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囊非遗火遍全球,小小一物,芳香去浮躁
2022/8/23 11:00:00 养生正道

    

     风过深巷,也不知惊了哪户人家的香房,沁香袭来。

     浅浅淡淡,似草木、似果香,更似记忆里外婆蒲扇边的中药香。

     那香徐徐缓缓,将人引到一方庭院——

     只见院里女人,手捻针线,于布帛之上来回往复,行云流水。

     小草莓、小寿桃、小石榴、小鸭梨……好神奇呀,各种可爱的夏季瓜果,竟在她手底有了模样。

     藏上药粉,依形而缝,一枚小巧玲珑的香包,就成了。

    

     这一位,是徐州当地一家108年老字号【曹氏香包】的掌门人——井秋红老师。

    

     每年这时候,当地人会特地前往她这家小店,入手几枚香包。

     既是为扫去春日留下的慵懒,也是盼能为家里添点福气,这都快成了徐州人的一大传统。

     别看门店不大,这曹氏香包早在2008年就成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2010年就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的伴手礼,驰名海内外呢!

    

     “有趣、好看,又好用,这样的香包谁不爱!”

     喏,你看这小粉桃,毛绒绒的,把我带回童年——

     那时,井水清凉,蝉鸣可爱,妈妈抱着我采摘树上的桃子。于是,夏天也到了。

     拿近了嗅,清香悠然,如乡野之风游遍五脏六腑,清透而旷然,忽明白屈原“芝兰为佩”的乐趣。

     “从我外祖父那代,每逢立春,他便会给家里小辈做这种香包——

     一来,驱蚊虫,净化周身空气;二来,祛火气,去浮躁。”

     说这话的是,曹氏香包的第三代传承人井秋红老师:“从那时起,就酝酿出曹氏香包的招牌。”

     1914年,当地有名的老中医曹玉九,即井老师的外公,偶然研制出独家配方药粉,恰合春夏“火气大、易浮躁”,广受邻里喜欢。

     而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儿的外婆,则将那药粉纳入香包,让家里小辈日日戴着,祈愿平安。

     这是曹氏香包的最初原型,没想到当年一出,就在十里八乡流传,小有名气。

    

    

     来到井老师母亲曹凤英手上,香包则被赋予更多寓意,让曹氏名头更上一层,每年庙会摊上都会被抢购一空,2002年还上了当地报纸。

     井秋红老师,作为第三代传承人,从小泡在外祖父的药粉里长大,又继承外婆、母亲的针活功夫,终于让“曹氏香包”这块招牌走出徐州,被全国人看到,名震天下。

     《鸳鸯戏水》《松鹤牡丹》等香包作品连年获得“徐州香包作品大赛”金奖,作品入选了徐州香包博物馆,被当成研究民俗文化的范本——

     在国外也拥有众多粉丝,就连意大利国宝级女星玛莉亚·格拉琪亚·古奇诺塔,也爱极了曹氏香包。

     苦于当下远游受限,很多朋友不能到当地领略曹氏香包的妙处。

     掌柜这就联系了井老师,预定了适合夏季的这批曹氏香包夏季瓜果系列:小草莓、小粉桃、小石榴和小鸭梨4个款式。

     希望这些小物件,能让你在城市之中,回归乡野自然,拂去烦绪,放松身心。

     很多人觉着,香包嘛,不就是把香料装到小袋子,不是一项技术活儿。

     所以,当初井老师接受临终母亲的期许,传承曹氏家业时,很多人不理解。

     还有人直说:“放着中心化验室主任的铁饭碗不要,非要去做没意义的摆摊生意。”

     “从图案设计、到香包刺绣、装药粉、成型……其实步步都是心血,我没法一心两用。”

     从14岁开始在母亲那儿学艺的井老师,深谙每个手作品来之不易的道理。

     “剪布、缝制看起来毫不费劲,其实门内人就知道这要学多久,才能做出样子来,也不怪徒弟会陆续离开了。”

     她的大拇指,也因常年拿握剪刀,而长出了厚厚的茧来。

     忧心之余,她也挺乐观:“东西美了,又好用,自然会吸引人,会有更多人想学。”

     井老师14岁时,自己亲手做成的香包,是一串小葡萄。

     多年磨砺,她制作水果香包的手艺已然炉火纯青,成了曹氏的一道绝活。

     当地人跑来店里入手香包,往往也是应季的水果香包最受青睐。

     看这小桃子,栩栩如生,竟连水蜜桃上特有的细绒毛也做出来,仿若天成。

     再看这多籽石榴,井老师缝制好形状后,直接在上面手绘涂色——

     紫、红、绿、黄……深者似石榴皮厚处,浅者则薄皮而现籽多,过度自然,可见匠人手工之妙。

    

