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问答题汇总
2019/1/3 20:00:00 医学资料库

    

     来源:网络

     组织学

     1.各级动脉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心脏壁的结构。

     大动脉:中膜由40~70层弹性膜为主其间夹少量平滑肌纤维。外内弹性膜不明显,功能是维持血液流动的连续性。

     中动脉:中膜由10~40层环行平滑肌.外内弹性膜明显.功能是调节器官的血液量。小动脉:可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由有3~9层平滑肌纤维构成。无明显外弹性膜。功能是调节器官与组织的血流量及血压。

     微动脉:中膜由1~2层平滑肌纤维构成,无内外弹性膜。功能和小动脉构成微循环的总闸门。

     心脏:心壁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构成。心内膜较薄,又分内皮,内皮下层和心内膜下层,其中心内膜下层中含心脏传导的分支-普肯耶纤维。心肌膜最厚,由心肌组织构成,含丰富的毛细血管3心外膜是浆膜构成,表面光滑。

     2.毛细血管的分型及特点

     (1).连续毛细血管:1内皮细胞相互连续,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内皮外基膜完整2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

     (2).有孔毛细血管 :1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很薄,有许多贯穿细胞的小孔,有连续的基膜2分布于胃肠粘膜,肾血管球,内分泌腺等。

     (3).血窦:1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2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之间有较大间隙3分布于肝、脾、骨髓、内分泌腺。

     3.肺泡上皮有几型?各有何功能?

     Ⅰ型肺泡细胞参与构成血气屏障在气体交换中起重要作用;Ⅱ型肺泡是分泌细胞,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稳定肺泡大小的重要作用。Ⅱ型肺泡还具有分裂增殖转变为Ⅰ型肺泡细胞的功能

     4.气血屏障

     指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所通过的结构。包括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层Ⅰ型肺泡与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功能由于此结构薄,有利于气体迅速交换。

     5.淋巴组织的组成及类型。什么是淋巴小结?

     淋巴组织的组成是网状组织和免疫组织。淋巴组织有淋巴小结和弥散淋巴组织分布在网状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内。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圆形或椭圆形小体,边界较清楚,受抗原刺激后增大,并形成生癹中心,无生发中心私淋巴小结初级淋巴小结;反之,称次级淋已小结。

     6.胸腺的功能。

     胸腺被膜下的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诱导﹑培养和选择胸腺细胞发育分化。

     7.淋巴结的结构与功能。

     淋巴结由皮质与髓质组成。皮质分浅皮质﹑副皮质和皮质淋巴窦。浅皮质由淋巴小结和小结间区组成,发育良好的淋巴小结有明显的生发中心,B细胞占其细胞总数的90%,淋巴小结减少或西欧暗示,小结间区为薄层弥散淋巴组织,是最先接受抗原刺激的部位。副皮质区又称深层皮质单位,位于浅层皮质的深层,为弥散淋巴组织,主要由T细胞聚集而成,是血液内淋巴细胞进入淋巴节的重要通道。皮质淋巴窦内的淋巴流动缓慢,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髓质由髓索和其间的髓窦组成。髓索是索状的相互连接成网的弥散淋巴组织。髓窦呈网状。淋巴细胞较少,网状细胞和巨噬细胞较多,过滤作用较强。所以淋巴结有过滤淋巴液和进行免疫应答的功能。

     8.什么是淋巴窦?淋巴在淋巴结内的通路。淋巴结是如何滤过淋巴的?

     淋巴窦是淋巴结内淋巴流动的通路,包括皮质淋巴窦和髓质淋巴窦。淋巴窦窦壁有内皮衬着,窦内有呈扁平状内皮细胞和大量巨噬细胞。通路:输入淋巴管>皮质淋巴窦>髓质淋巴窦>输出淋巴管。淋巴在淋巴窦内流动缓慢,布利于巨噬细胞清除异物。

     9.脾的结构与功能。

     脾脏的结构可分为白髓﹑红髓和边缘区。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构成。动脉周围淋巴鞘是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的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及交错突细胞组成。脾内的淋巴西欧阿姐又称脾小体,其结构与淋巴结内的相同,出现在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红髓约占脾实质的2/3,含大量血细胞,有脾索和脾血窦组成。脾索呈网状,由富含血细胞的索状淋巴组织构成,是过滤血液和产生抗体的重要部位,脾具有滤血﹑产生淋巴细胞﹑免疫﹑造血和储血五大功能。

