,你基本上做不到,如果给你充足时间并且不限次数,准确度就会大大提升,我们外科就是要在这中间找平衡,我们需要快和准,也需要稳定的心态。”

    

     采访时周主任和他的团队刚完成了一台手术,下刀之处在两根血管夹缝中,如果伤了血管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切的不到位又达不到手术目的,所以周主任手术时特别希望能够有清晰的手术视野,但胸腔切开后血液是往外喷的,吸引器只能吸平流的血液。经过冷静分析后,周主任让灌注师把温度降一降,流量减一些,压力低一点,这样吸引器就管用了,周主任心平气和的顺利完成了手术。“如果在以前刚做这种手术时,可能就会发脾气了,但其实不是他们的问题,现在就学会了控制情绪,如果我不停发脾气,可能这孩子下不了手术台了。”

     从不拒收病人

     来到八一儿童医院心脏外科的患儿,好多都是在国内已经看了多家医院,是最难治而且风险最大的患儿,但周更须主任说:“我们从来不挑病人,风险大也收。”

     周更须主任指出,现行的医院管理和考核体系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外科既要考核占床率,又要考核周转率,还要考核并发症的发生率、死亡率,这样一来,那些重症的、并发症发生率高的、预后效果不好的孩子怎么办?

     即使是简单的先心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这些病基本不会死人,但很多孩子却同时合并的有肺炎、心衰等,其中不乏有治疗效果不好、迁延不愈的患儿,这样的患儿内科医生会说先去把心脏病治好了再回来治疗,而心脏外科说肺炎好了才能做手术,周更须主任的科室就收治了很多这样的患儿。

     尽管这样的患儿住院时间长,花费大,有了并发症家长还会不满,医院考核时也会不满,但周更须主任说:“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是外科医生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指征上这些孩子无疑应该做,难就难在掌握手术时机上,目前为止,简单先心病合并肺炎、心衰的,我们手术后并没有因此增加死亡率,和术前状况稳定的孩子并发症发生率基本一致,唯一的问题就是住院时间长,花费大,但这也在意料之中。”

     除了主动来到八一儿童医院的患者外,还有一些医院则主动去转运病人。周更须主任说:“有先心病的新生儿出生后,医院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能不能诊断,另一个问题是诊断后能不能治疗?像完全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主动脉离断这些疾病都需要在新生儿期进行手术,医院如果不能治疗,转运就是一个大问题。”

     八一儿童医院封志纯院长曾在国内率先成功开创了危重儿转运网络,后来扩展到了新生儿心脏外科。周更须主任也说:“将来应该在国内建立起新生儿心脏外科的转运系统,叫主动型转运,即对A医院能诊断却不能治疗的患儿,B医院主动派人去接。”

     主动型转运为心脏外科带来的改变很大,也改变了许多婴儿的命运。医院开展的最近的一次跨省长途新生儿ECMO(体外膜肺)转运,是从山东临沂转运一个出生后仅17天的新生儿,并成功救治。

     怎样成为好的心外科医生

     做了20多年的心脏外科医生,周更须主任总结了一个好的心外科医生必经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如何做,主要是训练外科手术技巧,过了技巧这一关,下一步就是如何做对,现在老百姓关心的都是外科技巧,但对我们来说,技巧已经不是问题,关键要把事情最对,心脏外科是团队工作,团队中最短的那块就是你团队的最高水平。然后是围手术期的管理,心脏外科手术大多是体外循环手术,对孩子影响非常大,绝不是手到病就除了,手术做的好,做的对,还要有合理的围手术期管理让孩子从手术的打击中恢复过来。最后还要长期随访,一次心脏手术,要对他终身负责,这比搞对象还麻烦,所以心脏外科绝不仅是手术,还要患者在围手术期恢复的快,恢复的好,远期生活质量有保障。

     周更须主任认为,外科医生手上功夫是基本功,到了一定程度后,更多的是看判断能力和决断能力。“外科工作的常规,要求术前诊断要清楚,解决手术指征的问题,然后是选择手术时机,但前期准备再充分,手术台上也难免会遇到遭遇战,这时作为团队的核心,就要敢于判断,勇于决断,如果断错了,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了。”

     所以周主任平时就有意培养手下医生的判断力和决断力,他说:“敢不敢判断其实就是是否愿意承担责任,手术台上,我问这根血管能不能断?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这时我就要问了,为什么能或不能?在我们先心病外科,这种判断挺不容易的。”

     作为最具有挑战性的一门学科,周更须主任说:“医生水平高低不仅反映在判断能力上,把手术做对,还表现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上。现在我们只要做对了,基本不会出问题,但距总是做对,还有些距离,我们也好,其它心脏中心也好,大家都需要长期探索努力。”

     (本文为医学界微信号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并标清作者和来源。)

    

     投稿或爆料,请发邮件至yxjtougao@126.com投稿类型:行医感悟,医院管理,海外医疗,医学科普等。

     过往的君子给我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