泻热攻积通便,大黄芒硝治便秘苔黄脉沉实者每可获效
2022/8/13 11:33:33 养生正道

     导读:

     大黄、芒硝伍用,源于《伤寒论》大承气汤,主治热盛便秘,腹痛胀满,烦躁谵语,渴饮,舌苔焦黄起刺,脉沉实有力等。临床对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见有便秘苔黄脉沉实者,用之每可控制病情发展或缓解病情。大黄硝石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由大黄、黄柏、硝石(后人解为芒硝)、栀子四味药组成,具有清热通便,利湿退黄的功效,主治热重于湿型黄疸表热里实者。方中大黄泄胆胃之瘀热而除中焦之滞,黄柏、栀子清上下焦之热邪,芒硝寓于苦寒泄热诸味中,以逐瘀消坚。诸味相协,使三焦之邪热从大便而出,为泄下之重剂,临床常有应用。

     //////////

     大黄 芒硝

     主编/何庆勇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解食毒第一说:“治食鱼鲙不消方,大黄三两( 切),朴硝二两。上二味,以酒二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仲景方》有橘皮一两。《肘后备急方》云:治食猪肉遇冷不消,必成癥,下之方,亦无橘皮。)”

     【单味药效】

     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味苦破坚,性寒清泄,主入脾、胃、大肠经,其荡涤肠胃,推陈致新,故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用于治疗肠腑气机不利、肠中津液不足的积滞便秘、腹内结块等症。大黄经酒制之后可入肝、心包经,用于凉血解毒,逐瘀通络,治疗血热吐衄、积聚等。

    

     图:大黄

     芒硝,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峻下攻积通便之功,多用于治疗湿热积滞,腹满胀痛之便秘;还能清热泻火消肿,故可用于治疗肠痈腹痛,六腑之积聚,外用可治疗乳痈初起,痔疮肿痛,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在《名医别录》中记载芒硝还可以破血祛瘀,治疗痰湿痞满,具有多种性味,说明芒硝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配伍功效】

     大黄苦寒沉降,主归胃、大肠经,可荡涤肠胃,泻下通便,常用于治疗胃中宿食;芒硝苦寒沉降,归胃经,故具有泻下攻积通便之功,多用于治疗湿热积滞,腹满胀痛。两药相伍,相互促进,泻热导滞、攻下破积、通便除满之力增强。

     【主治病症】

     主治胃肠实热积滞之大便秘结、积食不下、腹痛痞满,妇女经闭、腹中癥瘕痞块、小腹坠胀疼痛,热结便秘之壮热、神昏、谵语等。

     【参考用量】

     大黄 3~15g,用于泻下不宜久煎,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慎用;芒硝 2~10g。二药比例为 3∶2。

     【临床应用要点】

     大黄在《神农本草经》未记载其炮制方法,现在的炮制有酒炙,炒炭或生用等。炮制理论主要有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熟大黄力缓,多用于疮疡火毒;大黄炭长于凉血化瘀。由于大黄为苦寒峻下之品,药力峻猛,故孕妇及月经期、哺乳期妇女,脾胃虚弱者慎用。芒硝为峻下之品,故孕妇应慎用,不宜与硫黄、三棱相配伍使用。同时,在使用此药对时应该遵循相对剂量,即大黄与芒硝的比例应该为 3∶2,若药物的比例改变,则药效尽失。此药对在煎煮时,应该注意加酒同煮,以助长药势。在服药时,应顿服,一次服完,即每日 1 次,1 次 1 剂,不可分服。

    

    类方荟萃

     大黄硝石汤(《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0~15g,黄柏12~15g,芒硝12~15g,栀子10~15g。先煎煮三味,药成后入芒硝,顿服,以下为度。

     功效:清热通便,利湿退黄。

    

     登场书籍

     《<备急千金要方>药对》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备急千金要方》中的131个药对,包括每组药对的组成、炮制、单味药效、配伍功效、主治病症、参考用量以及临床应用要点,有些还有类方荟萃。所选药对组方简便,疗效确切。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备急千金要方>药对》,何庆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全部图片所有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有赞平台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