     10.内分泌腺的共同特点。

     腺细胞排列成团状﹑束状或围成滤泡状,无导管,毛细管丰富。激素的作用方式,大多数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通过血循环作用于远隔的特定细胞,少部分内分泌细胞的激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细胞,称旁内分泌。

     11.甲状腺的结构与功能。

     甲状腺外包着薄层结缔组织被膜,内有甲状腺滤泡和滤泡旁细胞。其中甲状腺滤泡由单层立方上皮细胞围成,滤泡腔内充满均质的嗜酸性胶质,具有合成﹑储存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功能;滤泡旁细胞则单个镶嵌在滤泡上皮细胞之间或成群分布于滤泡之间的结缔组织内,分泌降钙素,能促进成骨细胞的活动,使血钙降低。

     12.参与血钙调节的激素有哪些?各由什么细胞分泌的?

     参与血钙调节,使血钙上升的甲状旁腺激素,是甲状旁腺主细胞分泌而成的;使血钙降低的是降钙素,是由甲状腺的滤泡旁细胞分泌而成的。

     13.肾上腺皮质的结构与功能。

     肾上腺表面覆以结缔组织被膜,实质可分为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内分3个带:1球状带:细胞排列成球团状。球状带的细胞分泌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2束状带:细胞排列成单行或双行索状,因胞脂富含脂滴而呈空泡状。束状带的细胞分泌糖皮质的激素,起作用是促使蛋白质及脂肪分解转变成糖,还可抑制免疫应答及抗炎症3网状带:细胞排列成索状,并互相连接成网。网状带的细胞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肾上腺皮质细胞分泌的激素均属类固醇。

     14.脑垂体的分部。腺垂体的细胞有几种?各分泌什么激素?腺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垂体可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腺垂体包括远侧部,结节部和中间部。腺垂体的远侧部里的细胞可分为两种噬色细胞和嫌色细胞两类,其中嗜色细胞又分为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包括生长素细胞:分泌生长素;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嗜碱性细胞包括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下丘脑与腺垂体无直接联系,而是通过垂体门脉系统间接联系。下丘脑弓状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释放激素的释放抑制激素,通过垂体们脉系统进入腺垂体,调节腺垂体功能活动。腺垂体分泌的各种激素又可以通过反馈机制调节下丘脑这些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活动。下丘脑与神经垂体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直接相连,下丘脑视上核和视旁核内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是神经部无髓神经纤维的来源,经垂体并无内分泌功能,只是储存和释放下丘脑激素的部位。

     15.神经垂体的结构。神经垂体与下丘脑的关系。

     神经垂体主要由无髓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构成,其间有丰富的血窦。下丘脑的视上核与视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轴突,经漏斗进入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成为神经部的无髓神经部的无髓神经纤维。视上核和视旁核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一半神经元的结构外,还含有许多分泌颗粒。分泌颗粒沿轴突运送到神经垂体的神经部,沿途常聚成团,使轴突呈串珠状膨大,光镜下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状,赫令体。

     16.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各段消化管的结构特点。

     除口腔和咽外,消化管自内向外分为四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1粘膜:各段消化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黏膜层。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上皮中,口腔﹑咽﹑食管和肛门是复层扁平上皮,其余胃肠道是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上皮下陷在固有层内形成小腺体,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2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含较大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在食管有食管腺,十二指肠有十二指肠腺,均属于黏液腺,在食管﹑胃﹑小肠等部位,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形成皱壁。

     3肌层:平滑肌层一般排列为两层,内环肌层和外环肌层;肌层间有肌间丛,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等部分为骨骼肌。

     4外膜:食管和直肠下段为纤维膜;胃肠道大部分为浆膜。

     各段消化管结构特点:

     食管: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黏膜肌层是平滑肌,黏膜皱襞是纵行皱襞,没有绒毛,黏膜下层有食管腺,肌层是骨骼肌和平滑肌,外膜是纤维膜。

     胃: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固有层含贲门腺,胃底腺,幽门腺,胃小凹,黏膜肌层是平滑肌,黏膜皱襞是纵行皱襞,没有绒毛,肌层是内斜行,中环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外膜是浆膜。

     小肠: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有杯状细胞,固有层含小肠腺,黏膜肌层是平滑肌,黏膜皱襞是环行皱襞,有绒毛,黏膜下层是十二指肠段有十二指肠肠,肌层有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膜大部分为浆膜。

     大肠: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甚多,固有层含大肠腺,黏膜肌层是平滑肌,黏膜皱襞是环行皱襞,没有绒毛,肌层是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外纵肌形成三条结肠带,外膜大部分为浆膜。

     17.组成胃底腺的细胞主要有几种?各有何功能?

