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临终回忆录为遗体美容 ,“90后”青年做“生命会馆”
2020/12/7 20:22:23 医学界

    

     潘柏铨相信,随着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化,这些事会越做越好。

     开展临终关怀、拍“生命回忆录”、做遗体美容、远程代祭扫……在江苏无锡,“90”后台湾青年潘柏铨以“生命会馆”提供定制化殡葬服务。

    

    “生命会馆”内景。潘柏铨供图 日前,中新网记者走进这家位于无锡主城区的“生命会馆”。这里的面积有2000平方米,环境清新淡雅,陈设很像一间茶社,轻柔的音乐声让人静心宁神。走进大厅,两侧是悼念室,供家属们瞻仰逝者遗容。

    

    “生命会馆”内景。潘柏铨供图 和普通殡仪馆的悼念大厅不同,这里的悼念室中央,摆放着故人生前最喜欢的鲜花品种,环境是根据逝者生前职业、喜好和家属意愿进行布置。走访中记者看到,有的悼念室充满了逝者生前最喜欢的粉红色元素,有的悼念室背景是逝者生前拍摄的安徽黄山风景照,有的悼念室四周围绕着逝者亲笔油画。家属追悼时,会播放提前录制好的“生命回忆录”。 会馆中有一间沐浴更衣室。在舒缓音乐声中,两位工作人员会用布覆盖逝者身体,然后相互协助,为其沐浴更衣,并轻柔讲解操作步骤。家属可全程观看。

    

    “生命会馆”内景。潘柏铨供图 有的人生前性格开朗,去世前就规划好了“身后事”:举办户外追思会,要有他最爱的音乐和美酒,同时不希望追悼的来宾哭哭啼啼。于是,“生命会馆”在户外场地安排了小提琴和爵士乐演奏,每位来宾端举酒杯,追思逝者。 “这些都是为了送故人最后一程,让他们‘走’得更有尊严。”潘柏铨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说。 潘柏铨是个“90后”。对他来说,从事殡葬行业转型很大。 过去,他的家族在台湾从事艺术品行业。当时,还在大学读土木工程专业的潘柏铨,跟着家人来到大陆接触艺术品市场,对大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了初步印象和了解。

    

    “生命会馆”内景。潘柏铨供图 2013年,潘柏铨家族中有人过世。在操办后事的过程中,他的家人发现,殡葬行业存在不少痛点,殡葬服务有很大改善空间,于是,他们家族开始在台湾试水做殡葬服务,开设“生命会馆”。 毕业后,一次偶然和无锡市殡葬行业协会工作人员的沟通,改变了潘柏铨的工作轨迹。“当时,无锡市殡葬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到台湾考察,我和他们结识,聊了很多专业内容。听完他们的讲述,就想过去看看。” 谁知这一看,潘柏铨和家人就决心来无锡发展。“我感觉江苏和台湾人文相近,文化相通。这里移风易俗做得比较好,民众观念也很开明。我们在台湾做的事,大家很容易就能接受。”潘柏铨说。 2016年,“生命会馆”在无锡落地。“这几年来,通过口口相传,主动找上门的人越来越多。”潘柏铨介绍,从刚开始每年只有几位家属,到现在每年有两三百位家属,委托他们做殡葬服务。 不局限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出身,潘柏铨为提升自己,他考入了位于北京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医疗经济方面的博士学位,以便从大陆家庭结构、老龄化浪潮、社会结构等更深层次的角度理解他正在从事的职业。 为克服刚从业时的心理障碍,他还在无锡的殡仪馆连续“蹲守”,一方面观察行业流程,另一方面练习胆量,攻克自己的“心理关”。 “不吹拉弹唱造成扰民,不扬洒纸钱污染环境,现代殡葬讲求绿色环保、保护生态、减少占地,这是大陆殡葬行业发展的趋势,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潘柏铨告诉记者。 近些年,大陆一些陵园推出了将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等生态葬、节地葬方式。在他看来,大陆现代殡葬业还会出现新的动向。“比如说,遗体告别式和追思会两者分开,不匆匆忙忙地告别,让亲属有足够的时间诉说对逝者的思念。”

     加入大陆殡葬行业的有关协会机构、与大陆同行定期交流、不断改善殡葬服务、培养现代殡葬服务人才……潘柏铨的事越做越多。他也相信,随着人们的观念越来越开化,这些事会越做越好。

     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朱晓颖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

     往期精彩回顾

     中国“冷冻人”复活倒计时50年?起底国内首家人体冷冻中心

     夫妻俩都是医学教授,逝后皆做无语良师

     280万库容志愿者,“临捐反悔”是中华骨髓库之痛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