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小女孩全身换血4次,它是危及生命的幕后杀手!
2022/7/13 10:41:26 医者部落

    

     7岁的雯雯躺在病床上,面容苍白,身边机器发出滴滴的运作声。

     本来过了这个暑假,雯雯就要去读小学了。

     然而现在,她却躺在病床上,病情危重,送入医院时,已陷入昏迷,经过抢救,全身多器官出现衰竭,不容乐观。

    

    图源:青年时报微博

     与此同时,雯雯的妈妈也在抢救中,弟弟脱离了生命危险。

     使一家人陷入生命危机的是一盘家常菜“黑木耳”。为何一盘黑木耳会放倒一家人?

     事实上,泡发和烹饪黑木耳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可能你的家人都在犯。

     几天前的中午,雯雯的妈妈拿起了泡发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捞起,加入调料,凉拌给两个孩子吃。

     雯雯爱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爱吃,只动了几筷子。

     一盘黑木耳下肚后,姐弟两个照常玩乐。

     到了第二天傍晚,雯雯开始出现呕吐和肚子疼,精神变得萎靡,随后,妈妈和弟弟也相继出现相同症状。

     三人被送往当地医院一查,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几百倍,食物中毒。

     其中,雯雯的症状特别严重,入院后迅速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

     在ICU,接诊的医生翻开病例,并与雯雯家属一聊,这才知道,原来她们吃的那盘黑木耳,足足泡发了两天两夜。

     雯雯妈妈把黑木耳放在家门外露天泡发,两天两夜后,焯水凉拌后食用。

     最后确诊,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对于这种毒素的治疗,没有特效药。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到50%以上!

     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体内毒素尽量排出,医生对雯雯的血浆进行了四次置换,每次1500毫升。

     对于这样一个7岁女孩来说,这样大幅的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四次。

     但即使是这样迅速和及时的抢救,雯雯的病情依旧让人揪心。

     通过这个病例,今天我们就先来仔细说说木耳,希望大家都能掌握安全食用知识,避免再次发生此类悲剧。

    

    图源:华大母婴制作

    

     为什么吃木耳可能会中毒?

     首先,干木耳是无辜的,它本身不会产生毒素。正常泡发木耳也不会有毒。

     真正能毒倒人的木耳大多符合两个特点:

     ① 泡木耳的时间长

     ② 泡木耳的温度高

     符合这两点的木耳很容易滋生出一种细菌:椰毒假单胞杆菌

     椰毒假单胞杆菌,虽然它并不致命,但会产生一种毒素——米酵菌酸,它才是危及生命的幕后杀手!

    

    图源:华大母婴制作

     米酵菌酸主要针对肝、脑、肾等脏器。

     所以,中毒后的患者轻则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的症状;重则会昏迷、中枢神经麻痹,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要命的是,这种毒素还很耐热,就连炒菜都破坏不了它的毒性,杀不死它,更别提想通过简单地洗一洗来杀菌了。

     也就是说「毒木耳」其实是泡发过程中的不当操作,让木耳被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并经过长时间繁殖而有的“毒”。

     和干木耳类似的食物还有银耳、香菇、蘑菇、豆皮、腐竹,都是在泡发的过程中很容易变质,滋生椰毒假单胞杆菌导致中毒。

    

     怎么泡木耳能避免中毒?

     正常的木耳,吃了并不会让人食物中毒。

     一些「中毒」案例,很可能是因为在泡发的过程中,木耳受到了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污染,经过长时间泡发后,微生物产生了毒素导致的。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把木耳泡太久。

     当然,水温高的时候时间也会相应缩短。无论是冷水还是热水,摸一摸,只要木耳泡软了就可以下锅。

     如果泡发时间超过两小时,那最好冷藏起来,放在室温下很容易滋生一些微生物,或者一次少泡,吃不完丢了得了。

     一旦发现木耳表面黏黏,或者有异味、糟烂,请果断扔掉!

    

     吃鲜木耳有可能中毒吗?

