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认识一味中药——龙骨
2022/8/24 11:00:00 养生正道
导言:龙骨作为远古时期剑齿象、犀牛、三趾马等大型哺乳动物骨骼化石,数量稀少且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特别是保存完整的已被列为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极大限制了药用龙骨的应用。因为龙骨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因此充分了解龙骨的中药药性理论,结合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研究和临床应用实践寻找龙骨的替代品以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非常重要。现与龙骨功效相近且在临床中常作为对药与其配伍使用的牡蛎,较常被用为龙骨的替代药。
//////////
药用龙骨
《本草纲目》:“益肾镇惊,止阴疟,收湿气脱肛,生肌敛疮。”《日华子本草》:“健脾,涩肠胃,止泻痢渴疾,怀孕漏胎,肠风下血,崩中带下,鼻洪吐血,止汗。”
龙骨质重,入心、肝经,能重镇安神,为重镇安神的常用药。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者,配伍远志、酸枣仁、柏子仁、朱砂、琥珀等。惊悸、癫狂、风痫者,配伍牛黄、胆南星、羚羊角(现用替代药)、钩藤等。龙骨入肝经,质重沉降,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故常用于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症,配伍代赭石、生牡蛎、芍药等。
龙骨味涩能敛,有收敛固涩之功。肾气不固,男子遗精,女子梦交者,配伍牡蛎、白芍、芡实、沙苑子等;遗尿及尿频属虚者,配伍益智仁、桑螵蛸、乌药等;气虚自汗者,配伍黄芪、白术、牡蛎、甘草等;阴虚盗汗者配伍知母、人参、当归、熟地黄、白芍等;治冲任气虚,血海不宁之崩漏下血,量多色淡者,配伍黄芪、乌贼骨、五倍子、茜草、生地黄等;水泻不止,久痢不绝者,配伍肉豆蔻、木香、黄连等。另外,龙骨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之效。湿疮流水,阴汗瘙痒者,配伍牡蛎、黄连、黄柏等;疮疡不敛口者,单用即有效,也可配伍枯矾等;烫火伤者,配伍生石膏、大黄、儿茶等。
龙骨

龙骨《神农本草经》
【来源】为古代大型哺乳类动物象类、三趾马类、犀类、鹿类、牛类等骨骼的化石。
【异名】陆虎遗生、那伽骨、五花龙骨。
【性味】味涩、甘,性平。
【归经】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肝阳眩晕、滑脱诸证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敛。
【注意事项】体内湿热积滞、外感表证或表证、大便秘结、心律失常、对龙骨过敏者不宜服用。
【用法用量】宜先煎30分钟以上,10~15g;打碎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安神、平肝宜生用,收涩、敛疮宜煅用。

食膳与实际应用
龙骨以质硬、色白、吸湿性强者为佳。
龙骨验方
小儿龙牡壮骨颗粒
镇惊安神,治疗小儿夜啼

【做法】
小儿龙牡壮骨颗粒,一次一袋,一日 2~3 次。
【解析】
有一款中成药叫小儿龙牡壮骨颗粒,很多家长应该对这款药并不陌生。孩子缺钙或想长个儿了,就可以吃点小儿龙牡壮骨颗粒,而它还有治疗小儿夜啼的功效。因为这款中成药中除了一些健脾和胃的药之外,还含有龙骨和牡蛎。龙骨和牡蛎在方剂中经常成对儿出现,把龙骨、牡蛎放在一起,它俩共同的作用都是镇惊安神、平肝潜阳,也就是可以护神。所以如果说觉得服用代茶饮不方便的话,就可以选择这款中成药。

登场书籍
《一起发现中医之效: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
本书一共60讲,每一讲一个主题,详细讲解了各种家庭生活中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可以让读者在家中自行操作,包括内服、外用、手法等不同的小妙招。
中医书院购书链接——


养生正道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一起发现中医之效 : 祁营洲家庭小妙招讲记》,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由祁营洲 ◎ 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图片为出版社所有的版权图片,请勿盗图。
商业合作或投稿:cptcm2016@126.com

点击“阅读原文”在微信平台内购书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养生正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