     再细看,老师竟还在石榴皮上开了个口,露出里面的石榴籽,别提多生动了,叫人不得不赞叹她的巧思。

     从里往外一圈一圈拉线,松紧要合适,针孔不露痕迹,光是一颗都要花上半天时间。

     凹凸有致的痕迹,整齐紧实的边缘,让我想到匠人弓着背在那儿折腾的情景,惜物之心更甚。

     小草莓、大鸭梨……每一款都是井老师和徒弟们一针一线全手工缝制的。

     “手作吃力不讨好,但曹氏香包的传承,有两点不能丢,丢了手工,就不再是曹氏香包了。”

    

     看着香包,我仿若听见从白天到深夜的剪刀声,看到一个匠人手捻针线,一干就是一天。

     草本药香丝丝缕缕,清爽温和,就像井老师在向人讲解刺绣的轻声细语,心慢慢也静了。

    

     商城日售价¥76起

    

     曹氏香包,第二点不能丢的,便是井老师外祖父留下来的方子——

     这是,他老人家行医多年留下来的独门方子,有驱蚊虫、降心气之妙用,得到药品机构认证。

     采摘自家中草药园里草本,以艾叶、白芷、薄荷、甘草、椰香、细辛等十八味中草药手工研磨成粉,再按照方子配制,天然无添加。

     药粉细腻,能将植物原叶的效果更大程度地显现出来。

     直接闻时,清凉冲鼻、略带辛辣味,会让人不舒服。

     于是,井老师就先把药粉放在蓬松度比较好的PP棉上,一层棉一层药叠加,然后装入香包。

     这样,能让香气更加稳定挥发出来,也让草本香变得更加柔和些。

     初闻,是沁人心脾、拂去倦意的清凉感,如置身于鸟鸣丛林里。

     再闻,竟生出丝丝缕缕的香甜味,像初夏娇羞的果实,轻轻柔柔,很舒服。

     佩戴在身,沁香相伴。工作犯困或外出晕车的时候,闻闻它,立马提神醒脑。

     出门绑在包包上,驱驱蚊虫,可比喷一身花露水好闻多了。

    

     俗话说:常伴香草袋,不怕五虫害。

     在老祖宗的文化里,香包本来就有美好的祝愿。

     针针线线,是女子暗诉的情愫,是君子高洁情操的象征,更是灯下外婆的拳拳深情。

     “都市人总困于钢铁丛林,难免烦躁紧张。朴实的瓜果,总能将人带回乡野,返璞归真,自然放松。”

     这是井老师特地在5月初缝制这批香包的缘故,也是我们对每个朋友的祝愿。

     希望瓜果飘香,能让你们的时光变慢,放下紧绷的神经,简单快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子在中国人这儿,向来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你看这粉嫩粉嫩的桃子香包,仿若豆蔻少女初遇心上人的双颊,叫人怦然心动。

    

    鸭梨,谐音“压力”,井老师特地将它取名为“没有压梨”,祝愿不言而喻。

     整个香包,酷似鸭梨,蒂头的叶子下垂,添了几分生机,仿佛是邻家孩子顽皮摘下,别有趣味。

     恰逢佳节,买来一对,赠予爱人和亲人,寓意着不梨不弃,你的心意自会被重要的人知晓。

    

    三个大小不一的小草莓垂挂着,尽显野趣可爱。

     串于钥匙扣上,以瓷珠点缀,挂在雅居案头,夏日清甜,悠悠而来;出门扣在包包上,自成“竹喧归浣女”的灵动。

     两种颜色可选,红色鲜艳明媚,更容易夺人眼球;粉色娇羞灵巧,越看越喜欢。

    

    由外而内都是红的,石榴这一特性,一直被当成吉祥、好运的象征。

     果实多籽,寓意着“多子多福”,果实和果实紧挨在一起,仿佛一家子和和睦睦的场景,处处透着圆满的福意。

     把它做成香包,日日相伴,也希望每个拥有它的朋友,能福气满满,生活过得红红火火。

     择来一枚香包,让更多人看到曹氏香包之美,大抵是对传统手艺的不辜负。

     赠予他人,自然香气缓缓,无声胜有声:戴香包,沐草本,盼你日子平安,余生清欢。

    

     商城日售价¥76起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极物”微信公众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养生正道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点击“阅读原文”,四季戴香包,平安顺遂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