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九点,战胜高血压!
2018/10/26 7:30:00 医者部落

    

    

     拓展阅读

     9价来了,宫颈癌疫苗要不要打?一图秒懂

     怀孕是场宫斗戏!原来来到人间这么不容易

     急救手册 人手一份(最新版)

     最全体检报告解读,超详细(值得收藏)

     首部心梗防治电影 ,转发1次可能挽救1条生命

     一位妇科主任的经典总结!每位女性都该了解

     服药后发现怀孕了,孩子该不该要?(新编)

     孩子,面对这4种情况,请务必收起你的善良

     可怕!男子肺部烂成“棉花”,罪魁祸首竟是它

     2块钱的维C和100块的维C有什么区别?

     医院里的人性,刷爆了朋友圈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90 毫米汞柱)为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No1.血压及高血压的分类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诊断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 年修订版)》建议的标准。(见下表)

    

     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一是原发性高血压,二是继发性高血压。

     No2.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主要因素

    

    

     遗传因素: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父母均患有高血压病,其子女发病概率可高达46%,高血压病患者人群中约有60%都有高血压家族史。

     饮食因素:不同地区人群高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与钠盐平均摄入量显著正相关,但同一地区人群中,个体间血压水平与摄盐量并不相关,摄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现象主要见于盐敏感的人群。钾摄入量与血压呈负相关;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较高时,也属于升压因素;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性线性相关,尤其与收缩压相关性更强。我国人群叶酸普遍缺乏,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与高血压发病正相关。

     精神应激因素:城市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者超过体力劳动者;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长期生活在噪音环境中听力敏感性减退者患高血压也较多,此类高血压患者经休息后症状和血压可获得一定改善。

     吸烟因素:吸烟可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并增高去甲肾上腺素,同时可以通过氧化应激,损害一氧化氮介导的血管舒张,引起血压增高。

     体重因素:体重增加是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与发生高血压关系密切,腹型肥胖者更容易发生高血压。

     药物因素:服避孕药的妇女血压升高发生率及程度与服药时间长短有关。口服避孕药引起的高血压一般为轻度,并且可逆转,在终止服药后3 至6 个月,血压即可恢复正常。其他如麻黄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消炎药、甘草等也可使血压增高。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此综合征是指睡眠期间反复发作呼吸暂停,有中枢和阻塞之分。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人群中50%患有高血压,血压升高程度与此综合征病程和严重程度有关。

     No3.高血压对人体的影响

    

    

     高血压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细小血管痉挛硬化;长期高血压则可引起全身动脉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壁硬化、管壁与官腔比值增加和官腔内径缩小。高血压及伴随的危险因素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最后导致人体重要靶器官如心、脑、肾组织缺血、缺氧,功能衰竭。

     1、对心脏的影响

     长期高血压可使心脏压力负荷增高,因刺激心肌细胞肥大和间质纤维化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张,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肥厚可以使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特别是在氧耗量增加时,导致心内膜下心肌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常可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最终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室肥厚、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2、对脑的影响

     长期高血压使脑血管壁发生缺血与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一旦破裂则会发生脑出血。高血压可促使脑动脉粥样硬化,而粥样斑块破裂又可导致脑血栓形成。脑小动脉闭塞性病变,引起小范围梗死病灶,称为腔腺性脑梗死。

     3、对肾脏的影响

     长期持续高血压可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萎缩,肾动脉硬化可导致肾实质缺血和肾单位不断减少,引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后导致尿毒症。

     4、对视网膜的影响

     视网膜病变早期可以通过眼底检查发现,早期为小动脉发生痉挛,随着病程进展出现硬化。血压急骤升高可引起视网膜渗出和出血,导致失明。眼底病变程度分为4 级,对眼底病变程度进行检查有助于判断高血压的严重程度。Ⅰ级: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Ⅱ级:视网膜动脉狭窄、动静脉交叉压迫。Ⅲ级:在上述病变基础上有眼底出血及棉絮状渗出。Ⅳ级:上述基础上又出现视盘水肿。

