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打造儿童友好型医院的实践和思考
2021/7/10 20:43:04 医学界

    

     把“慈爱”写进院训

     撰文 | 凌骏

     “人文医院、精品医院、智慧医院。”2012年,于广军刚接任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时,提出了这三个医院发展愿景。

     彼时恰逢泸定新院区的地基刚打好,大格局基本确定,小布局却仍待规划,于广军在心里思考,如何建设一所有特色的现代化儿童医院,在保障基础医疗服务的情况下,让它不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医疗机构,而更像是一所儿童乐园。

     将近10年后,于广军的这套理念与发展的大趋势不谋而合。2021年初,国家卫健委受国家发改委委托制定《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指引(卫生健康领域)》,提出要做好友好型儿童医院的建设。

     “友好型儿童医院,就是充分结合了‘人文’‘精品’‘智慧’的概念。”于广军对“医学界”表示,“在制度、服务、空间上满足儿童特殊功能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充分适应儿童医疗事业的发展。”

     一所现代化的“儿童乐园”

     走进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新院区,这里窗明几净,空间开阔,座椅是软包的,桌角是弧形的,一楼大厅的挑高令人印象深刻,电视上播放着卡通科普节目,墙面上各式各样的卡通图案也十分俏皮。

    

     图1:安慰患儿

     于广军坚信空间装饰所营造出的温馨舒适感,能够拉近医院与患儿之间的距离。而这套理念,得益于他曾出国访学的经历。

     “2011年我去哈佛做过访问学者,当时参观了波士顿儿童医院,感觉非常震惊。这家医院太漂亮了,墙上都是卡通动漫,不像一家医院,更像一个乐园。”于广军说,“儿童和成人的需求不同,所以在开办泸定路院区时,我想要建一所不一样的医院,给孩子们打造一个友好、安全的环境。”

     在新院区的设计布局上,于广军将医院门诊设置成了不同的主题,二楼是“森林”,三楼是“动物园”,并用动物特有的脚印图案引导患儿抵达不同楼层,病区的标示同样以卡通形象进行装饰。考虑到儿童的特殊视角,院方还采用了“一米世界”的理念,将各类卡通视觉标示保持在距离地面90~150厘米高度, 便于儿童观察识别导视信息。

     医院在门诊大厅、院内庭院还都设计了儿童欢乐角,配以儿童类的游戏设施,而对长期住院的患儿,还配备了专门的儿童活动室,有迪士尼小屋、海洋公园主题小屋、张杰音乐教室。

    

     图2:“儿童欢乐角”

     于广军认为,儿童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要比成人来得更为强烈,在患病或发生一些意外伤害时,如何在第一时间给予孩子们安全感,这是友好型儿童医院首先需要考虑的。除了硬件上的装饰,这样的“友好”更是需要深入到院内全流程服务的细节之中。

     “很多孩子一见到穿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就哭了起来,所以我们从护士开始,将服装统一改成了小碎花服,给予孩子更多的亲近感。”

    

     图3:穿碎花服的护士在逗患儿开心

     此外,还有很多细节亦体现出医院人性化的理念:所有的桌椅均有圆形弧度,门诊室门锁均无锁舌等,在装饰材料和家具材质的选择上,以绿色、环保、无伤害为首选……就连人工智能转运机器人,医院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接受度,为其设计了特殊的造型。“我们给它起名叫童童,它一路走一路唱着儿歌到我们的病房,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把“慈爱”写进院训

     “厚德、慈爱、敬业、创新是我们的院训,厚德、敬业、创新很多医院都有,但是只有儿童医院才会将慈爱写进宗旨。”于广军说,“这就是我们的的理念,无时无刻都贯穿在医院的发展建设之中。”

     上海市儿童医院的前身是“上海难民儿童医院”,1937年,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络绎不绝的难童被送到这里。

     创始人富文寿和苏祖斐大概没有意识到,他们创建的是中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更不会想到,8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为了上海乃至全国最好的儿童医院之一。

