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1省心血管高危因素排名出炉,影响最大的竟然是……
2020/12/24 21:09:23 医学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东北、华北地区的人注意了!

     近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李静教授和李希教授课题组牵头,包含全国31个省98万人的大型调查研究发表在了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

    图1:研究原图 研究指出,我国10.3%居民为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且在中国大陆7个地区中,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数较多,而华南地区高风险人数相对较少。 不同地区患病率相差这么大究竟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98.3万人、31个省,这个大型研究说了啥?这项研究根据我国以患者为中心的百万人心脏事件评估项目(PEACE MPP)的数据,比较了中国不同地区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描述了各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全国的地理分布。研究数据包含了2015年9月1日到2019年11月30日,在中国31个省、252个取样地点(覆盖中国大陆55%地级市)采集的数据。 数据显示,在被纳入研究的98.3万人中,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55.9岁、女性占60.1%,其中有59.6万人生活在农村地区、17.3万人家庭年收入≥5万、22.4万人受过高中以上教育,96.4万人有社会医疗保险。数据同时指出,纳入研究的农村地区参与者的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城市参与者,且水果和豆类摄入量也均低于城市居民。 说完了基础情况,一起来看看结果。 01总风险率10.3%,但地域差异明显!

     结果显示,在所有参与者中,有16.6%(95%CI 16.6%-16.7%)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较高,在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处理后,所有参与者心血管疾病高危率为10.3%(95%CI 10.2%-10.3%),各地区的心血管疾病高危率在3.1%-24.9%之间。 按地区进行划分后结果显示,中国东北地区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标准化率最高,达12.6%(95%CI 12.4%-12.8%),紧随其后的是华北地区为11.4%(95%CI 11.3%-11.6%)。相比之下,华南地区的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标准化率最低,仅为8.0%(95%CI 7.8%-8.2%)。 分不清哪里是东北、哪里是华北及华南的看这里。

     026大危险因素,地域差距非常大! 在评估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方面,研究对12种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血压偏高(≥140/90 mmHg)、总胆固醇偏高(≥5.0 mmol/L)、血糖偏高(≥7.0 mmol/L),超重或肥胖(BMI ≥25 kg/m2),以及吸烟、饮酒、不健康膳食(水果、蔬菜、全谷物或豆类摄入过少,红肉摄入过多)、缺乏体育锻炼等进行了分析。 同时研究挑出了6大地理分布较复杂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详细对比,先来看看对心血管疾病风险影响最大的肥胖吧。

     从图中可以看到,肥胖作为影响心血管疾病风险占比最高的危险因素,对华北地区如北京、天津等地区的影响最大;对华南地区如广东、湖南等地的影响较小。 这并不是瞎说的,早在2018年,《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检测数据报告》就显示,北京人肥胖率达25%,排在全国第一(也就是“全国最胖”)。 除了北京,其他被点名的地区也要注意啦,为了你的心血管健康赶紧把减肥安排上。 接着来看血压,血压值偏高可以解释13.6%心血管疾病风险增高。

     从图中依旧可以看到,华北地区再次躺枪成为受较高血压值影响最大的地区,华南地区依旧表现优秀,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受血压值影响的比率最小。

    

     再来看看饮食的影响,主食和副食摄入量的问题总体可以解释18.3%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甚至超过了排名第一的肥胖。但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区虽然是心血管疾病风险最低的地区,但受到主食因子影响的风险值最高,即全谷物及豆类摄入量不足。 而东北地区受到副食的影响最大,包括水果蔬菜摄入量不足及红肉摄入量过多。屏幕前的你赶紧回想一下,你是不是那个中枪的“食肉动物”~ 不难看出,饮食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举足轻重,想要保护心血管,就从均衡饮食开始吧。 当然,不只是饮食,在抽烟与喝酒方面研究也进行了分析。以“江浙沪”为代表的的华东地区受到吸烟、饮酒的影响最大,“不负众望”拿下第一;而东北地区受到的影响最小,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了。

     最后来说说代谢与运动对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到,代谢异常与体力活动不足可以解释7.4%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对华南地区的影响最大、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最小。 总体而言,在高危地区中,华北地区主要受肥胖和高血压的影响,而东北地区的副食品因素影响最大。相比之下,华南地区作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比例最低的地区,不健康主食(全谷物和豆类摄入不足)、代谢(血脂和血糖)异常,和体力活动不足的比例却居全国最高水平。 所以,这3个地区的人怎样才能保持心血管健康呢?小编总结了3句话,记住:

     东北地区:多吃水果少吃肉,控制血压别大意;华北地区:赶紧减肥控血压,健康才能到你家;华南地区:少吃主食多运动,血脂血糖要双降。

     说完了各地的危险因素排名,该来说说研究意义与局限性了。 因地制宜!心血管疾病风险干预有讲究!

     首先,研究者指出,虽然2019年发表的一项针对195个国家的研究表明,中国因饮食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最高。但经过这项研究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也是因地区而异的。例如,东北地区的副食影响最大,但主食影响最低。 研究者同时指出,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对中国心血管疾病控制具有重大意义,与美国观察到的卒中带(即在美国东南部地区通常卒中和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一致。 此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地区分布差异表明,有效的干预措施需要与有针对性、多方面的方法相配合。总体而言,缩小中国各地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差距将是未来医疗改革的关键。 但同时,研究者也指出了这项研究的3个局限性。

     第一,如钠摄入量等部分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因在筛选过程中缺乏可靠测量方式而缺失。但研究者表示,因为使用了如血压等更直接的危险因素,这一局限性对研究结果几乎没有影响。

     第二,研究没有建立在随机抽样设计的基础上,这就局限了对全国或地区进行流行率的估计。然而,研究者还是表示,因为研究的大部分分析都集中在多样性,而不是平均值上,因此对结果的影响也较小。 第三,与其他大规模研究一样,这项研究的部分危险因素数据,包括体育活动、饮食、吸烟和饮酒,都是通过自我报告收集的,这些因素可能受到回忆偏差和社会期望的影响。

     总之,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心血管病的人群风险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导致各地人群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并不相同。

     因此,如果想要降低疾病风险和疾病负担,需要制定因地制宜、兼顾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针对性干预策略。

     资料来源:1. Xi Li, Chaoqun Wu, Jiapeng Lu, et 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China: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20, 5: e672-681.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作者:辣酱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

     往期精彩回顾

     每天12分钟就能改善心血管!赶紧“动”起来!

     吃素、吃肉,哪个对心血管更好?这群专家吵起来了……

     晚上吃降压药,可降低52%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