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是一个人最高级的自律
2021/11/23 12:57:18 每天的解忧书馆

    

     图片来自网络

     在抖音上看到一个视频:

     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头戴头盔,骑着摩托,身背运动包,向前奔驰,对镜头笑着比了一个“耶”。

     她的身子瘦小,精神却很饱满,仿佛20多岁的小女生,正要出去闯世界。

     网友评论到:人家不是老奶奶,是位很酷的“少女”。

     这让我想起一篇文章,名字叫《仪式感,才是生活最好的兴奋剂》。

     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不受年龄控制,由内心的状态决定。

     人到中年,也对生活充满好奇,不断追光。

     即使一地鸡毛,也能营造出仪式感,把日子过得热气腾腾。

    

     仪式感,是藏在细节里的好运

     东京奥运会上,杨倩在十米气步枪决赛中获得金牌。

     比赛中,她头上的小黄鸭发卡,刷屏网络,成为她的独特标签。

     采访时,杨倩说,小黄鸭发卡是她的幸运物。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很多运动员都有自己的“幸运仪式”。

     邓亚萍在《心力》里写到:她在逆风局会悄悄摁三下球台,以稳住情绪;

     李娜到澳洲打比赛时,会要求住同一家酒店、同一个房间;

     还有运动员,会在比赛前,戴上特定的帽子,并且把装备从右到左重新整理一遍。

     这些仪式感,就是为了征服未知的恐惧,主动制造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

     阿姆斯特丹的心理学教授保罗写了一篇关于研究运动员心理的论文,发表于《应用社会心理学期刊》,他在文章中指出:

     在重要的比赛中,运动员们都有自己的幸运仪式,这些仪式起到心理安慰剂的作用。

     仪式感,能让人们面对未知的事物,带来自信心和掌控感,减少压力。

    

     有一位同事,每次见客户或出席活动,都会精心搭配一身红色。

     比如粉红色的裙子、玫红色的风衣,涂上正红色的口红。

     她说:“红色是我的幸运色,每次穿上红色,都感觉自己气场更强。”

     在心理学中,颜色具有联想和象征性,能对情绪产生影响。

     比如红色,能让人想到太阳、火焰,带来温暖的感觉。

     许多餐厅会使用红色作为主色调,增进食欲。

     总有人说,上班很辛苦,生活已经这么累,何必去搞什么仪式感,太作了。

     其实,不管任何年龄和境遇,我们都应该去尝试属于自己的仪式感。

     一杯咖啡、一种颜色、一个包包,这些小小的仪式感,会给你带来积极的暗示,让你勇敢地去面对生活的难题,从而事事顺利。

     《小王子》中写道:

     “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好的人生,需要主动创造一些仪式感。

    

    

     仪式感,是给苦日子加点糖

     我前段时间到朋友家里做客,发现她很喜欢做甜品。

     她住的是合租房,4个人共用客厅和厨房,加起来面积不到10平米,堆满了架子、纸盒、厨具、饮水机等等。

     我起初不敢相信,她能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做出美味的蛋糕来。

     她像变魔法似的,从架子里找出搅拌器、模具盒、面粉,还有各种精致的坚果、饼干。

     搅拌蛋黄,打奶油,放进烤箱,撒上坚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份舒芙蕾就这么做好了。

     我们几个人围坐在小桌子上,一人一个碟子,尝着甜品,在昏黄灯光下聊八卦。

     在那狭窄的客厅里,我竟然感觉到一阵温暖,溢出心头。

     仪式感,不是附庸风雅的精致。

     它是苦日子里的甜,是平淡生活里的彩虹。

    

     记得杨澜在美国求学的故事,她找工作被拒绝,又被房东太太赶出家门。

     万般无奈中,杨澜披头散发地走进一家咖啡店,而店里坐着的都是十分讲究的人,对她投来异样的目光。

     后来,一位英国老太太写了一张纸条递给她说:“洗手间在你的后方。”

     杨澜去到洗手间,看着镜子里灰头土脸的自己,才明白她为何屡次失败。

     当她再出来时,座位上又有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你应该好好打扮自己,这样的人才有气场和尊严。”

     很多网友在这个故事下面评论:你去带娃试试,看你还有时间打扮?

     是呀,人生很苦,为了活下去,我们就已经付出全部。

     每天在渡劫,哪有时间精致。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也许你正深陷泥泞,满心悲伤,难道就任凭自己从此颓废下去吗?

     一个人应该主动把自己从深渊中拉出去。

     去做一道甜品,买一件毛衣,去书店听听音乐,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仪式感,能够化解心头的寒冷,让你重振旗鼓。

     德国作家洛蕾利斯,在《我们为什么需要仪式》里写道:

     “有仪式感的人生,才使我们有了存在感。不是为他人留下什么印象,而是自己的心在真切地感知生命,热忱地生活。”

     一辈子太短,我们不仅要生存,还要好好地生活。

     人生很苦,请给自己加点糖。

    

    

     仪式感,是对自己最大的温柔

     在《向往的生活》中,有一期来了个嘉宾刘晓邑,他擅长做手工。

     黄磊说,你给院子增添点生活气息吧。

     我原本以为,他们会像前几期一样,买盆栽鲜花摆着。

     结果刘晓邑拿着竹篓和锄头,到田野里去了。

     他先是在树下,挖了绿色的青苔,连泥土放在竹篓里。

     又在土里挖到了一个破旧的青花瓷碗,然后摘了一些野花、树枝。

     就这样,他们用田野里的材料,在院子里造出天然的盆栽,十分的解压和放松。

     生活里,有很多不需要花钱的仪式感,但却能带来最大的欢喜。

     抽点时间,沿着海边跑步,发泄心中的郁闷;

     在街道逛逛,听听人们唠嗑;看看落日余晖,感受时间的流逝。

     在平凡日常中,我们被工作逼得喘不过气来。

     仪式感,是对自己最大的温柔,允许自己偶尔放肆一回。

    

     《绝望夫妇》中有一句台词:

     “无论身心多么累,我们都要保持浪漫的感觉,形式主义虽然不算好,但总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得多。”

     仪式感,是精神上的抚慰,给生活带来好运。

     仪式感,是自己成全自己,给苦日子加点糖;

     仪式感,是质朴中的浪漫,增添些许温柔。

     希望我们都能在淡淡的日子里,尝试一些仪式感,酿出蜜糖,吹散忧愁。

    

     解忧书馆,好文推荐

     《一个人最大的清醒:舍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天的解忧书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