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这种囊性肿瘤,开刀还是随访?决定因素是……
2022/3/2 医学界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没有明显症状、来得“悄无声息”的胰腺囊性肿瘤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检查中检查出囊性肿瘤醒目的“肿瘤”两字让不少患者慌了手脚、多了烦恼

    

     胰腺囊性肿瘤到底要不要切除?手术后该注意哪些?会不会得糖尿病或者消化不良?

     今天就由专家来为您详细解读这些问题!

     胰腺囊性肿瘤有哪些临床表现?如何做到早期发现?

     胰腺囊性肿瘤往往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多数就诊的患者都是通过体检发现的。随着体检的普及,会有大量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被发现并就诊,一般通过腹部增强CT或MRI都可以早期发现,部分人也可以通过腹部B超发现。

    

     所有胰腺囊性肿瘤都必须切除吗?我应该选择随访?还是手术?

     首先,胰腺囊性肿瘤不可能通过药物消除,但也不是每个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都需要做手术。我们应根据以下几点考虑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手术评估:

    

     第一点,看病灶是否有恶变症状或恶变风险。恶变的高危风险包括:肿瘤标志物如糖类抗原(CA199)的升高,囊肿的细微结构中有附壁结节的强化,肿瘤直径大于3cm,短时间内肿瘤突然增大,同时伴有胰管、尤其是主胰管的扩张等。

     第二点,我们在考虑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时,也要兼顾患者的个人因素。

    

     首先,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胰腺囊性肿瘤是一类良性起病、发展缓慢、有潜在恶变可能的疾病,它的风险在于若干年后可能出现恶变。所以对于高龄的患者,我们一般会选择比较保守的方案,因为手术风险对高龄患者来讲可能问题更大。

     对于年轻患者,我们推荐采用积极的治疗手段,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潜在恶变风险会增高。对于年轻患者来说手术是有意义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其次,要考虑囊肿部位。胰腺手术比较复杂,不同囊肿部位的手术方式不同。一般来说,病变越靠近尾部,手术的创伤、代价都相对较小,安全性也比较高。对于这类病变,通常可以选择比较积极的治疗手段。

     而病变靠近胰头,尤其是要做胰十二指肠大范围切除的患者,手术风险大,代价和创伤也大。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需要兼顾恶变风险与手术代价,在两者之间取一个平衡。所以建议患者前往正规、有经验的胰腺中心去就诊,以接受合适的治疗策略。

    

     患者在随访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胰腺囊性肿瘤本身没有症状,没有太多需要刻意注意的地方,患者可以正常的工作、生活、社交,只是需要定期随访。没有高危因素或没有明确高危因素的患者每年一次随访即可。随访时,建议采用CT、磁共振或超声内镜等能够比较客观反映胰腺囊性肿瘤特征的检查方法,普通的腹部B超可能达不到非常好的随访效果。

    

     目前有哪些手术方式?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哪一个更好?

     从手术操作的方式上来讲,传统胰腺外科以开腹手术为主,但近20年来腹腔镜手术与机器人手术等微创外科发展迅猛。胰腺囊性肿瘤手术没有太多肿瘤学上的要求(如淋巴结清扫),非常适合于微创手术。

     腹腔镜手术与机器人手术的差别在于:腹腔镜手术是依靠外科医生来直接操控手术器械,而机器人手术则借助了机器人的机械臂来完成手术。

     相较于腹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最大的优势在于它有更加高倍的放大视野。腹腔镜手术一般能放大4~6倍,而机器人手术可以做到10倍、甚至30倍的放大,基本上等同于达到显微手术的效果。当然,机器人手术的手术费用也可能随之增加。

    

     我们可以根据手术方式来选择腹腔镜手术或机器人手术,例如保留胰腺功能的手术需要分辨胰腺中非常细小的结构,那么选择机器人手术有非常大的优势。

     传统的胰腺外科只有两种手术方式,即胰头部病灶的胰十二指肠切除和胰尾部病灶的胰体尾切除。但胰腺囊性肿瘤可以不需要做这么大范围的切除。

     随着我们对胰腺内部结构的认识愈发清晰,手术和解剖越做越精细,一些保留胰腺功能的手术成为可能。微创手术的方式能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能使患者真正获益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手术后会有哪些并发症?应该如何处理?

