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新药亮相进博,1.3亿人临床急需药品进入“大湾区”
2024/4/1 医学界

一系列创新药物的成功引进,将推动中国创新药企在各疾病治疗领域的持续研发和创新。
偏头痛患者的治疗有了新方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梯瓦带来了在中国“首展首秀”的明星产品,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瑞玛奈珠单抗(Ajovy),该药物是由梯瓦研发、针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单抗类药物。近期,瑞玛奈珠单抗获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借助“港澳药械通”政策,于2023年7月正式落地粤港澳大湾区。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10亿人受偏头痛困扰,我国18~65岁人群偏头痛年患病率达到9.3%,对应着超过1亿人的庞大患者人群。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偏头痛临床特征为反复发作性的、多为单侧的中重度搏动性头痛,常同时伴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交。
为了让中国超1亿的偏头痛患者触及到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11月6日,在进博会现场,广州和睦家医院、华润广东与梯瓦达成战略合作,三方会在大湾区药械通产品的引进及落地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据悉,广州和睦家医院成为瑞玛奈珠单抗在大湾区的首家落地医院,7月至今,已经超过45名偏头痛患者陆续使用到这一创新药物[1]。
发作频次平均下降50%
偏头痛是全球第二大致残性疾病,偏头痛患者合并失眠、抑郁、焦虑和胃溃疡或消化道出血的几率是无偏头痛人群的3倍左右,在我国约1.3亿被偏头痛影响的人群中,患病峰值集中在40-49岁,成为50岁以下人群中致残的首要原因,女性中的患病数量是男性的2.2倍[2-15]。
值得关注的是,偏头痛诊疗存在就诊率和正确诊断率低、预防性治疗不足,以及止痛药物过度使用等现象。据广州和睦家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晋介绍,偏头痛是一种容易被公众忽视的主要致残原因,只有52.9%的偏头痛患者去医院就诊,43.1%的患者在过去三个月内未服用任何镇痛药进行急性治疗,只有2.7%的患者使用过预防性治疗药物。止痛药物联用种类多、且给药合理性不够,剂量没有良好地控制。
此外,中国约1.3亿的偏头痛患者,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2017年,它在中国造成550万YLD(years lost to disability,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的疾病负担,其中最主要累及育龄及青壮年女性。疾病负担自1990年以来显著增加。在中国造成¥3317亿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1.1%。其中间接生产力损失(旷工和工作效率低下)占总损失数额的83%(2737亿)。
不过,中国偏头痛的诊疗现状有望被改善。本届进博会“首秀”的梯瓦明星产品——瑞玛奈珠单抗,是一款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药物,医生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每季度注射一次 (675mg)或每月注射一次(225mg)来预防偏头痛反复发作,灵活的注射选择和良好的预防效果受到医生和患者认可。
今年7月,借助“港澳药械通”政策,瑞玛奈珠单抗引进大湾区广州和睦家医院。李晋表示,瑞玛奈珠单抗落地至今,提升了偏头痛患者的诊疗。瑞玛奈珠单抗在治疗偏头痛患者中优势明显,主要通过皮下注射,两种规格供选择,不同给药剂量,维持不同时间长度的有效性。整体来看,预防性治疗的思路,疗效好且安全性高。有不少病人使用过1针后采用一次性皮下注射3针的模式,治疗效果与说明书中的描述很接近。不但发作频次平均下降50%,总体上疼痛程度有明显下降,发作时间有所缩短。
由于瑞玛奈珠单抗是针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单抗类药物,近年来通过阻断CGRP信息传递通路的药物研发成为偏头痛药物治疗的新方向,可以说改变了整个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现状。
为了让该类创新药物在临床使用中更加规范有效,解决偏头痛患者的实际问题,广州和睦家医院药学部采取多种管理方式来应对随之而来的用药挑战。
“我们会明确偏头痛药物的适应证患者群,进行精准治疗。在用药管理和药物监测方面,增加了用药咨询人群与药品日常监控管理,加强了对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李晋告诉“医学界”,医院通过积累用药经验,进行随访分析,开展真实世界研究,来完善整个创新药物的证据链。同时,提高医务人员对疾病,包括瑞玛奈珠单抗的认识,促进规范用药。加强对患者的教育,提高偏头痛患者对于药物的认知。
新药挺进“大湾区”
2020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简称“港澳药械通”),三年多来,为湾区百姓带来了很多创新药物的使用机会,得益于“港澳药械通”政策,瑞玛奈珠单抗成功落地大湾区与广州和睦家医院,该政策对于偏头痛的治疗格局同样产生了积极影响。
“瑞玛奈珠单抗成功落地湾区,坚定了梯瓦加速为中国患者引入创新药和高质量仿制药的决心。能否持续借力‘港澳药械通’的政策,既需要企业有强大研发能力研发满足‘临床急需’的药物,也需要企业在商业布局中有坚实可靠的合作伙伴。”梯瓦大中华区总经理黄迪仁表示,在合作引进瑞玛奈珠单抗的基础上,梯瓦与广州和睦家医院、华润广东,都愿意进一步深化合作关系,所以借进博盛会平台,梯瓦与双方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从药品生产、经销、再到医疗机构使用,链条上的每一环都需要精诚合作,更好服务患者。
作为拥有120余年历史的全球性生物医药公司,梯瓦拥有3600个产品,服务全球60个市场。在中国,梯瓦一直坚持“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加速引进创新药物,让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优质药品。
瑞玛奈珠单抗是畅销50多个国家的创新产品,同时也是梯瓦最重要的产品之一,能够今年在大湾区开展“先行先试”,更加坚定了总部在中国持续加大投资的信心与决心。
