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偏方这么毒?“医生”竟把自己毒死了......
2019/8/23 21:00:00 医学界

    

     中药材滥用事关公众生命健康,都来看看。

     一勺药粉,“医生”中毒死亡

     广东省一村民去村里的诊所看病,喝下“无证医生”开的偏方“黑老虎”药粉后头晕眼花、四肢无力,随后找开药的“医生”理论。“医生”为证清白,当场吃下一勺药粉,竟不治身亡。

     据悉,诊所开业不到一年,且村民都知道该“医生”属无证经营。目前已被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封。

     经相关部门调查,“黑老虎”粉末的有毒成分主要是因为含有中药“钩吻”。

     钩吻是什么?可以口服治疗腰痛吗?

     上述报道中常年腰痛的肖阿姨和死者邹某都是口服含钩吻的药粉而中毒。那么,钩吻是什么药?用于治疗腰痛又有何依据?

     钩吻是马钱科胡蔓属植物胡蔓藤的全草,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中国钩吻,又名野葛、胡蔓草、断肠草(没错,就是那个治好杨过情花毒的草)、大炮叶、黄花枯蔓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福建、江西及浙江等地;二是北美钩吻,产于美洲(下文主要讲中国钩吻)。

    

    草药钩吻

     受到古方和民间常用钩吻全草治疗身体疼痛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钩吻在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镇痛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目前部分机制尚未明确且无大型临床研究数据作为支持。

     《中国药典(2015版)》也表明,中药钩吻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常用于祛风、消肿拔毒、杀虫止痒,但因其毒性大,一直以外用为主

     所以,即使中药钩吻有一定镇痛效果,目前仅广泛用于外敷,禁止内服!

     中药钩吻的毒性到底有多大?

     事实上,钩吻是世界著名的毒药,古今文献有关钩吻均记载“有大毒”。陶弘景注释“入口则钩入喉吻,或言作挽字,牵挽入肠而绝之”。《本草纲目》记载: “一叶入口,百窍溃血,人无复生也”。

     研究发现,钩吻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为钩吻碱——一种从钩吻植物中分离出来的吲哚型生物碱,且分离出17种单体,有钩吻素子、钩吻素甲、N一甲基钩吻甲、 钩吻素寅、钩吻素卯、钩吻素辰、钩吻素丙、钩吻素丁、钩吻素已等,其中以钩吻素子含量最高。

     ■钩吻碱最小致死剂量仅为0.15g

     有报道称钩吻根3g左右或嫩芽7个或流浸膏3.5ml或钩吻碱0.15~0.3g即可致死。另外有研究认为,钩吻素已被认为是国内已发现生物碱中毒性最强。在动物实验中,钩吻素已的最小致死剂量为0.1~0.3mg/kg。

     ■潜伏期短,中毒后可立即出现症状

     钩吻中毒潜伏期短,中毒后可立即出现症状,一般在0.5-2h内发病。只有个别报道中毒后4天才出现中毒症状。上述报道的肖阿姨和死者邹某就在服药后半小时左右出现中毒症状。

     ■神经毒性强,中毒后容易呼吸衰竭

     钩吻碱的毒性与烟碱、毒蕈碱相似,为极强烈的神经毒,对中枢的作用更为强烈,主要抑制延髓呼吸中枢,并抑制脑和脊髓的运动中枢,使呼吸肌麻痹,出现呼吸衰竭。还可作用于迷走神经,直接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和心率的改变。

     钩吻中毒后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系统:

    

     ■钩吻外用就绝对安全么?

     钩吻一般中毒途径多为经口服中毒,但临床上也有经皮肤中毒的案例报道:某患者患有红皮病,全身皮肤红肿,呈鱼鳞状剥脱,极易损伤,久治不愈而听信江湖医生之言,用大量钩吻水煎液洗浴,浴后约30min突然发病,出现昏迷、抽搐等症状。

     所以临床不主张自行外用钩吻,患者应前往正规医院遵循医嘱治疗。

     钩吻中毒后怎么处理?

     钩吻一般表现为急性中毒,且目前尚无明确的特效解毒剂,所以出现中毒现象后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具体措施如下:

     1、清除毒物,促进毒物排出:常规给予催吐、洗胃、导泻、输液、利尿等,病情危重者先进行气管插管再洗胃。

     中毒后抢救洗胃为常规做法,但在一则抢救8例钩吻群体中毒的报道中称:

    

     2、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肌麻痹者,可用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1mg加10%葡萄糖 500ml静脉点滴,出现毒蕈碱样症状,可用阿托品、水合氯醛、阿米妥钠或安定解痉、镇静等对症处理。若呼吸困难明显或呼吸停止,若呼吸困难明显或呼吸停止,立即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加强呼吸管理,协助病人渡过呼吸肌麻痹期。

     3、呼吸兴奋剂纳络酮的应用:有效拮抗脑啡肽,迅速解除呼吸抑制及昏迷状态,可缩短昏迷时间,降低死亡率。

     4、血液净化治疗:有报道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钩吻中毒患者均有效 。

     5、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防治并发症:如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呼衰、心衰、脑水肿等,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其他对症处理。

     一般来说,钩吻有大毒为临床医生所熟知,且多为外用,但钩吻中毒还是屡次出现,究其缘由一是大家容易将钩吻和其他草药(比如:金银花等)混淆,导致误食中毒;二是一些江湖骗子或无证“医生”喜欢乱开偏方和神药,患者盲从导致中毒事件。新闻中的邹某万万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非法行医的最大受害者。

     所以,不要盲目“求医”,也不要自行“寻药”,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参考文献:

     [1] 迟德彪,杨鸿轩,郑有顺.钩吻研究进展【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1,17(2):48-49.

     [2] 任引津,张寿林,倪为民,等,主编.实用急性中毒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48-849.

     [3]高英立,陆健敏.钩吻镇痛作用的研究.海军医专学报,6994;

     [4]徐克意.钩吻总碱的抗炎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6996;

     [5]林宝珍.5例钩吻中毒诊治体会[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1):98.

     [6]韦爱昌,黄旭美,张宗和.救治钩吻中毒56例临床报告【J].中国农村医学,1996,24(10):52.

     本文首发:医学界

     本文作者:袁飘香

     责任编辑:李兴鹏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