     “儿童医院在成立之初就携带着慈善的基因,免费收治贫病难童,帮助患病儿童及家长,这是医院的文化传统。”于广军始终没有忘记医院成立的初心。

     近5年来,为使患儿接受更好治疗,医院不断通过实地了解,收集患儿及家长的就医需求,建立或共建基金会,帮助患儿及时得到治疗。目前医院已累计自建或与基金会共建50个慈善资助项目,近5年,医院为使贫病患儿接受更好治疗,共筹得使用善款近6000万元,帮助近3000名患儿完成医疗救治,同时这个数字还在逐年提高。

     同时,秉承着“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的服务宗旨,医院社工部通过链接社会资源,发挥医务社工专业能力和志愿者的协助作用,以患儿“生理、心理、社会”需求为核心的“四叶草”服务模式,让患病儿童与同龄患儿一样,享有接受学校教育和娱乐放松的机会,希望能让患儿康复后也能快速的融入到同龄群体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015年,上海儿童医院与附近的中学合作,建立“彩虹湾病房学校”, 根据患儿实际学业服务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学习课程,包括“中文阅读”、“思维训练”、“英文阅读”和“科艺DIY”四门课程。

    

     图4:上海儿童医院彩虹湾病房学校

     而在院外儿童健康管理方面,近些年来,上海市儿童医院重点在健康科普方面下足了功夫。

     2018年,医院曾发起了一项1-3岁育儿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41.3%的“新晋”家长感到“灰心丧气”;65.7%感到紧张焦虑;49.2%表示无法协调好工作和照顾孩子的时间。

     为此,上海市儿童医院与其他机构合作,联合打造了“妈咪宝贝帮”健康支持服务项目。在家庭、医院、社会等方面给予家长全方位支持,率先探索妇儿类大健康综合教育的新模式。从备孕、孕中、0-12月、1-3岁、3-6岁多阶段,为家长和儿童提供身心健康支持,目前已经服务千余户家庭。

     “还有我们的‘儿童医生说’和刚刚出版的《0~6岁小儿养育手册》,在家长中都备受好评。”于广军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行,我们一直在重点打造特色化的健康科普体系,希望能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断突破创新,更贴近儿童与家长的需求。”

     “友不友好”?还需由孩子和家长评估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建设,与儿童健康、安全息息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共有400多个儿童友好型城市,但我国却没有一所城市入围,仍处在构建的初期阶段,而打造儿童友好医院,正是构建的基础之一。

     于广军认为,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儿童群体,未来友好型儿童医院的建设并不会仅局限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大家肯定都想要做好这件事,所以我们需要先明确儿童友好型医院的内涵和建设途径,在业内形成共识。”

     “所谓的‘儿童友好’,就是从理念、设施、服务行为、信息化建设、健康教育、慈善公益、志愿服务这七个方面着手推进,并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梳理、解决问题,再根据不同医院和地区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于广军说,“最终做的好不好,还是需要由孩子和家长来评估。”

     于广军告诉“医学界”,儿童医院的建设和运营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群体的特殊性,而医患沟通是获得反馈的最重要一环。

     2020年,上海市儿童医院挂牌成立了患者体验部,工作人员周一至周五上午轮流至门诊便民服务中心,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

    

    图5:患者体验部

     同时,患者体验部还与社会社工机构合作,派驻专业社工,既在门诊为首次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服务,也进病房为首次住院治疗的患者服务。同时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收集患者就医需求,开展社工专业服务。

     尽管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但于广军依旧只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评价为“8分”,“依然还有很多工作没有达到我们原来的预期。”于广军说。

     “首先是在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前沿新兴技术方面,我认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进一步突破。”

     其次是儿科团队的人才建设。“儿科医生荒”多年来始终备受关注,为了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最近几年,上海市儿童医院不断加强儿科规范化医师培养,同时通过儿科医疗联合体,对合作医院的基层儿科医生进行培训……

     “但这些措施够扭转现状吗?可能还不够。我们整个儿科队伍的打造总体还是薄弱,并不太令人满意。”于广军说,“我们必须从社会的角度来影响大众,让大家尊重儿科医生,给予医生们职业成就感。而管理者也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形成对儿科医生的正向激励机制。”

     来源:医学界智库责编:韦晓宁校对:臧恒佳制版:薛娇

     往期精彩回顾

     恢复规培结业一年两试,还是提前发放学位证,你怎么看?

     又一省发文:全部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

     专访李光伟:应当告别短平快、急功近利的科研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