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放得下,才能拿得起(此文无价)
2023/3/9 16:24:02 每天的解忧书馆

    

     作者 :儒风君

     《瓦尔登湖》一书中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放得下,他就越富有。”

     有舍有得,不舍不得,放不下,也就拿不起。

     唯有放得下,抛却负累,才能拿得起,轻装前行。

     1

     放下面子,拿起里子

     鲁迅先生说:“面子是中国精神的纲领。”

     在很多人心里,丢什么,也不能丢了面子。

     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能力有限也要大包大揽;

     为了面子,吃亏上当自认倒霉,唯恐别人说三道四......

     最后,面子是拿起来了,里子却丢了,活得苦不堪言。

     真正成熟强大的人,早已放下了面子,拿起了里子。

     恰如曾经,廉颇负荆请罪,勾践卧薪尝胆,孔圉不耻下问。

     如今,马云推销黄页,罗永浩直播卖货,任正非有错就改。

     如杨绛先生说的:“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把面子放下,把里子拿起,你的体面人生也就渐渐拉开了序幕。

     2

     放下烂事,拿起正事

     曾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段子。

     有两人争吵不休,一人说3×8=21,一人说3×8=24。

     吵了半天都没有结果,就前往县衙,请县令评评理。

     县令听完,吩咐手下,将说3×8=24的人拉下去打十大板。

     此人心中不满,问县令:“明明我对了,他错了,为什么打我?”

     县令说:“和一个3×8=21的人都较劲半天,不打你打谁?”

     其实,有时我们都是那个被打板子的人,习惯和烂人烂事纠缠。

     因为不甘心,不肯放下,于是越陷越深,生活一地鸡毛。

     俗话说:“常与同好争高下,不与傻瓜论长短。”

     及时止损,放下烂事,拿起正事,才能让自己过得更精彩,活得更从容。

     3

     放下烦心,拿起顺心

     常言道:“境随心转,物由心生。”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却能决定境遇的好坏。

     如果烦心度日,挫折再小也会让人不堪重负。

     相反,放下烦心,拿起顺心,烦恼再大也能被轻松化解。

     曾国藩战功赫赫,但却被皇帝猜忌、官员排斥,被迫归乡。

     他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内心总是烦闷、愤怒。

     结果,大病一场,恍如隔世,他才豁然开朗,心宽病退。

     有道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人生一世,匆匆百年,何必徒增烦忧,给自己添堵呢?

     把心情照顾好,才能治愈一切,人生顺遂,拥有从容而美好的人生。

    

     4

     放下躁气,拿起静气

     知名作家刘同,刚毕业时在一家传媒公司上班。

     工资很低,生活很苦,连一日三餐和租房都成问题。

     但他没有烦躁不安,而是在安安静静的写作中提升自己。

     每天笔耕不辍,雷打不动2000字,不计得失,不问前程。

     十多年后,他创作的《谁的青春不迷茫》,被翻拍为电影。

     刘同也一举成名,成为畅销书作家,而今担任光线传媒副总裁。

     一个人的成就和未来,往往藏在静气之中。

     路再坎坷,也有几分淡定;事再繁杂,也要风淡云轻。

     去躁静心,沉淀自己,就是余生最深的修炼、最好的风水。

     5

     放下无常,拿起平常

     《韩湘子》中讲:“有钱难买不死方,有钱难买不无常。”

     世事变幻莫测,活着就是一场充满未知的修行。

     有人因此惶恐不安,在无常中郁郁寡欢,自伤心志。

     而那些通透的人,无论成败得失,早已拿起平常,安然度日。

     苏轼才华盖世,未入仕时便得仁宗赞许可为宰相。

     可际遇无常,乌台诗案后,他几度沉浮,远离政治中心。

     但种种高低起落,没有拖垮苏轼,反而让他更为豪放从容。

     他访僧问友,煮水烹茶,静享清欢,在岁月的长河中,稳坐钓鱼台。

     正所谓:“虎啸龙吟凌云志,落花流水平常心。”

     放下无常,拿起平常,以平常心待无常事,就是后半生最好的活法。

     6

     放下洪福,拿起清福

     古语有云:“洪福不如清福贵。”

     腰缠万贯,声名显赫,地位尊贵,是洪福。

     衣食无忧,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是清福。

     有洪福没清福,外面再风光无限,但内心的苦和累只有自己知道。

     唯有放下多余的欲望,淡泊宁静,安享清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明朝有位叫胡九韶的人,每日都焚香感恩上天赐予他的清福。

     妻子不解:“咱们一日三餐都是粗茶淡饭,怎么就是享清福呢?”

     他说,生在太平盛世,衣食无忧,身体健康,怎么不是清福呢?

     人生一世,洪福易享,清福难求。

     不困于物,不扰于心,放得下洪福,才能拿得起清福,活得知足快乐。

     文章来源:儒风大家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每天的解忧书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