在进博会现场,黄迪仁对梯瓦今年“在中国,为中国”的全新战略进行了阐释,该战略围绕三个方面的核心观念展开:一是要正确理解国家的政策;二要深入了解老百姓以及患者的需求;三是梯瓦会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来开展公司业务。
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年”目标,梯瓦一方面鼓励创新药更快速的引进到中国,同时也在想办法解决老百姓对过专利期的药品的可及性以及可负担性。据黄迪仁介绍,梯瓦在2020年注册了治疗罕见病亨廷顿舞蹈症的创新药安泰坦,同年就通过国家医保谈判,进入了国家的医保目录。
不止于此,梯瓦还布局了多款全球性的新药和高端仿制药进入中国。例如,梯瓦仅在美国上市的利培酮长效针剂,可以实现精神分裂症患者2月注射一次,这给服药困难的精分患者带来方便和疗效保障;多系统萎缩的药品或成为该疾病领域的突破性治疗药物,未来条件成熟,梯瓦期待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尽快引进中国,改变患者无药可用的局面。还有不少惠及罕见病的优质优价仿制药,梯瓦在协调总部资源,逐渐引进大湾区、进而引进国内,加速惠及中国罕见病患者,让中国百姓看到梯瓦“在中国,为中国”的企业情怀。
随着梯瓦瑞玛奈珠单抗等一系列创新药物的成功落地,也将推动中国创新药企在各疾病治疗领域的持续研发和创新,从而尽快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落地流程再优化
能够顺利进入广州和睦家医院,让偏头痛患者用上瑞玛奈珠单抗,除了考验企业的精准决策能力,还对其商业流通环节的协调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尤其是要想满足临床急需,首先“快”是前提,需要全球协调调货,同时在国内也要有稳健可靠的经销商伙伴共同推进,才能达成。据了解,梯瓦与华润广东的合作为瑞玛奈珠单抗快速落地湾区提供了必备条件。
自“港澳药械通"政策出台后,作为华南地区进口药品经销商的华润广东医药即刻行动起来,瞄准了“港澳上市,临床急需,且不可替代”的创新药械。监管部门搭建了药学专家库和临床专家库进行严格的评审。
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霍佩琼回忆称,第一个药品从获批到送达医院用时37天,第一个医疗器械从获批到送达医院用时10天,成功助力第一家试点医院——港大深圳医院使用“首药首械”,让突然胎膜早破的熊猫血孕妈使用上第一个药品,让多方求诊的早发性脊柱侧弯患儿使用上第一个医疗器械。
实际上,伴随“首药首械”出现的背后,是全新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逐步完善。例如,广东省药监局通过优化创新监管手段,建立了“预审库”。“预审库”的作用是提前评估已在香港或者澳门上市的好产品。企业可以在“预审库”内按照要求上报相关材料,药监局组织药学专家进行审核,华润广东医药同步做好供应链的全流程管理,加速了产品申报引进的流程。
霍佩琼以推动瑞玛奈珠单抗正式进院为例,首先提前沟通办理通关手续的文件,其次积极沟通保障国际供应链,最后全过程保障药品质量安全。
华润广东医药是大湾区内最大的药品进口企业,拥有海关的AEO高级认证,有过逾20年的国际供应链的经验,所以能够在推动瑞玛奈珠单抗等创新药物流通方面,充分发挥自身进口配送优势。
另外,为保障创新药械产品的配送安全,华润广东医药建立起“一物一码”追溯体系,让每一个临床使用最小包装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具有唯一标识的身份识别码,实现急需药械从进口到临床使用,包括召回等全过程追溯。霍佩琼希望更多更好的药品和器械通过“港澳药械通”这个“管道”进来,扩大政策惠及面,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可及。
据了解,目前进入“港澳药械通”应用的医院有19家,其中7家是公立三甲医院,未来,将会有更多诸如瑞玛奈珠单抗的创新药物或先进的医疗器械引进中国的医疗机构,以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
参考文献:
[1]GBD 2016 Headache Collaborators.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burdenof migraine and tension-type headache,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6. Lancet Neurol 2018;17: 954–76.
[2]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5 Collaborators.Lancet.2016
[3]Russo AF.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2015;55:533-552
[4]Lipton RB,Neurology.2007;68(5):343-349
[5]Edvinsson L.Headache.2015;55(9):1-7
[6]Stovner et al.Cephalgia 2007;27:193-210
[7]Diamond S,et al.Headache 2007;47(3):355-363
[8]Impact of headache in Europe:a review for the Eurolight project,Lars Jacob Stovner /-E,J Headache Pain (2008)9:139-146
[9]Global,regional,and national incidence,prevalence,and years lived with disability for 328 diseases and injuries for 195 countries.1990-2016.Lancet.2017;390(10100):1211-1259
[10]Linde M.Eur J Neurol.2012;19:703-711
[11]Shengyuan Yu,et al.Headache,2011
[12]Chengye Yao,et al.The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2019,20:102
[13]Shengyuan Yu,et al.The journal of Headache and pain,2020,21:53
[14]Ryotaro Ishii ,et al.Mayo Clin Proc.2020;95(10):2079-2089
[15]Marcelo E.Bigal,et al.Neurology?2008;71:848-855
审批号:Ajovy PFS-CN-00024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医学界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