     有主细胞,壁细胞,颈黏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5种。主细胞又称胃酸细胞,数量多,主要分布于腺下半部,主细胞能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又称泌酸细胞,主要分布于胃底腺上半部,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具有激活胃蛋白酶原和杀菌作用。颈黏液细胞数量较小,分布于胃底腺的顶部,细胞能分泌酸性黏液,干细胞位于腺的顶部至胃小凹深部之间,能增殖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内分泌细胞主要为ECL细胞和D细胞,分别分泌组胺和生长抑素。

     18.什么是皱襞?

     消化管黏膜与黏膜下层共同向腔内突出而成,表面是黏膜,中轴是黏膜下层,扩大了表面积,小肠环形皱襞也是小肠的特征结构之一。

     19.小肠绒毛的形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由黏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呈高柱状,核椭圆形位于基部,游离面有纹状缘,电镜下,细胞游离面有密排列的微绒毛,吸收细胞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杯状细胞:散于吸收细胞之间,能分泌黏蛋白,有润滑和保护作用。固有层:1中央乳穈管,吸收细胞释放出的乳穈管后输出;2有孔毛细血管,氨基酸,单糖等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主要经此入血3平滑肌细胞,其收缩使绒毛变短,利于淋巴和血液运行。

     20.肝小叶的组成及结构。门管区的组成。

     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角棱柱体,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周围是放射状排列的肝索和肝血窦,由中央静脉﹑肝板﹑肝血窦﹑窦周隙和胆小管组成。管门区:相邻肝小叶之间呈三角或不规则形的结缔组织小区,可见到三种主要的管道分支,即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21.什么是胰岛?胰岛细胞有几种?各分泌的什么激素?

     胰岛是胰的内分泌部分,是许多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细胞团,散布在胰的各处,细胞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

     胰岛细胞主要有4种: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B细胞分泌胰岛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分泌胰多肽。

     22.肾单位的组成。肾小体的结构与功能。肾小管的结构与功能。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是肾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

     肾小体:又称肾小球,由血管球和肾小囊组成,与微动脉相连一端为血管极,与肾小管相连一端为尿极,其功能是对血浆成分有选择性通透,对防止血浆蛋白的滤出具有重要意义。

     肾小管:肾小管起源于肾小体尿极,包括近端小管﹑细端和远程小管三段,由单层上皮细胞﹑基膜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近端小管又分近端小管曲部和近端小管直部,远程小管又分远程小管曲部和远程小管直部,功能是重吸收和排泌。

     23.滤过屏障的组成及功能。

     滤过屏障又称滤过膜,由有孔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足细胞裂孔膜三层结构组成。

     正常情况,血液的细胞成分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此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因为毛细血管内皮和足细胞表面均有带电负电荷糖蛋白,且基膜内的糖胺多糖也以带负电荷的硫酸软骨素为主,这些成分均可以阻止带电负电荷荷的物质通过滤过膜,将血浆成分有选择性通透,防止血浆蛋白的滤出具有重要意义

     24.球旁复合体的组成及功能。

     位于肾小体血管极处,有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外膜细胞组成,是一个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的复合性结构。

     (1)球旁细胞由入球微动脉管壁的平滑肌转变而成,胞质内含有较多分泌颗粒,可释放肾素,能将血管紧张素Ⅰ转变成血管紧张素Ⅱ,具有促使血管收缩和升高血压的作用。

     (2)致密斑由远曲小管上皮特化为而成,可感受远曲小管内的钠离子浓度变化,并将信息传递给球旁细胞,调节其分泌肾素。

     (3)球外膜细胞与周围球旁细胞﹑致密斑和球内膜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故该细胞在球旁复合体中,可能起信息传递作用。

     25.精子是在哪里产生的?精子的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

     精子是由睾丸里的生精小管产生。

     精子发育3个过程:

     (1)精原细胞增殖期:精原细胞自青春期开始后,精原细胞不断分裂增殖,一部分成为干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精原细胞,另一部分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2)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二倍体的初级经母细胞迅速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又迅速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2个精子细胞。

     (3)精子形成期,精细胞分化为蝌蚪形精子过程,此过程主要是核极度浓缩,形成糊子头部,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覆盖于核的头部,中心体形成9+2组微管结构的轴丝,线粒体在轴丝外周形成线粒体鞘,多余的细胞质消失,形成精子。

     26.雄激素是哪种细胞分泌的?输精管结扎是否会影响男性的性功能?