     不会中毒,但有可能有其他问题。

     大家有没有发现,市面上出售的木耳,干木耳要比鲜木耳更常见。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

     鲜木耳中含有卟啉类感光物质,若遇上本身卟啉代谢异常的人,大量的摄入后又受到了长时间日晒,是会有一定的几率引起日光性皮炎。

    

    图源:华大母婴制作

     当然,想要同时满足这三点的几率真是非常非常非常小!

     但很多人其实自己也不清楚自己是不是卟啉代谢异常的人,心里总会有些疑虑,担心自己就是这样的天选之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选择干木耳。

     鲜木耳晒成干的过程就能分解大部分卟啉,泡发、冲洗又能去掉一部分。

     几轮下来,卟啉也就不剩多少了。

    

     夏季除了木耳

     这几种吃法也很危险

     1. 没有做熟的扁豆

     由于扁豆中含有血细胞凝集素、皂素和胰蛋白酶抑制剂等,这些天然植物毒素对人体的消化道有着强烈的刺激性,一旦中毒可能会引起出血性炎症等反应。

     而这些毒素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加热才能被破坏,所以一旦食用没有煮熟的扁豆,就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腹泻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和呼吸麻痹等。

     除了扁豆,四季豆、油豆角和刀豆等也可能引起中毒。

     许多人在做饭时,过分追求色泽通常不会将这些豆类煮透,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2. 冰箱里的火腿

     夏季到来,火腿等食物如果储藏不对就很可能会被金葡萄菌等细菌污染。

     而金葡萄菌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细菌,一旦中毒就会侵袭我们的多个脏器,最终引发脏器衰竭。

     如果中毒后没有足够重视,甚至会引发死亡。

     火腿和罐头等食物,一定要按照说明书常温储存,最好放在通风的地方。

     在食用前,一定要看看食物表面有没有变黑或者发黏等情况,最好再闻一闻有没有变味。

     3. 野生蘑菇

     我国现有大概400多种毒蘑菇,毒蘑菇和普通蘑菇的区别在于,毒蘑菇一般含有毒肽、毒伞肽、毒蝇碱、异恶唑类衍生物、光盖伞素等毒素。

     很多毒蘑菇因为和普通蘑菇看起来很相似,所以每年误食毒蘑菇的人也不在少数。

    

     图源:网页截图

     这里建议大家尽量不要私自食用野外的蘑菇,从正规食品市场购买菌类。

     4. 黄花菜

     这里指的是鲜黄花菜,因为鲜黄花菜中含有秋水仙碱,本身没有毒性。

     但当我们在食用后,秋水仙碱就会被肠胃吸收,进而产生二秋水仙碱,二秋水仙碱的毒性较大。

     当然,这里指的是食用太多、或食用没有煮熟的鲜黄花菜。如果食用前彻底煮熟了,是不用担心这种问题的。

     5. 久放冰箱的汤类

     不管是汤类,还是肉类、鱼类,如果在没有密封情况下就放入冰箱,就可能产生肉毒杆菌。

     并且肉毒杆菌的数量,是和放置的时间成正比的。

     所以汤类食品,一定密封放入冰箱,并且放入冰箱的时间不要过长。

     6. 隔夜凉菜

     既然说是凉菜,那在制作时肯定是没有经过高温的。

     这个时候如果如果操作不规范,或者卫生条件不合格,就很容易遭到致病菌的污染。

     尤其是夏天,凉菜一定要做到随做随吃,千万不要隔夜。

     说到这顺便提一下隔夜菜的问题,隔夜菜并不是放了一夜的菜,一般放置了 5-8小时的菜就可以称之为隔夜菜了。

     7. 啤酒+海鲜

     对于很多人而言,夏季是吃海鲜、喝啤酒的季节。

     但是在这过程中需要注意,对于嘌呤代谢异常的人而言,酒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海鲜中的嘌呤分解加速,进而导致尿酸水平升高,并引发痛风。

     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啤酒+海鲜并不会马上引起痛风。

     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此以往会加重肾脏负担进而出现高尿酸血症,所以啤酒、海鲜还是少一起享用。

     来源:华大基因医学

     内容推荐

     点击阅读

     知道女性准备怀孕时要吃叶酸,可叶酸是干嘛用的?市面上叶酸产品很多,几块钱到几百块钱不等,区别在哪儿?难道是智商税?……详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医者部落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