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科医生”在成都建临床基地了,看看长啥样?
2017/2/27 医学界

     “本院医生愿意把家人推荐来我们这儿,是一种信任。他们知道,在全科,患者能得到规范化、整体化的治疗和管理。”

     作者 | 燕小六

     来源 |"医学界"微信号

     11时36分,李健医学博士医疗组的早查房进入尾声。

     据悉,这天经他查房的16名患者中,有3人是同院医生的家属。其中一人是医院心脏外科某“大牛”的母亲,另一人是同科某医生的父亲。

     这些人身上有很多症状、问题。去过不少医院、科室。结果是,血压控制好了,血糖和心脏又出了毛病。

     “本院医生愿意把家人推荐来我们这儿,是一种信任。他们知道,在全科,患者能得到规范化、整体化的治疗和管理。”身为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中心主任的李健教授,如是说。

    

    图注:李健查房中。

     全科看病要从头问到脚

     2011年10月1日,李健教授作为中国外国专家管理局引进的国内首位全科(临床)专家,回国工作。

     那时,全科医师在中国尚是“新鲜事”。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中心筹建从他一个医生开始。先开门诊,后建病房。

     李健教授坦言,中心建立之初,遭遇过一些不理解。“最大的阻力,是担心我们和专科抢病人。后来,他们明白了,专科是纵向、深度思维,全科是横向、广度思维。彼此是互补而非竞争关系。”

     以正在住院的一名心悸患者为例。TA曾到心内科等就诊,医生安排一系列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等,就是找不到病根。心内科医师只能说:“心脏没毛病。”

     但患者的心悸真实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

     “到了全科,我们从头问到脚,从远问到近,从饮食、起居,到父母、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经过一系列排查,我们发现其有多年抽烟史、轻度颈动脉斑块、甲状腺肿大、胃底息肉、轻度抑郁、中度焦虑。再追问最近一年的变化,发现半年前停经,有潮热、心烦等。我们就怀疑,是不是更年期综合征?马上安排激素检查。”李健教授略一停顿说,“要是在专科,这牵涉到四五个科室。但在全科,我们对普通医学各科领域,甚至对中医相关知识,都有涉及,最终找到患者不舒服的根源。”

    

     图注:针对每个病人,李健都要从头查到脚。

     患者主要来自专科推荐

     李健认为,全科医生有三项基本任务,即基本医疗保健、首诊服务和普通医疗服务。在诊疗中,需要给患者建立详细的病史档案,完善相关检查,管理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医患间不再是一锤子买卖。TA下次来就诊,都能把全套档案调出来,诊疗因此具备连续性。”

     当病情超出了全科的诊疗能力或病情需要专科协助诊治时,全科会请专科会诊,或推荐病人到相应专科。专科医生接到这样的病人,很开心:资料完善、问题突出,能真正显示其专家功能和专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专科医师很满意这种合作方式。如此,双向转诊的流程也逐渐打通。

     5年后的今天,四川省人民医院全科医学中心已经发展到53张病床的规模,排队等住院的情况时有发生。每个医生半天门诊量在40人左右。

     “目前患者来源主要有三。”李健教授介绍,第一,也是最大的群体,即本院各专科推荐。第二,是首次到院,说不清自己到底有哪些问题的患者,分诊台会请他们挂全科。第三,有些人是看到媒体报道,觉得这是一个全新的科室,或许能解决其多年悬而未决的疾病。

     全科医师不该由专科医师“启蒙”

     回国时,李健教授有几个规划:第一,把多年来在国外所看到、学到的全科知识,带回国、本土化;第二,在中国建立全科临床教学基地。“没有这些临床实体,医师无法学习和精进看病技能,学科不会得到认可,全科医学发展就是空中楼阁。”

     如今,他的初步理念实现了。“5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临床教学基地,是全国范围内招收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最多的国家级基地之一。”他不仅带教全科规培医生,也对外招收“学徒”。来自全国各地的全科医生以各种方式来省人民医院,进修和见习。仅李健教授直接一对一教的“弟子”,就有百余名。