     雄激素是由睾丸间质细胞分泌而成。输精管结扎后,不会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只是精子向体外运行的通道被切断。原因1虽然睾丸仍不停地产生新精子,但它们却只能停留在睾丸和附睾内,逐渐死亡和分解,最后被吸收而消失,实际上,在生理情况下,也有部分精子在老化,死亡和吸收,只是不像输精管结扎后那样,全部精子都死亡,消化和被吸收。性交时仍存在正常的射精过程2由于精液主要来自精囊腺和前列腺,而结扎部位在这两个腺体之前,故精液的排出仍旧照常,只是没有精子,而体积减少大约百分之几,这种变化是觉察不到3由于产生雄激素的睾丸间质细胞位于曲细精管的外面,根本不会受到手术的影响。男性的射征和功能是受到雄激素控制,输精管结扎不会影响简直细胞产生及泌雄激素,故不会影响男性的性功能。

     27.卵泡的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

     卵泡是由一个位于中央的卵母细胞和包围在其周围的卵泡组成。卵泡发育是一个连续生长的过程,结构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成熟卵泡。初级卵级和次级卵泡阶段合称生长卵泡阶段。

     发育过程:

     (1)卵母细胞的变化:原始卵泡中的初级卵泡细胞,经生长卵泡的阶段,在排卵前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并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停止于分裂中期

     (2)卵泡细胞的变化:单层发育为多层细胞,在卵母细胞与卵泡细胞之间形成透明带,卵泡细胞能通过透明带给卵母细胞提供营养,津贴透明带的卵母细胞放射状排列,形成放射冠

     (3)囊状卵泡的形成:出现卵泡腔,充满卵泡液,卵母液;卵母细胞居卵泡一侧,突向卵泡腔形成卵丘,卵泡周围结缔组织细胞发育形成卵泡膜

     28.什么是排卵?排出的“卵”包括哪几部分?

     排卵是成熟卵泡向卵巢表面突出,卵丘与卵泡壁分离,将次级卵母细胞连同透明带和放射冠排入腹膜腔,并很快到达输卵管私壶腹部。排卵时间约一个月经周期第14天。排卵以后若未受精,次级卵母细胞退化死亡,若24小时内受精,卵母细胞便完成第二次分裂形成成熟卵细胞。排出的“卵”包括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放射冠和一部分卵泡

     29.黄体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功能?

     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的卵泡颗粒层和卵泡膜在黄体生成素的作用下各腔内塌陷,卵泡膜的结缔组织和毛细血管也伸入颗粒层,这些成分逐渐演化成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时吐黄色,即黄体。其中若排出的卵细胞迅速受精,黄体将继续发育,维持6个月称为妊娠黄体,若卵母细胞未受精,则黄体维持14天后退化,成为月经黄体。黄体内含有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前者可分泌大量孕激素,后者可分泌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腺体分泌和乳腺发育。

     30.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及其与卵巢激素的关系。

     子宫内膜同期性变化是由青春期起,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同期性作用下,子宫内膜功能层出现约28天1次的同期性剥落﹑出血和修复的变化,称月经周期。约28天的月经同期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和分泌期共三期。增生期是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增厚﹑修复;分泌期是在雌激素﹑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下,子宫内膜继续增厚,达到最高峰,由于黄体退化,卵巢的激素水平骤降,螺旋动脉收缩后又突然短暂扩张,于是子宫内膜坏死﹑剥落﹑出升,即进入月经期。如此反复循环,有序的调节和维持着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正常活动。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受卵巢周期性活动控制。卵巢的同期性活动又受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的调节;卵泡刺激素刺激卵泡的生长和分泌雌激素,黄体生成素则协同卵泡刺激素促使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生成。而促性激素的分泌又受下丘脑神经元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

     胚胎学

     总论

     1.受精的定义与意义。什么是获能?

