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会像艾滋病一样蔓延全球吗?中疾控首席专家发文
2022/8/19 21:28:42 医学界

    

     由于这两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传播方式不同,猴痘流行并不会与艾滋病流行完全相同。

     撰文 | 凌骏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8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微博发文称,猴痘将以类似艾滋病流行模式向全球蔓延。

     他指出,猴痘疫情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美国的病例数从7月6日的605例增加到8月10日的10392例,增幅超过16倍,全球猴痘病例的增幅约4倍。猴痘在欧美国家还将继续扩散,并加速向全球蔓延。

    

     这条微博也在网上引发热议,部分媒体报道中把猴痘与艾滋病关联在一起,并在标题中称“这种病太像艾滋了”。这将舆论引向了同性恋群体,以及被长期污名化的艾滋病。

    

     猴痘像艾滋病吗?

     吴尊友的微博之所以引发讨论,很大程度和提及了艾滋病有关。他指出,猴痘的流行模式类似艾滋病。长期以来,艾滋病可能是全球被污名化最严重的疾病,连带被污名化的还有同性恋群体。

     但他在文中提出了一个概念:“猴痘将以类似艾滋病流行模式向全球蔓延”,指的是传染病的蔓延扩散方式,与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或方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因此,部分媒体对“猴痘太像艾滋了”的报道并不准确,断章取义也容易对公众产生误导。

     回顾艾滋病流行模式,吴尊友指出,我国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是1985年美国来华旅行的男同性恋,而后是4名血友病病人用进口血液制品感染,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则主要暴发于吸毒人群。到了2021年,我国年报告的艾滋病感染者中,吸毒感染者占1%,异性性传播占71.4%,男男同性占26.5%。

     吴尊友表示,猴痘很有可能先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流行,随后逐渐向一般人群蔓延扩散。这就是他所说的与艾滋病相似的“流行模式”。

     而关于两者间的不同,吴尊友指出:

     由于这两种传染病的潜伏期和传播方式不同,猴痘流行并不会与艾滋病流行完全相同。

     猴痘的潜伏期较短,传播方式比艾滋病复杂,更容易发生传播,其传播速度也比艾滋病的蔓延扩散速度要快很多,人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微博科普大V@子陵在听歌也从传播系数、传播方式和疾病进程几个方面阐述了猴痘与艾滋病的差异,他认为因为猴痘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值低于HIV,HIV更易传播。

    

     猴痘是性病吗?

     吴尊友在博文中指出,猴痘人人易感,之所以男同超九成,主要是这部分人在社会上特别活跃,好与人交往,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猴痘病毒。因此感染的风险更大。

     从医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句事实。在全球目前已公布的猴痘病例中,男男性行为者占到约95%,科学家也在男性猴痘感染患者的精液中发现了猴痘病毒DNA。

     与此同时,也有学者呼吁在公卫宣教层面,不应将猴痘与男男性行为过分强调与挂钩,同时对将猴痘认定为性传播疾病持保守态度。

     吴尊友则在微博文中写道:

     尽管在精液中检测到猴痘病毒,但在过去几十年的流行历史上,猴痘并不是一种性传播疾病;

     虽然在欧美国家报告的病例中,95%以上的猴痘病例都集中在男男性行为人群,这并不能说明他们都是由性传播而感染的,身体肌肤直接接触,特别是有性行为的肌肤接触,感染猴痘的风险很大;

     猴痘病毒还可以经由搂抱等亲密接触的行为,以及共用毛巾、被褥、杯子和餐具等物品传播。

     在关于是否将这种猴痘描述为性传播疾病的争论中,美国西北大学性少数健康研究所Steven W. Thrasher教授8月18日在《科学美国人》发表评论,认为已经有足够的研究证据支持,猴痘可能通过生殖器分泌物传播,不避讳地讨论这个话题,有助于个人或公共卫生体系做出预防应对。

     但另一方面,美国疾控中心发言人Kristen Nordlund则对CNN表示,“性本是一种人类行为,如果不是‘性传播’被污名化,那么就算轻易把猴痘标记为一种性传播感染疾病,也并不令人担忧。”

     “对猴痘‘贴标签’取决于你身处什么地方,例如有些国家的同性恋会被监禁甚至死刑,将猴痘轻易冠上性传播疾病,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他说。

     公共卫生专家Saju Mathew教授则认为,“把猴痘归结为性传播疾病的负面因素是,没有发生性行为的人立即认为,我不会感染它。”

     “可以看看对艾滋病的防治是如何展开的,异性恋社区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注意到艾滋病不是一种同性恋疾病。”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Jason Farley教授说,“我们不能让同样形式的、不准确的信息来指导我们今天的公共卫生实践。”

     若不是夹杂了复杂的社会因素,性病本是一个中性词,客观指代一类疾病及其传播方式。美国性传播疾病主管联盟Harvey认为,污名化是性传播疾病联盟每天都在对抗的事。

     “我们不希望人们忽略一个事实,猴痘可能通过性传播,但当下某种程度上确实又会加剧污名化。”他说,“对于我们这些全职在该领域处理相关公卫工作的人来说,也希望尽一切努力消除与性传播感染有关的污名,才能确保人们在没有羞耻或恐惧的情况下,接受测试和治疗。”

     来源:医学界责编:田栋梁

     热文推荐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