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气道疾病诊治难点重重,如何正确使用吸入疗法?
2024/4/1 医学界
慢阻肺、哮喘患者的规范化诊疗,应正确使用吸入疗法。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哮喘)这两种慢性气道疾病都无法治愈,且会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使患者日常生活受限,对其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据新近调查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COPD的患病率为13.7%,14岁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有1.24%,且各省市哮喘的患病率较10年前均有明显增长[1],其原因与危险因素众多及防控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为解决目前我国慢性气道疾病诊治中的诸多问题,如医务人员诊治同质性不佳、基本治疗手段(如吸入药物和吸入装置)使用不当等,提高我国慢性气道疾病的临床防治水平,我们将通过《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从吸入药物和吸入装置的使用去了解吸入疗法,以飨读者。
吸入疗法与口服、静脉给药的特点比较
由于吸入疗法的药物能直接作用于肺部,具有起效迅速、疗效佳、安全性良好等优势,全球支气管哮喘防治倡议(GINA)和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均一致推荐其作为哮喘和COPD患者的一线基础治疗方法[2,3]。
那么吸入疗法相较于口服或静脉给药有何不同呢?首先,吸入疗法通过直接送药到患者的呼吸道和肺部,能够有效地提供药物到达治疗部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提高了药效。同时,由于吸入疗法的药物只在局部作用,并且需要的药物剂量较口服或静脉给药要少,有利于减少其在体内的副作用。此外,吸入疗法发挥作用的速度也相对较快,能够迅速缓解症状,并提供及时的救治。最后,吸入疗法的操作相对简便,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包括老年人和儿童。
总体而言,吸入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能够在减轻症状、改善炎症和提高肺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吸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取决于所选择的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和患者的合作程度。因此,在使用吸入装置进行治疗时,医生和患者都需要充分了解各种吸入药物、装置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规范化吸入疗法需要了解哪些方面?
具体来说,目前临床上可供吸入使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舒张剂、黏液溶解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抗菌药物、疫苗和抗肺动脉高压药物等,其中,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最常用的是ICS与支气管舒张剂[1],其中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4]。我国雾化剂型的ICS主要包括二丙酸倍氯米松(BDP)、布地奈德(BUD)、丙酸氟替卡松(FP)等。
此外,在吸入疗法中为了达到理想条件,不仅需要选用合适的吸入药物,还需要便捷的吸入装置。理想的吸入装置应满足药物输出率、培训和使用难易度、可靠性以及储存和携带便利性上的诸多要求。这可以有效加强医务人员对吸入装置的正确理解,提高其使用率,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地通过正确操作吸入装置来接受吸入疗法,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其对疾病的控制[1]。
小结
虽然目前我国慢性气道疾病诊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如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诊治水平和同质性;推广吸入药物和吸入装置的正确使用,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规范化的治疗。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慢性气道疾病的宣传和筛查工作,提高患者对慢性气道疾病的认识和早期发现,帮助更多的患者长期获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呼吸病学专委会吸入治疗与呼吸康复学组,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盟.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9,42(4):241-253.
[2]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2019.http://www.goldcopd.org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4]周新,沈华浩,等.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0, 43(12):26.DOI:10.3760/cma.j.cn112147-20200618-00721.
[5]Vaghi A, Berg E, et al. Pulm Pharmacol Ther. 2005;18(2):151-3.
[6]Amirav I, et al. 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0,125(6):1206-1211.
[7]Zhou J, et al. Allergy. 2008;63(9):1177-85.
[8]Miller-Larsson A et al. Drug Metab Dispos 1998;26(7):623-630
[9]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编写组. 医药导报, 2019, 38(2)135-146
[10]Brattsand R, et al, Clin Ther. 2003; 25 Suppl C:C28-41.
审批编码:CN-124485 到期日期:2024-11-13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旨在满足您的医学信息需求,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用于推广目的。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