     精子和卵子结合融合为一个受精卵的过程称受精。受精发生在输卵管壶腹部。

     意义:

     (1)恢复2倍体核型﹐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遗传性状为双亲的混合。

     (2)决定遗传性别。

     (3)激活卵细胞,启动卵裂。

     精子通过子宫和输卵管时,原本来自精液覆盖在精子头表面的糖蛋白被去除,从而使精子获得了使卵子受精的能力,此现象称获能。

     2.受精后的第一周,胚胎发生哪些变化?什么是卵裂?什么是桑椹胚?

     受精后第一周,受精卵开始卵裂,产生卵裂球,到第三天,卵裂球达到12~16个,组成桑椹胚,第四天,卵裂球达100个左右,形成胚泡,并进入子宫腔,受精后第5~6天,胚泡开始着床.卵裂是指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裂球的过程,到第三天,卵裂球数达12~16个,共同组成一个实心胚,外观中桑椹,故称桑椹胚

     3.胚泡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意义。

     胚泡中心为胚泡腔,胚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与吸收营养有关,称滋养层.位于胚泡腔内一侧的一群细胞,称内细胞群.

     4.什么是植入?植入的时间、地点、条件。

     胚泡进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

     时间:植入约于受精后第5-6天开始,于第11-12天完成。

     地点:子宫底,子宫体。

     条件:子宫内膜保持在分泌期 、透明带消失和胚泡适时进入宫腔。

     5.什么是蜕膜?蜕膜分为哪几部分?

     植入时子宫正处于分泌期,植入后血液供应更丰富,腺体分泌更旺盛,基质细胞更肥大。富含糖原,脂滴,内膜进一步增厚,内膜的这些变化称脱膜反应,可分为基蜕膜、包蜕膜和壁蜕膜

     6.第二周胚盘的组成。内、外胚层与卵黄囊和羊膜囊的位置关系。

     第二周胚盘由两个胚层组成,也称为二胚层胚盘.邻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为上胚层,靠近胚泡腔侧的一层立方细胞伙下胚层。由于上胚层细胞增值,其内出现一个充满液体的小腔隙,称羊膜腔,腔内液体为羊水.贴近细胞滋养层的一层上胚层细胞开关扁平,称成羊膜细胞,它们形成最早的羊膜,并与上胚层的其余部分共同包裹羊膜腔,所形成的囊称羊膜囊.上胚层构成羊膜囊的底.下胚层的周缘细胞向腹侧生长延伸,形成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围成的另一个囊,即卵黄囊.位置关系:由上向下羊膜腔-上胚层—下胚层—卵黄囊。

     7.第三周胚盘的组成。中胚层是怎样形成?

     第3周初,部分上胚层细胞增殖较快,在上胚层正中线的一侧形成一条增厚区,称原条。原条的头端略膨大,为原结。继而在原条的中线出现浅沟,不结的中心出现浅凹,分别称原沟和原凹。原沟深部的细胞在上﹑下胚层之间向周边迁移。一部分细胞在上﹑下两胚层之间形成一个夹尾,称内中胚层,即中胚层,它在胝盘与胚外中胚层衔接。一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并逐渐全部置换了下胚层的细胞。于是,在在第3周末,三胚层胚盘形成,二个胚层均起源于上胚层,原条的出现使胚盘有头﹑尾端之分,原条所在的一端为尾端,夫原凹向头端增生迁移的细胞,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一条单独的细胞,称脊索,在脊索的头侧和原条的尾侧,各有一个无中胚层的小区,岷处内﹑外胚层相贴,呈薄膜状,分别称口咽膜和泄殖腔膜

     8.三胚层的主要分化

     第4~8周,三个胚层分化形成各种器官原基。

     外胚层的分化:神经系统,表皮及其附属物。

     中胚层的分化:结缔组织,肌组织,心脏和血管,泌尿,生殖系统等器官。

     内胚层的分化:消化﹑呼吸系统的上皮组织。卷曲形成原始消化管。

     9.胎膜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何,功能意义?什么是衣胞?

