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岁女院士全英文演讲,刷爆网络:一个女人的好命,从不认命开始
2021/11/26 16:24:41 每天的解忧书馆

     ?

    图片来自网络

     前段时间,95岁老奶奶,在论坛上发表全英文演讲,频上热搜。

     她叫叶叔华,是中国首位女天文台台长,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在论坛上,叶叔华以流利的英语鼓励女性:

     “如果你想要获得平等,你必须为之奋斗,你要展示你的能力。”

     网友评论到:这才是真正的女神,生生不息,一直努力,从不放弃。

     而叶叔华的故事,蕴含着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个女人的好命,从不认命开始。

    

     不认命,才能改写命运

     1927年,叶叔华出生于广州市,因时局动荡,她从小跟随家人在广州、香港、韶关等多个城市间奔波。

     她喜欢文学和音乐,在选大学时想读古文学专业。

     但父亲不同意她读文科,劝导她读医学专业,最后两人折中,选了数学专业。

     1945年,叶叔华,以第一名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学的数学天文系。

    

    图片来自网络

     在大学里,她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业后,叶叔华在香港教书,那个年代工作特别难找,但她却辞了工作,回到上海。

     因为心系天文学,她很想进入紫金山天文台工作,没想到在参加应聘时被拒绝了。

     当时的天文台没有女性研究员,负责人说,他们要招个男的。

     叶叔华听了这话,气的火冒三丈,她说:

     “我读的也是天文学,我读的很好,为什么不招我?”

    

    图片来自网络

     在当年环境下,以叶叔华的学历和专业,可以称上行业中佼佼者,也是难得的高材生。

     不认命的叶叔华,再次去撞南墙。

     所有人都劝她放弃时,她鼓起勇气,给当时的天文台台长张钰哲写了一封信。

     叶叔华很理智,她写下自己的优势,以及5条应该被天文台录用的理由,条理清晰,且娓娓道来。

     四个月后,张钰哲被叶叔华的毅力打动,邀请她进入紫金山天文台下属的徐家汇观象台工作。

     1951年底,叶叔华成为了天文台的第一位女性研究员。

     她改写了历史,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说:

     “每个人都有一个觉醒期,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如果说,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真正的摆渡人,是自己。

    

    

     不服输,才能熬过困境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叶叔华在天文台工作后,困难远比想象中多。

     整个徐家汇观象站,只有四个工作人员。

     叶叔华的任务,十分重复,每天观测、计算、接受时号、发播时号等。

     那时物质贫乏,徐家汇观象台的设备老旧,很多出现了故障,精度也比较落后。

     在一次与测绘部门的共同会议上,有专家直接说:

     “用了你们的结果,反而把我们的工作搞坏了。”

     面对质疑,叶叔华没有反驳,而是想办法去解决。

     即使人手不足,她也硬着头皮迎难而上,筹建中国自己的世界时综合系统。

     接连几个月没有休息,不断观测和核算,寻找合适的模型。

     冬天,天文台极为寒冷,叶叔华操作着仪器,手指都被冻僵。

    

    图片来自“上海科技”微信公众号

     终于在1965年,“北京时间”通过国家鉴定,向全国发布,它的精确度超越了苏联标准时刻系统,仅次于巴黎天文台的“世界时”。

     此后,叶叔华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她在采访中说:

     “我想做一件事情,是会奋不顾身的。”

     表面的光鲜亮丽,背后是无数次的苦熬。

     深到骨子里的韧劲,让人在尘埃里开出花来。

     法国作家卢梭曾写道:

     “逆境是一所完全自修自悟的大学磨难,对于弱者是走向死亡的坟墓,对于强者却是生发壮志的泥土。”

     风暴过后,彩虹绚丽。

     冰雪之中,寒梅傲立。

     一个不服输的人,才能熬过那些无人问津的黑夜。

    

    

     不浮躁,才能淡定从容

     如今,95岁的叶叔华,依旧坚持去上海天文台上班。

     早上七八点钟起床,九点到单位,中午在食堂吃饭。

     下班回家,买菜做饭,晚上九点左右睡觉,极其规律的生活。

     记者问:“是什么支撑您到了老年,依旧步履不停?”

     叶叔华说:

     “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如果不到天文台去,我干什么呢?工作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记得许渊冲先生的故事,这位百岁老人,被称为翻译界的泰斗。

     70岁退休后,他依旧在翻译作品。

     每天对着电脑敲键盘,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来,每天坚持翻译1000字左右。

     在八十多年里,许渊冲先生翻译了100多本书。

     他参与翻译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独自翻译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到78岁时还翻译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托夫》。

    

    图片来自网络

     2007年,许渊冲去医院检查,被诊断出直肠癌,医生说他很有可能活不过7年。

     一般人听到这消息,都会消极悲观,而许渊冲没放在心上。

     他跟往常一样,早上起来晨练,吃完饭后开始翻译,有空就出去骑骑自行车。

     他说:“不用担心我,只要我继续沉浸在翻译的世界里,就垮不下来。”

     七年之后,许渊冲的身体仍健康,笔耕不辍,还拿下了“北极光”文学翻译奖。

     人生并没有什么秘诀,靠得不过是勤恳的付出。

    

     《黄帝内经》中说: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忙而不躁,沉而不傲。

     戒掉浮躁,万事皆可成。

     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命运自然会有安排,不必多想,更不必忧虑。

     有句话叫做,你在三四月播种,八九月自有收获。

     当你不再被情绪牵动,认真去感受每一段经历,便能从容地绽放光芒。

    

     《瓦尔登湖》中有句话:

     “一个人怎么看待自己,往往暗示着自己的命运。”

     你若认为自己注定倒霉,就失去了翻身的勇气;

     你若敢于撞击命运的大门,方能找到通往奇迹的途径。

     不要局限于他人的眼光和评判中,把自己当回事,要拿起画笔,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画作。

     余生,不要轻易认命,去改写命运。参考资料:11月26日,上海科技,《叶叔华院士纪录片《星河一叶》独家首发!看她如何打破三层“天花板”》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天的解忧书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