     任何一种外科手术都有手术风险及发生并发症的可能。胰腺手术的最大并发症是胰瘘,胰体尾切除后发生的胰瘘主要是单纯的胰瘘,其风险相对较小。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的胰瘘相对较严重。那么我们在做手术适应证选择时要慎重一些,需要综合考虑手术风险与恶变风险。

    

     但胰腺手术的并发症风险与胰腺中心手术量有关。手术量越大的中心手术并发症的控制越好,发生比例也越小;同时,他们对并发症的处理也更有经验。患者对待并发症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手术并发症不可能百分百避免,但有经验的胰腺中心都有很好的处理并发症的经验,即使发生了并发症也能够很好地处理。

     术后饮食要注意哪些?发物到底能不能吃?

     对于胰腺术后的生活注意事项,不能完全忽视,但也不必过于紧张。胰腺术后需要重点关注患者的胰腺功能,包括外分泌功能与内分泌功能。

     外分泌功能主要是帮助消化,当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足时进食油腻食物就会导致腹泻。对于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添加胰酶的方法来改善症状,同时,患者也需减少或避免油腻食物的摄入。

    

     胰腺内分泌功能主要是分泌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所以患者接受胰腺手术后需要监测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正常,则不必特别处理;如果血糖水平升高,甚至达到糖尿病的水平,则需要到内分泌科就诊,并按照糖尿病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来处理。若能够控制好这两个方面,患者在术后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社交。

    

     在西医概念里,任何食物被人体摄入并消化后,都会变成最基本的食物要素,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所以,不存在“发物”的概念,也没有这方面的特别要求。

     胰腺术后需要吃哪些辅助药?

     这取决于患者术后的胰腺功能。如果患者胰腺功能正常,就没有必要在术后常规服用药物。如果患者的胰腺外分泌功能出现问题,可以通过给予外源性胰酶来改善症状。

     另一方面,我们要关注患者的血糖问题。如果血糖正常则不需要控制;如果出现临界的血糖升高,我们推荐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即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如果通过正常的饮食都不能控制血糖,则需要按照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来控制,首先使用降糖药,如果降糖药还达不到效果,就需要使用胰岛素了。

    

     中药调理,真的有用吗?我可以服用中药调理吗?

     胰腺手术后不用常规进行中药调理。对于选择中药调理的患者,建议大家去正规的、比较大的中医院就诊,并服用正规的中医方剂,它相对而言比较有用,也比较健康、安全。一些民间的土方、草方可能不仅没有作用,甚至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肝功能损害。

    

     手术后血糖升高、消化变差会不会“升级”为糖尿病、消化不良?

     这个问题涉及到胰腺的功能。胰腺手术后患者的胰腺功能存在一个慢慢恢复的过程,但最终其功能取决于保留了多少胰腺。只有尽可能多地保留患者的胰腺功能,才能真正避免这个问题。

    

     胰腺手术导致的血糖升高并不能通过时间延长得到改善,需要通过药物方式来调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好导致的饮食后腹泻可以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整(减少脂肪的摄入,改用高蛋白、多纤维素的饮食方式)和补充外源性胰酶来改善症状。

     至于患者能否完全通过自我调整能力来实现症状的改善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胰腺切除的范围比较广,那么他的胰腺功能的丢失无法完全代偿,还是需要依赖药物来改善症状。

    

     但长期的药物维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近年来一直推崇做保留功能的胰腺手术。对于这一类良性的病变,我们应尽可能选择更精准的切除,避免做大范围的切除。

     术后应该如何复查?

     只有恶性肿瘤存在复发的可能,患者必须进行定期复查。良性肿瘤只要通过外科做了完整切除,就没有复发的问题了,患者只需进行常规体检即可。所以我们积极建议年轻患者去做手术。

    

     因为对于这一类患者而言,肿瘤未切除前必须进行终身随访,直至不能耐受手术。这对于年轻患者而言可能意味着长达几十年的随访,而随访过程中,经济上、心理上的代价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通过微创手术去除隐患后,也避免了患者术后的长期随访问题。

     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胰腺囊性肿瘤被发现。事实上胰腺囊性肿瘤在初始发现时都是良性病变,并非胰腺癌这类预后非常差的恶性肿瘤,所以大家无需焦虑。

    

     其次,针对每个胰腺囊性肿瘤患者,都应该有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建议患者去大的胰腺中心就诊,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疾病,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最后,应该尽量选择微创的保留胰腺功能的手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避免出现严重的胰腺功能不足。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薛娇

     往期精彩回顾

     三岁女孩右脸长出拳头大的肿瘤

     肿瘤复发,为何5年是个坎儿?

     “吃出来”的妇科肿瘤,怎么“吃回去”?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