     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膜﹑尿囊和脐带。早期胚胎通过绒毛汲取母血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出代谢产物。后期丛密绒毛膜与基蜕膜共同组成胎盘。羊膜为半透明薄膜,羊膜腔内充满羊水,羊膜在胚胎发育中对胚胎起着重要保护作用。抽取羊水进行细胞染色检查﹑DNA分析﹑化学物质分析或测定羊水中某些物质的含量,可早期发现某些先天异常。卵黄囊的出现是种系发生和进化的重演。人胚胎卵黄囊被包入脐带后,与原始消化管相连的卵黄囊尾侧向体蒂内伸出的盲管>脐尿管>脐中韧带。脐带内有2条脐动脉1脐静脉。胎儿与胎盘通过脐带进行物质交换

     10.绒毛膜是怎样形成?绒毛膜的分部

     绒毛膜由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胚外中胚层构成,伸出大量绒毛。植入完成后,滋养层已分化为细胞滋养层和合体滋养层。外表的合体滋养层和内部的细胞滋养层构成了初级绒毛干,继续发展为次级绒毛干﹑三级绒先干以及形成游离绒毛﹑细胞滋养层壳和绒毛间隙等结构。绒毛膜分丛密绒毛和平滑绒毛膜。

     11.胎盘的组成与功能。胎盘屏障的组成?

     胎盘由胎儿的丛密绒毛膜与母体的基蜕膜共同组成的圆盘形结构。胎盘分子体部和母体部。子体部为丛密绒毛膜,母体部为基蜕膜,两者有序排列。

     在胎盘的垂直面上,可见胎盘由三层结构之间为丛绒毛膜发出的毛,绒毛间充满母体。

     胎盘功能:物质交换,内分泌功能。2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胎盘膜或胎盘屏障,胎盘屏隌的作用是使母体的血与胎儿的血分隔而互不相,混在母体与胎儿间的物质交换过程,可阻挡母血中的大分子物质入胎儿血循环,对胎儿起到一定保謢作用.

     12.从受精卵到胎儿成熟,在母体内经历多长时间?至第几周胎儿初具人形?胚胎的致畸敏感期是什么时间?

     从受精卵开始,人胚胎在母体子宫发育经历38周成熟,第8周末胚体初具人形。第4~8周是三胚层分化为各种器官的原基的时期,又称致畸敏感期

     各 论

     1.颜面和腭发生的原藉是那些突起?唇裂﹑面裂和腭裂的形成原因

     早期围绕口凹有五个隆起:额鼻隆起、左右上颌隆起、左右下颌隆起;4w末额鼻隆起下缘两侧外胚层增生形成左右鼻板,左右鼻板中央凹陷形成左右鼻窝,鼻窝周缘隆起形成左右内侧鼻隆起和左右外侧鼻隆起;左右下颌隆起愈合形成下颌和下唇;左右内侧鼻隆起合并形成人中;同侧内侧鼻隆起和上颌隆起合并形成上唇;同侧外侧鼻隆起和上颌隆起合并形成面颊;唇裂:上颌突与同侧鼻突未愈合所致。

     面斜裂:上颌突与同侧外侧鼻突未愈合所致。腭裂:因外侧腭突与正中腭突未融合所致称前腭裂,因左右外侧腭突未在线融合所致称正中腭裂,前腭裂和正中腭裂兼有称全腭裂

     2.咽囊分别演变成什么器官?

     第一对:外侧部膨大形成中耳鼓室,内侧部形成咽鼓管,鳃膜分化为鼓膜,第一对鳃沟形成外耳道;

     第二对:外侧部退化,内侧部形成腭扁桃体窝;

     第三对:腹侧部形成胸腺,背侧部形成下一对甲状旁腺;

     第四对:腹侧部退化,背侧部形成上一对甲状旁腺;

     第五对:后鳃体部分细胞迁入甲状腺以后分化为滤泡旁细胞。

     3.消化﹑呼吸系统的原基是什么?前﹑中﹑后肠分别分化成哪些器宫

     消化系统的原基:随着圆柱状胚体的形成,卵黄囊顶部的内胚层被包卷入胚体内,形成原始消化管,其头段称前肠,尾段称后肠,与卵黄相连的中段称中肠。

     呼吸系统的原基:人胚第4周时,原始咽杷端底壁正中出现一纵行沟,称喉气管沟,后者逐渐加深,形成一长形盲囊,称喉气管憇室。喉气管憇室位于食管的腹侧,两者之间的间充质隔称气管食管隔,喉气管憇室的上端发育为喉,中段发育为气管,末端膨大,形成两个分支,称肺芽,是主支气管和肺的原基。

