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024/4/1 医学界

    

     “医学界”晚讯,不错过每个医疗热点。

     整理丨赵静

     行业动态

     国家卫健委: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0月25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中央组织部与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先后确定了支援西藏“1+7”,即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和7家地市级人民医院,支援新疆“7+1”,即7家地市级人民医院和兵团第一师人民医院,共16家地市级及以上医院。2021年,又将西藏的13个县人民医院纳入支援范围。2023年7月启动了“组团式”援青工作,将青海六个自治州人民医院纳入支援范围,目前正在组织进行援青医疗人才的选派工作。

     医疗人才是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关键。邢若齐表示,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开展以来,一方面组织选派人才,截至目前已向西藏、新疆选派高水平人才3175名,这其中既有医疗人才,也有管理人才。另一方面,也在加大培养人才,累计为西藏、新疆等帮带医疗团队千余个、医务人员7678名。受援医院也有计划有步骤地派出了4357名医务人员到对应的支援医院进修培训。在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当地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医疗人才“组团式”支援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中新网)

     国家医保局:将PET-CT等检查费用纳入医保尚需充分论证

     国家医疗保障局网站近日发布的《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342号建议的答复》,公布了国家医保局经商财政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李莉所提“降低PET-CT检查费用并将PET-CT检查费用纳入国家医保报销目录”建议的相关内容。

     国家医保局指出,“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委联合制定的《关于印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管理、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意见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22号)规定,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PET)、电子束CT等大型医疗设备进行的检查、治疗项目,不属于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主要考虑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医保筹资整体水平不高,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均筹资水平仅960元,保障能力十分有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立足于为群众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PET-CT等医疗项目检查费用普遍较高,将其纳入国家医保,特别是纳入甲类报销目录尚需充分论证。”(澎湃新闻)

     社会关注

     北京长峰医院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2023年4月18日12时50分,北京市丰台区靛厂新村291号北京长峰医院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831.82万元。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北京丰台长峰医院“4·18”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这是一起因事发医院违法违规实施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不力、日常管理混乱、火灾隐患长期存在,施工单位违规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缺失,加之应急处置不力,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职责不落实而导致的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北京市公安机关对涉嫌违法犯罪的20名企业人员立案侦查。北京市纪检监察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应急管理部纪检监察组和消防救援队伍相关纪检机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规依纪依法对事故中涉嫌违纪违法的41名公职人员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澎湃新闻)

     患者投诉医院“小病大治”,现已关门停业

     因便血前往青岛京北医院就诊,检查后未找到出血点,被“劝说”做了胃肠镜检查,先给切除了息肉,然后又给治了痔疮,前后花了三万多元治疗费用……日前,青岛市民胡先生(化名)反映自己糟心的就医经历。他认为青岛京北医院存在诱导医疗、过度治疗等行为,且医院对外宣称是青岛市“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但不给患者办理住院,所有费用都无法医保报销。对于患者的投诉,青岛市北区卫健局已对医院做了相关处罚,但就是否存在过度医疗行为,相关部门称要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不过,据了解,该医院因资金链问题,目前已关门停业。(齐鲁壹点)

     医药动态

     阿尔茨海默病药物LEQEMBI被《时代》评为2023年最佳发明之一

     当地时间10月24日,著名的《时代》杂志网站公布了2023年度的200大发明。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治疗药物LEQEMBI(lecanemabirmb)被评为“2023年医疗保健类最佳发明创造”之一。

     据了解,LEQEMBI是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在日本和美国获得批准的针对AD的潜在病理学的治疗方法,研究证明其可以降低疾病进展速度,减缓认知和功能衰退。(生物药大时代、卫材中国)

     医院动态

     上海市五官科医院成立“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宣布成立“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将依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和耳鼻喉科两个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优势,开展耳聋、眼病和头颈肿瘤等的基因和细胞治疗,中心主任为周行涛,执行主任为舒易来、洪佳旭。后期将逐步筹建临床-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临床转化型团队,并建立标准的视听障碍、头颈肿瘤生物治疗科研与临床研究体系,实现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临床应用的产业闭环,以期为难治性、重大性五官疾病提供新疗法。(新民晚报)

     四川华西高新医院开建,预计2025年投用

     10月24日,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的四川大学华西高新医院(成都高新区人民医院)一期项目举行开工仪式,正式开建。据了解,项目预计于2025年建成投用。

     医院由成都高新区与四川大学共同组建,成都高新区负责医院投资建设,四川大学牵头整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华西第二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华西第四医院等附属医院优质医疗品牌资源进驻并全面负责医院运营管理。(潇湘晨报)

     医学前沿

     靶向耐药,免疫加持!专家团队取得肺癌研究新成果

     日前,上海市胸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联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等5家单位,探索了免疫联合化疗克服肺癌靶向耐药的新策略,最新研究成果“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携带EGFR突变且靶向耐药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在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杂志发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钟华是论文第一作者,名誉主任韩宝惠是通讯作者,主任医师张雪艳是共同第一作者。(上海市胸科医院)

     Nature:华人学者首次证实,改变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可实现心脏再生

     近日,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的华人学者首次证明,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改变能够使心脏再生。这项开创性科学突破,有望为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带来全新治疗方法。

     这项重磅科学突破以Inhibition of fatty acid oxidation enables heart regeneration in adult mice为题,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论文通讯作者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心肺研究所的袁学军研究员和Thomas Braun教授,第一作者为 Li Xiang博士。(生物世界)

     院外心脏骤停,能出院者仅1.2%

     近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牵头组织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相关领域专家,撰写了中国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报告(2022年版)。

     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七大地理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经紧急医疗服务接诊的院外心脏骤停发病率为97.1/10万,较以往有报道的部分地区数据(22.9/10万~80.6/10万)有明显上升趋势。此外,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出院率仅为1.2%,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率为0.8%,近十年来改善不够明显。(中国循环杂志)

     来源:医学界综合整理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推荐阅读▼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