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芥子
2022/5/25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言:芥子始载于《名医别录》,功能润肺豁痰,消肿止痛,历代中医本草典籍均有收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药典所载“芥子”,包括白芥子、黄芥子。白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华北、东北等北方地区药用习惯用白芥子。黄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的成熟种子,气微,味极辛辣。研碎加水浸湿后,有特异辛烈臭气。华东地区入药习惯用黄芥子,其功效与白芥子相似,但白芥子祛痰平喘的功效要比黄芥子好,所以如果要用黄芥子代替白芥子时应加量使用。

     //////////

     药用芥子

     《名医别录》:“主射工及疰气发无常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酢和涂之。”《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黄芥子,性温,味辛,归肺经,主要功能是温肺化痰,止咳平喘,消肿散结。现代实验研究黄芥子具有抗菌作用,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抑制真菌;同时对肺系系统具有扩血管、消炎、平喘的功能,可以用于治疗如咳嗽、痰多、胸痞、食少等痰壅气逆食滞之证。

     白芥子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的功效,多用治寒痰壅滞,咳嗽气喘,胸满肋痛等证。作为三子养亲汤的用药,白芥子有明显的祛痰作用,属于恶心性祛痰药。目前国内对白芥子的药理研究主要侧重于其抑菌作用、辐射保护作用和抗雄激素作用。在临床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高血压和抑制前列腺增生并有一定的抗衰老功效。国外有关白芥子的临床报道与国内相似,也是作为化痰剂、催吐剂、缓痛剂、刺激剂,还被用于治疗坏血病, 用作发汗剂、利尿剂、兴奋剂等,内服时还可治疗胃肠功能紊乱。

     张学梅,刘凡亮,梁文波,王永奇,邢福有,张巍峨,乌兰,付子栋,吴丽霞.白芥子提取物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研究[J].中草药,2003(07):62-64.

     芥子 Brassica juncea(L. )Czern. et Coss.

    

     芥子《名医别录》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釆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异名】芥菜子、青菜子。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痰咳嗽、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

     【注意事项】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

    

     食膳与实际应用

     芥子以子粒饱满、大小均匀、黄色或红棕色者为佳。

     芥子验方

     黄芥子酒

     治寒痰咳嗽

    

     【做法】

     黄芥子 750g,白酒 1500mL。黄芥子捣为细末,装入绢袋中,扎紧,浸酒中 7 日即可。饮完后可加酒再次浸泡。

     【服法】

     用时温服,饭前半小时,每日空腹服 2 次,每服 10~15mL。

     【解析】

     本方温化寒痰,肺寒咳嗽、气喘者饮用颇佳。方中黄芥子性味辛温,可以利气豁痰,温中散寒,白酒为辅,辛温走窜之性通达,对于寒性咳嗽、气喘者可谓药食之佳方。

    

     登场书籍

     《药食同源疗百病·温热药食》

     本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编写而成。怎么吃养阳气、强身体?书中系统地介绍了46种温性、热性药食的功效、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根据中医学理论并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提供简明实用的养生指导,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正确应用这46种药食同源物品,解决身体早期不适症状,自我养生保健。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药食同源疗百病(温性热性药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吕沛宛 朱培一 ◎ 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