     前肠:1、部分口腔底与舌,咽至十二指肠胆总管开口处的消化管,以及颌下腺、舌下腺、肝、胆、胰等;2、喉及以下的呼吸道;3、胸腺、甲状腺、甲状旁腺;

     中肠:十二指肠胆总管开口以下至横结肠右三分之二的消化管;

     后肠:1、横结肠左三分之一的消化管;2、膀胱和尿道的大部分上皮

     4.试述泄殖腔的分隔及演变

     泄殖腔为后肠末端的膨大部分,其殷腹侧与尿囊相连,腹侧尾端以泄殖腔膜封闭。第6~7周时,尿囊与后肠之间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尿直肠隔。尿直肠隔向下生长,将泄殖腔分隔为背侧的原始直肠和腹侧的尿征殖窦两部分,泄殖腔膜同时也被分隔为背侧的肛膜和腹侧的尿生殖窦膜,肛膜为外胚层向内凹陷形成肛凹。第8周末,肛膜破裂,肛管相通。原始直肠参与直肠和肛管上段形成,肛管上段的上皮来源于内胚层,下段上皮来源于外胚层两者以齿状线分界。

     尿生殖窦分三段:上段较大,发育膀肛,其顶点与脐尿管相连,出生前脐尿管闭锁,演化为脐中韧带;中段狭窄,在男性形成尿道的前列腺部和膜部,在女性形成尿道;下段在男性形成尿道的海绵体部,在女性则扩大为阴道前庭

     5.回肠憇室﹑先天性脐疝﹑脐粪瘘的形成原因

     回肠憩室:卵黄蒂退化不全而引起回肠壁上形成的一个囊状突起。

     先天性脐疝:由于脐腔未闭锁导致,脐带根部残留一孔与腹腔相通,当腹内压高时,肠管可从脐部膨出。

     脐瘘:卵黄蒂不退化致肠与脐之间残存一瘘管,腹压升高时粪便可通过瘘管从脐部溢出。

     6.盲肠突的位置及意义

     中肠绊以卵黄囊为界分出的头尾支,而尾支近卵黄蒂处形成的突起称盲肠突,小肠和大肠的分界线,盲肠和阑尾的原基。

     7.简述喉气管室的发生与演变

     原始咽正中的底部出现喉气管沟,然后逐渐变深,在尾侧愈合形成的一个盲囊,是呼吸系统的原基。位于食管的腹侧,两者之间的间充质称气管食管隔,喉气管憇室的上端发育为喉,中段发育为气管,末端膨大,形成两个分支,称肺芽,其后发展为肺叶段呼吸性等支气管。

     8.泌尿与生殖系统的原基

     泌尿系统的发生:

     前肾:生肾索发育形成前肾小管不久后退化,前肾小管外侧向尾段延伸形成前肾管,前肾在人类无功能意义;

     中肾:中肾嵴发育分化为中肾小管和中肾管,中肾小管大部分退化小部分参与形成男性生殖管道;中肾管上端与前肾管尾端衔接,尾端通入泄殖腔;

     后肾:后肾起源于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将发育为人体的永久性肾膀胱和尿道。尿直肠隔将泄殖腔的腹侧分隔为原始直肠和尿生殖窦;尿生殖窦分三段,上段为膀肛;中段在男性形成尿道的前列腺部和膜部,在女性形成尿道;下段在男性形成尿道的海绵体部,在女性则扩大为阴道前庭。

     生殖系统的发生:

     未分化性腺的发生:生殖腺嵴的表面上皮细胞增生, 形成放射索条状的初级性索,卵黄囊内胚层出现原始生殖细胞。

     睾丸的发生:可表达睾丸决定因子,该因子能使未分化性腺各睾丸方向分化,初级性索上皮细胞演变成支持细胞;原始生殖细胞增殖分化为精原细胞。

     卵巢的发生:无Y染色体,故其未分化性腺发育为卵巢,初级性索退化。

     睾丸和卵巢的下降:生殖腺最初位于腹后壁,系膜悬吊于体腔腰部。

     9.后肾的原基

     输尿管芽长入中肾嵴尾端;输尿管芽→肾盂、肾盏、集合管;生后肾组织→肾小管和肾小体,肾被膜。

     10.膀胱各部分形成的来源

     尿直肠隔将泄殖腔的腹侧分隔为原始直肠和尿生殖窦;尿生殖窦分三段,上段较大,发育膀肛,其顶点与脐尿管相连,出生前脐尿管闭锁,演化为脐中韧带;中段狭窄,在男性形成尿道的前列腺部和膜部,在女性形成尿道;下段在男性形成尿道的海绵体部,在女性则扩大为阴道前庭。膀胱大部分由尿生殖窦上段组成,膀胱顶由尿囊根形成,输尿管起始由中肾管扩大并入形成,膀胱三角区由中胚层形成,其余由内胚层形成。

