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以岭院士《气络论》:“东风西渐”下的重大创新
2018/3/21 医学界

    

     泉城三月,乍暖还寒。乘中医药发展的东风,“第14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于今日拉开帷幕。

     3月17日,在第14届国际络病学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以岭教授,以《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为题,介绍了络病理论最新研究成果——“气络学”,及在该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成果。

    

     吴以岭院士在大会高峰论坛上作学术报告

     一、揭秘“气络学”的真相

     与现代医学高度相关的理论精髓

     气络学说是我国中医药界的重大学术创新,能有效指导神经、内分泌、免疫类疾病如运动神经元疾病、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现代重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中医临床实践意义。

     根据“气络学”理论,气络病变涉及人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各方面,贯穿于人类生命的全过程。气络与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网络)具有高度相关性。如果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发生病变,可引发多种疾病。

     按照《气络论》理论,2型糖尿病的病因是脾的气化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传输与利用的紊乱及不平衡状态;恶性肿瘤的病因是脏腑络气虚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癌毒乘虚内生,形成症积,成为恶性肿瘤。此外,气络病变还能引发运动神经元疾病、代谢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气络学说的核心理论“承制调平”,是中医学基于气-阴阳-五行学说对生命运动自稳平衡机制、病理损伤状态下的代偿性调节与疾病治疗及其治疗效应的高度概括,体现了蕴含着中国整体系统哲学思维特色的中医生命观、疾病观、治疗观及效应目标,揭示了人体作为复杂巨系统,在生理、病理、治疗、转归不同阶段的内在规律。

    

     《气络论》指出,气络是人体内运行经气的网络,发挥着信息传导、自稳调控、防御卫护等作用,气络畅通有利于人体各系统正常发挥机能,使人体保持在健康状态,而且自愈能力正常良好,这就是“承”。

     如果长期受异常环境、心理应激、起居失常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气络不通,人体内环境失衡,就会引发种种重大疾病,只有以疏通气络为治疗原则的“调”,才能祛除病理损伤,恢复机体抗病修复能力,重建人体自稳平衡健康态,最终实现“平”。

     二、用“临床实践”做试金石

     用完整的理论助力研发与应用

     “21世纪,生命科学研究正在从还原论向整体论回归,中医药重新受到重视。”吴以岭教授表示,正如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的:“中医的现代化可能要引起医学的革命,而医学的革命可能要引起整个科学的革命”,而当下正是“东风西渐”日益成为主流。这是因为现代科技发展为中医学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条件。

     吴以岭院士介绍,“络病”概念已有3000余年历史,首见于《黄帝内经》,再由今人继承并创新形成“络病证治”体系,系统地提出了络病证候特征、基本病机、辨证方法、证候类型、治疗原则及药物分类,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气络和脉络两大分支学科研究方向。

     络病学包括两个分支,脉络学和气络学,脉络学说提出“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而气络学说则重点研究神经、内分泌、免疫三大系统疾病的防治。尤其在气络学说的指导下,研制出了津力达颗粒、养正消积胶囊、夏荔芪胶囊等一系列代表性方药。

     比如治疗2型糖尿病的津力达颗粒,以健脾运津为主要治则,配合益脾气、养脾阴、清脾热、化脾湿、温脾阳、活血、行气等药物,具有保护胰岛β细胞、改善胰岛微循环,抗氧化应激、稳定血糖调节激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同时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可用于初发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被《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国际中医药糖尿病诊疗指南》、《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防治一线中成药。

    

     治疗肿瘤的养正消积胶囊,将健脾补肾、散结通络、解毒抗癌三类药物有机结合,具有抗肿瘤、增效减毒、调节免疫作用,英国卡迪夫大学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研究证实其能有效的黏附、迁移,研究结果在欧洲肿瘤年会上发布,研究论文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上。

     治疗流行性感冒的连花清瘟胶囊,既有较好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又有抗菌、退热、镇痛、抗炎、止咳、化痰和调节免疫功能,先后十五次被国家卫计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甲型流感、乙型流感、人禽流感等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

     推动中医学发展,走向世界

     “回顾2000多年中医药发展史,我们看到实际上是中医学术理论创新,才能推动中药的不断发展。现在学术理论创新不足,是引导和制约中医发展的瓶颈。”吴以岭院士如是指出,正是得益于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各地专家的文献整理和临床研究工作,20年来至今不断完善发展理论体系,才有现今一系列成果的问世。

     吴以岭院士特别强调,脉络学说的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是973整个团队努力的成果。973项目团队系统地整理了中医血脉理论,从而系统地构建了脉络学说,首次形成了指导学说理念的系统理论,包括了脑血管病(中风)、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心肌梗死(真心痛)、心律失常(心悸)、心衰(心积)、周围血管闭塞症(脱疽)等。

     指导临床的理论没有国界。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不仅在国内有络病研究与创新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而且在加拿大、欧洲也相继建立了络病研究学会,在创新的基础理论研究指导下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

     吴以岭院士最后指出,“络病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产,我们应该按照总书记对中医药的指示,把它传承好、发展好、应用好,不仅造福国内人,同时也力争走出国门,造福全人类。”这也应是全人类共同的心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