     但李健教授认为,目前的培养方法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

     第一,师资严重不足。目前,中国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框架与发达国家相似:采用5+3的学制,即5年的医学院+3年的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与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发达国家是由“成熟的”全科医师,培养“未来的”全科医师。中国更多情况下是由专科医生来指导、培养。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新晋的全科医师依然在用专科思维诊治病人。

     “最直接的表现是,很多人写诊断,就写一个。我要教会他们,必须把患者可能存在的所有问题,都列出来。如果目前证据不能诊断特定疾病,那就用症状或体征诊断。”李健教授说,每一次有新学员来报到,纠正思维模式是当务之急。

    

     图注:每一次查房,李健都会发现更多问题。

     他补充道,这并非说全科医师不该到专科深造,而是何时去。“至少在形成全科横向思维模式前,应避免接受专科的纵向诱导。”

     第二,学员基础有待提升。在欧美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占医生总数的50%左右。而中国现有全科医生的数量,只占医生总量的6%。很多还是村医或其他科室医生转岗而来。真正经过全科规范化培训的全科医生非常少。能胜任的人不足,学科发展举步维艰。

     “评价一名全科医生是否优秀,有6项基本原则:整体医学、整合医学、连续性医疗、防治一体、以病人为中心和规范化行医。这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李健教授说。

     三甲医院开全科,很有必要

     “综合性三甲医院开设全科,很有必要,能真正推动分级诊疗。”李健教授强调。

     首先,最重要的意义在于综合性三甲医院具有教学功能。全科医学内含颇多学问,涉及多维度研究。在美国,所有大型综合性医院都设有全科,且是临床最大的一个科室。由此,会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完成教学、研究等任务,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全科医师。

     其次,这契合东方文化推崇专家的心态。在病人心目中,三甲医院的医生才是专家。这是目前难以逆转的中国特色。以中国台湾为例,在建立全科医学之初,中国台湾是将之放在社区,结果没有病人。于是,改放到台大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大型综合性医院内。人们在大型医院体验过全科,尝到甜头后,慢慢内化了先全科、再专科的就诊模式。这个学科逐渐发展起来,社区全科也壮大了。

     再次,形成真正有效的分级诊疗。“中国目前的分级诊疗,要求患者先去县区一级的医院,还是由专科医师接诊,即从下一级医院专科向上一级医院专科转诊。并没有体现发达国家分级医疗的精髓——从全科到专科,以人为中心,连续性、全方位管理的就诊模式。要改变这一问题,唯一办法就是全面实施国务院提出的全科医生制度。”李健教授解释。

     至于有人说,综合性医院开设全科,难免跟基层医疗中心形成竞争,虹吸患者。李健教授认为,最有效的应对武器是经济杠杆。“现在多点执业放开了。医生如果能在社区找到更多病人,获得更高的收入,一定就会有动力。如此,会有更多医生愿意到社区,并带动患者下沉。”

     全科不能“走专了”

     三甲医院开设全科前,要做一些准备。首当其冲的是让医院领导层认识到全科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这绝对是有价值的。从我们的实际情况和病床周转来看,全科医学科的运营非常理想。”李健教授补充说,目前该科病人的回头率很高,患者就医体验非常好。

     同时,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丧失独立的综合性科室这一特征。李健教授以老年医学科为例。在发达国家,老年医学科是全科医学的一个分支,是一个综合性科室。但在中国,老年医学科走的还是专科化道路,细分出老年心血管、老年消化、老年呼吸、老年内分泌等。“学科带头人要警醒。”

     2016年年中,李健教授拿到了自己的中国“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是成都地区首个通过“外籍人才停居留绿色通道”获得永久居留证的外籍人才。“在国内,薪酬虽然低一些,但我在干一番事业。”他笑着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