     11.生殖管道的原基。简述中肾管和中肾旁管在男女性的不同分化

     生殖管道的原基分为中肾管和中肾旁管。

     男性生殖管道的分化:睾丸支持细胞→ 抗中肾旁管激素→中肾旁管退化;睾丸间质细胞→ 雄激素→部分中肾小管→附睾输出小管;中肾管→附睾管、输精管、精囊和射精管。

     女性生殖管道的分化:中肾管退化;中肾旁管:头端→输卵管漏斗部,开口于体腔;上段与中段 → 输卵管;下段左右合并、隔膜消失→子宫与阴道穹隆部;窦结节→阴道板→阴道

     12.多囊肾,脐尿瘘,隐睾,先天性腹股沟疝等形成的主要原因

     多囊肾:生后肾组织发育成的肾单位没有与集合小管相连通,致肾小管尿液积聚,肾单位肿大呈囊肿,肾功能障碍。

     脐尿瘘:膀胱顶端与脐之间的脐尿管未闭锁,致使膀胱与脐部相连通,出生后尿可以从脐部漏出。

     隐睾:睾丸停留在腹腔,因温度偏高不能发生精子,导致不育。

     先天性腹股沟疝:腹腔与鞘膜腔之间的通路未闭合,当腹内压增高时,肠管突入鞘膜腔

     13.心脏原基及心脏外形的建立过程

     心脏原基:心脏发生的原基-生心区,围心腔;生心板1 对→生心管1 对,头褶导致原始心脏转至原始咽的腹侧,侧褶导致1对心管融合为1 条,陷入心包腔,中段游离,心管内皮外的间充质→内皮下层、心肌膜和心外膜。心脏外形建立:心管→心球、心室、心房,头端接动脉干,尾端出现静脉窦,心管生长速度快于心包腔→形成球室袢,凸向右、前、尾侧,心房移至心室头端背侧,向左右扩展,房室管形成

     14.心房和心室的分隔过程

     原始心房的分隔:第一房间隔、第一房间孔(隔下缘和心内膜垫之间); 第二房间孔(隔上部组织被吸收形成);第二房间隔、卵圆孔,卵圆孔瓣(第一房间隔组织);永久性心房的形成:静脉窦左角萎缩;右角扩大,并入右心房左心房吸收原始肺静脉及其左右属支后,4条肺静脉直接开口左心房

     原始心室的分隔:室间隔肌部、室间孔(隔上缘与心内膜垫之间);室间孔被球嵴下端和心内膜垫组织封闭,形成室间隔膜部

     15.心球和动脉干的分隔。法洛四联症

     动脉干与心球的分隔: 形成相向生长的螺旋状纵嵴,上段为动脉干嵴、下段为球嵴;融合后成为主动脉肺动脉隔,结果-肺动脉干扭曲围绕升主动脉;主、肺动脉起始处,分别形成半月瓣。

     法洛四联症: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大;形成原因为动脉干和心球分隔异常造成肺动脉和主动脉分隔不均所致

     16.简述胎儿的血液循环途径及其出生后的主要变化

     胎儿血液循环:脐静脉→肝、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大部分经卵圆孔→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大部进入头颈部(确保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小部分进入降主动脉→脐动脉→胎盘;右心房,小部分→右心室→肺动脉→大部分经动脉导管进入主动脉,小部分进入肺。

     出生后的变化:胎盘循环中断、肺循环建立;脐静脉→肝圆韧带;脐动脉→脐侧韧带、膀胱上动脉;静脉导管→静脉韧带;动脉导管→动脉韧带;卵圆孔关闭。

     --END---

    

    医学笔记库

    

    医学口诀、图谱、思维导图

    

    临床技能操作视频库

    

    急救手册,人手一份(最新)

    

    医学题库(点击阅读原文进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资料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