     No4.高血压及老年高血压的症状

    

    

     高血压为慢性进行型疾病(极少数为急进型),表现从无到有,有轻有重,有多有少,症状因人而异,与血压高低不成正比。高血压常见的症状有头痛头晕、心慌气短、尿少水肿、眼花耳鸣、颈项僵硬等。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年龄大于60 岁的高血压患者即属老年高血压范围。有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是到了老年时期才患上了高血压;有的是在中年时期患高血压一直延续到老年时期,其特点是50%以上的患者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其脉压差(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距)大、血压波动大、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尤其是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常有不同程度的靶器官损害,如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若出现继发性高血压易漏诊。

     No5.血压控制的目标值

    

    

     专家建议,一般情况下,血压控制目标值应为:收缩压<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90 毫米汞柱;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心力衰竭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应为:收缩压<130毫米汞柱、舒张压<80 毫米汞柱;对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应控制在150 毫米汞柱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40 毫米汞柱以下。高血压患者应尽早将血压降低到上述目标血压水平,但并非越快越好,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及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可较快达标,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老年患者、病程较长的患者或已有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宜适度缓慢。

     No6.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也就是生活方式的干预,此方法适用于所有高血压患者,具体分为:

     1、减轻体重,患者应将身体质量指数BMI(BMI 等于体重公斤数与身高米数平方的比值)尽可能控制在不超过24,体重降低对改善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左心室肥厚均有益;

     2、减少钠盐摄入,膳食中约80%的钠盐来自烹调用盐和各种腌制品,所以患者应减少烹调用盐,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 克为宜;

     3、补充钾盐,建议患者每日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减少脂肪摄入,患者应减少食用油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

     5、戒烟限酒;

     6、增加运动,运动有利于减轻患者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心血管调节适应能力、稳定血压水平;

     7、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衡;

     8、必要时可补充叶酸制剂。

     No7.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降压药物治疗的对象:

     1、高血压2 级或以上患者;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已经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患者;

     3、凡血压持续升高,改善生活方式后血压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属于高危和很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进行强化治疗。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合并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药物降压治疗后尽管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其他危险因素依然会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患者在进行降压治疗时应同时兼顾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即降压治疗方案除了必须有效控制血压,还应兼顾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

     No8.降压药物治疗应遵循的原则

    

    

     1、长期性:高血压是一种原因不清楚的慢性疾病,降压治疗只是一种对症处理,它只能减少高血压对人体的损害,因此需要长期降压治疗,而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则须终身服药。

     2、个体性: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药物有效性和耐受性以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兼顾患者经济条件及个人意愿,建议患者选择适合的降压药物。

     3、综合性:应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特别是患者患有多种疾病等因素,建议患者选择一药多治,可兼顾多病。

     4、小剂量开始:患者初始治疗时通常采用较小的有效制剂量,之后根据需要可逐步增加剂量。

     5、选择长效制剂:患者尽可能使用有持续24 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且每天给药1 次,这样可减少血压波动,从而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达到平稳控制血压的目的,可更有效地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6、联合用药:患者在制剂量单药治疗效果不满意时,可以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这样可增加降压效果又不增加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2 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常需要联合治疗。对收缩压≥160 毫米汞柱、舒张压≥100 毫米汞柱或高出目标血压20/10毫米汞柱或高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采用小剂量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或用固定复方制剂。

     No9.常用降压药物种类

    

    

     目前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为5 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BB)、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理想的降压药物是降压有效、副作用少、依存性好、性价比高、药物作用时间长、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但是往往一种药物难以达到上述所有条件,所以在选择降压药物时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大多数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单独或联合使用上述5 类降压药物,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临床使用时,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多少、靶器官损害的程度、有无并发症、降压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费用等,都可能影响降压药物的具体选择。目前普遍的观点认为,2 级高血压患者在开始时就可采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必要时可联合使用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较快达到目标值,也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

     (内容转自《陕西日报》百姓健康专栏)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者部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